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創作方法的批評維度

中國電視劇創作方法的批評維度

《中國電視劇創作方法的批評維度》作者是熊國榮,是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電視劇創作方法的批評維度 
  • 作者:熊國榮 
  • 類別:影視理論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0月 
  • 定價:51.3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85414 
  • 紙張:膠版紙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梳理了批評界對中國電視劇五種最主要的創作方法,即批判性現實主義、紀實性創作方法、表現性創作方法、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和通俗性創作方法的批評歷程,對中國電視劇創作方法批評格局失衡狀況的形成軌跡和形成原因進行了歷時性研究。本書認為,新時期以來三十多年的中國電視劇創作方法批評格局的演變歷程,是一個逐步從“世界”“創作者”“欣賞者”等多維度批評向單一的“欣賞者”維度批評演變的過程。進一步的研究表明,雖然批評本身有著自己的發展邏輯和自足性,但是它們並沒有超越發生於其中的歷史語境,而是與特定時空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從這個意義上說,諸種批評話語的演變過程,既揭櫫了整個社會的變遷和轉型過程,也為這個轉型過程所深刻形塑,概而言之,是新時期以來中國自覺加入世界範圍內現代性追求浪潮的結果。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電視劇批判性現實主義批評
第一節 批判性現實主義創作和批評概觀
一 創作概觀
二 批評概觀
第二節 批判性現實主義藝術性維度的批評
一 批評話語的歷史演變
二 批評話語的語境分析
第三節 批判性現實主義傾向性維度的批評
一 批評話語的歷史演變
二 批評話語的語境分析
第二章 中國電視劇紀實性創作方法批評
第一節 紀實性電視劇創作和批評概觀
一 創作概觀
二 批評概觀
第二節 關於紀實性創作方法根本問題的批評
一 關於紀實性電視劇判斷標準的論爭
二 關於紀實性與電視劇的關係的論爭
三 紀實性創作方法與相似創作方法的比較
第三節 關於紀實性創作方法派生問題的批評
一 關於紀實性電視劇時效性的論爭
二 關於紀實性電視劇信息性的論爭
三 對紀實性電視劇題材取向的討論
四 對紀實性電視劇觀點顯隱的討論
五 紀實性創作方法批評的理論資源考察
六 紀實性創作方法批評的總體語境分析
第三章 中國電視劇表現性創作方法批評
第一節 表現性電視劇創作與批評概觀
一 創作概觀
二 批評概觀
第二節 表現性創作方法批評話語的歷史演變
一 萌芽與壓制
二 論爭與反轉
三 延續與尾聲
四 祭奠與招魂
五 復興與轉型
第三節 表現性創作方法批評話語的語境分析
一 政治氣候
二 文化氛圍
三 經濟因素
第四章 中國電視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批評
第一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和批評概觀
一 創作概觀
二 批評概觀
第二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主旋律”批評
一 “主旋律”內涵的界定
二 “主旋律”內涵的演變脈絡
三 “主旋律”宣傳方式的批評
四 “主旋律”批評的語境分析
第三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新人”形象觀
一 “社會主義新人”概念的內涵
二 電視劇“新人”形象批評演變
三 “新人”批評和“英雄”批評比較
四 “新人”形象批評的語境分析
第四節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題材重點論”
一 “題材重點論”的提出緣由
二 重點題材內涵演變脈絡
三 對各類題材的批評觀點
四 “題材重點論”的語境分析
第五章 中國電視劇通俗性創作方法批評
第一節 通俗性電視劇創作與批評概觀
一 創作概觀
二 批評概觀
第二節 通俗性創作方法批評話語的歷史演變
一 萌芽與發展
二 爆發與歧途
三 糾偏與細化
第三節 通俗性創作方法批評話語的語境分析
一 全球化語境下的“後現代話語”
二 俗文學創作與俗文學研究傳統
三 轉型期社會欣賞心理深刻變化
四 大眾文化整體崛起與宰制趨勢
五 元語境:日趨寬鬆的政治環境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熊國榮,生於1974年9月。暨南大學新聞學碩士四川大學文藝與傳媒專業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訪問學者。現為贛南師範大學副教授、新聞傳播研究所所長、媒介文化傳播碩士點負責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研究員,四川大學新聞傳播研究所、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中國認知傳播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是新聞傳播教育、電視劇批評。參編《中國早期電視劇史略》,在《國際新聞界》《現代傳播》《當代傳播》《中國電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新聞記者》等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完成一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以及多項省部級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