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電視藝術史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頁數:379頁
- 開本:16
- 品牌:文化藝術出版社
- 作者:許婧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956522, 750395652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電視藝術史》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緒論
一、電視藝術的概念之爭
二、電視文化的世紀之辯
三、“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電視整合日常生活
第一章 電視從技術走向藝術的搖籃時期(1958-1976)
第一節中國電視事業的起步、傳播與節目形態
一、艱苦創業(1958-1966)
二、藝術陷落(1966-1976)
第二節中國電視劇的誕生與美學形態
一、演播室直播時期的社會服務角色
二、“文革”十年新聞宣傳的政治工具
第三節電視紀錄片宣教大於審美的“新影模式”
一、意識形態主導話語的“形象化的政論”
二、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引發文化衝突
第二章 電視藝術復甦與本體意識覺蠢的轉折時期(1977-1982)
第一節中國電視藝術在撥亂反正中復甦
第二節“自己走路”的電視文藝觀念轉變
第三節“錄像電視劇”時期的兼收並蓄
一、電視單本劇
二、電視連續劇
三、長、短電視劇
第四節電視紀錄片在合拍中積累經驗
第三章文化啟蒙與電視藝術審美品格建構的成長時期(1983-1989)
第一節自辦欄目探索中國特色的電視文藝節目形態
第二節電視劇審美範式的精英突圍和獨立藝術品格
一、傷痕題材電視劇的人文反思
二、改革題材電視劇的立此存照
三、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尋根
四、通俗題材電視劇的平民情懷
第三節 電視紀錄片紀實美學的精英主導和觀念遷移
第四章大眾文化勃興與電視藝術世俗審美的成熟時期(1990-2002)
第一節電視文藝傳承與創新中的狂飆突進
一、新聞類節目凸顯“新聞立台”理念
二、電視欄目多樣化強化服務觀眾意識
三、大型文藝晚會的專業化和平常化
四、中國音樂電視的崛起和民族化風格
第二節電視連續劇凸顯通俗娛樂的審美趣味
一、現實題材還原平民主體的通俗創作
二、文學作品改編忠實原著的美學原則
三、歷史戲說和古裝歷史劇的主旋律化
四、主旋律題材的變革主題和價值堅守
第三節紀錄片聚焦平凡生活的紀實主義美學品格
一、中國電視紀錄片概念和內容分類
二、與國際接軌的紀實美學和平民敘事
第四節中國電視卡通片的發展和與電影的淵源
一、卡通片的中外概念和分類
二、中國卡通片的民族風格
三、中國卡通片的製作和轉型
四、中/美/日卡通片的審美差異
五、中國動漫文化產業的起步
第五章全球化時代電視藝術多元發展的轉型時期(2002-2009)
第一節湖南衛視引領綜藝節目的娛樂狂歡
一、“脫口秀”節目的全方位引進和改良
二、音樂選秀節目的商業氣質和市場推手
三、“客群本位”觀念下的娛樂流行規律
四、綜藝娛樂節目改寫晚間黃金檔內涵
第二節消費時代中國電視劇的意義與生產
一、發揚光大貼近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二、紅色經典重拍和革命歷史劇軍旅劇的理性創作
三、古裝歷史劇的權謀敘事與“新歷史主義”理念
四、開啟審美趣味新轉向的經典電視劇藝術分析
第三節電視紀錄片美學與商業的歷史性更新
一、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美學新氣象
二、西方紀錄片美學觀念梳理和案例分析
第四節電視電影13年(1999-2012)
一、電視電影的起源、概念和技術進步
二、電視電影與國際接軌的成長足跡
三、系列化製片策略和年輕導演的搖籃
四、《誰動了我的幸福》:有意味的本土翻拍
五、《百年情書》:商品時代的主旋律梵音
第六章多媒體時代電視藝術蓬勃發展的“社會化電視”時期(2009-2013)
第一節2009年開啟多媒介語境下電視發展新格局
一、轉折之年電視行業發展“大數據”
二、新舊媒體產業發展的分化與整合
三、電視節目格局和內容資源競爭提速
四、“大綜藝時代”移植海外節目模式
第二節劇時代電視劇的新媒體語境和審美趨勢
一、新媒體語境中的收視結構變化
二、搶播大戰拉開電視劇熱播序幕
三、定製劇/自製劇成衛視收視法寶
四、植入式廣告的消費敘事和美學規範
五、電視劇產業運行雙軌制和審美趣味
第三節2009年電視劇的大劇之年和品質提升
一、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的理性量產與藝術均衡
二、年度大劇建構類型劇現實和歷史的藝術坐標
第四節2010年電視劇的日常化審美和商業訴求
一、開年大戲和獻禮劇的主流價值觀引導
二、家庭倫理劇折射物慾現實的百味人生
三、名著改編凸顯消費和偶像的文本改寫
四、歷史題材劇的身份想像與歷史新闡釋
第五節2011年電視劇的歷史景觀和文化懷舊
一、獻禮劇“主流歷史觀”的話語鞏固
二、革命歷史劇和抗戰劇的類型突破
三、諜戰劇的政治修辭和藝術暗流
四、翻拍劇的娛樂反芻和價值取捨
五、宮廷劇的鏡像窺私和意淫消費
六、現實焦慮和“家”的幸福追思
第六節2012年電視劇的時代之殤和審美創生
一、新英模敘事奏響浮華時代最美主旋律
二、都市家庭倫理劇折射沉重的代際圍城
三、女性力量的“根”的想像和文化隱喻
四、多樣化的題材空間和類型的本土視角
五、青春中國的歷史揭秘和作者化實驗
六、抗戰/諜戰劇的文化錯位和審美突圍
……
第七章中國電視藝術的理論貢獻(1958-)
第八章55年光影流轉——媒介融合的“大影像”時代
一、電視藝術的概念之爭
二、電視文化的世紀之辯
三、“文化是一種生活方式”,電視整合日常生活
第一章 電視從技術走向藝術的搖籃時期(1958-1976)
第一節中國電視事業的起步、傳播與節目形態
一、艱苦創業(1958-1966)
二、藝術陷落(1966-1976)
第二節中國電視劇的誕生與美學形態
一、演播室直播時期的社會服務角色
二、“文革”十年新聞宣傳的政治工具
第三節電視紀錄片宣教大於審美的“新影模式”
一、意識形態主導話語的“形象化的政論”
二、安東尼奧尼的《中國》引發文化衝突
第二章 電視藝術復甦與本體意識覺蠢的轉折時期(1977-1982)
第一節中國電視藝術在撥亂反正中復甦
第二節“自己走路”的電視文藝觀念轉變
第三節“錄像電視劇”時期的兼收並蓄
一、電視單本劇
二、電視連續劇
三、長、短電視劇
第四節電視紀錄片在合拍中積累經驗
第三章文化啟蒙與電視藝術審美品格建構的成長時期(1983-1989)
第一節自辦欄目探索中國特色的電視文藝節目形態
第二節電視劇審美範式的精英突圍和獨立藝術品格
一、傷痕題材電視劇的人文反思
二、改革題材電視劇的立此存照
三、歷史題材電視劇的文化尋根
四、通俗題材電視劇的平民情懷
第三節 電視紀錄片紀實美學的精英主導和觀念遷移
第四章大眾文化勃興與電視藝術世俗審美的成熟時期(1990-2002)
第一節電視文藝傳承與創新中的狂飆突進
一、新聞類節目凸顯“新聞立台”理念
二、電視欄目多樣化強化服務觀眾意識
三、大型文藝晚會的專業化和平常化
四、中國音樂電視的崛起和民族化風格
第二節電視連續劇凸顯通俗娛樂的審美趣味
一、現實題材還原平民主體的通俗創作
二、文學作品改編忠實原著的美學原則
三、歷史戲說和古裝歷史劇的主旋律化
四、主旋律題材的變革主題和價值堅守
第三節紀錄片聚焦平凡生活的紀實主義美學品格
一、中國電視紀錄片概念和內容分類
二、與國際接軌的紀實美學和平民敘事
第四節中國電視卡通片的發展和與電影的淵源
一、卡通片的中外概念和分類
二、中國卡通片的民族風格
三、中國卡通片的製作和轉型
四、中/美/日卡通片的審美差異
五、中國動漫文化產業的起步
第五章全球化時代電視藝術多元發展的轉型時期(2002-2009)
第一節湖南衛視引領綜藝節目的娛樂狂歡
一、“脫口秀”節目的全方位引進和改良
二、音樂選秀節目的商業氣質和市場推手
三、“客群本位”觀念下的娛樂流行規律
四、綜藝娛樂節目改寫晚間黃金檔內涵
第二節消費時代中國電視劇的意義與生產
一、發揚光大貼近社會生活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二、紅色經典重拍和革命歷史劇軍旅劇的理性創作
三、古裝歷史劇的權謀敘事與“新歷史主義”理念
四、開啟審美趣味新轉向的經典電視劇藝術分析
第三節電視紀錄片美學與商業的歷史性更新
一、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美學新氣象
二、西方紀錄片美學觀念梳理和案例分析
第四節電視電影13年(1999-2012)
一、電視電影的起源、概念和技術進步
二、電視電影與國際接軌的成長足跡
三、系列化製片策略和年輕導演的搖籃
四、《誰動了我的幸福》:有意味的本土翻拍
五、《百年情書》:商品時代的主旋律梵音
第六章多媒體時代電視藝術蓬勃發展的“社會化電視”時期(2009-2013)
第一節2009年開啟多媒介語境下電視發展新格局
一、轉折之年電視行業發展“大數據”
二、新舊媒體產業發展的分化與整合
三、電視節目格局和內容資源競爭提速
四、“大綜藝時代”移植海外節目模式
第二節劇時代電視劇的新媒體語境和審美趨勢
一、新媒體語境中的收視結構變化
二、搶播大戰拉開電視劇熱播序幕
三、定製劇/自製劇成衛視收視法寶
四、植入式廣告的消費敘事和美學規範
五、電視劇產業運行雙軌制和審美趣味
第三節2009年電視劇的大劇之年和品質提升
一、歷史題材和現實題材的理性量產與藝術均衡
二、年度大劇建構類型劇現實和歷史的藝術坐標
第四節2010年電視劇的日常化審美和商業訴求
一、開年大戲和獻禮劇的主流價值觀引導
二、家庭倫理劇折射物慾現實的百味人生
三、名著改編凸顯消費和偶像的文本改寫
四、歷史題材劇的身份想像與歷史新闡釋
第五節2011年電視劇的歷史景觀和文化懷舊
一、獻禮劇“主流歷史觀”的話語鞏固
二、革命歷史劇和抗戰劇的類型突破
三、諜戰劇的政治修辭和藝術暗流
四、翻拍劇的娛樂反芻和價值取捨
五、宮廷劇的鏡像窺私和意淫消費
六、現實焦慮和“家”的幸福追思
第六節2012年電視劇的時代之殤和審美創生
一、新英模敘事奏響浮華時代最美主旋律
二、都市家庭倫理劇折射沉重的代際圍城
三、女性力量的“根”的想像和文化隱喻
四、多樣化的題材空間和類型的本土視角
五、青春中國的歷史揭秘和作者化實驗
六、抗戰/諜戰劇的文化錯位和審美突圍
……
第七章中國電視藝術的理論貢獻(1958-)
第八章55年光影流轉——媒介融合的“大影像”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