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組織體系,機構設定,組織會員,業務資產,建設成就,活動交流,報刊資源,人才培養,獎項設定,評價認證,科普活動,文化傳統,形象標識,學會宗旨,社團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組織體系,代表大會,機構設定,業務範圍,學術成就,學術合作,學術活動,學術刊物,人才培養,科技獎項,科普教育,現任領導,鄭重聲明,
歷史沿革 1934年10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在上海八仙橋新青年會舉行成立大會。
1935年4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一屆年會在交通大學工業館舉行。
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在成立大會部分代表合影 1936年2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在上海香港路銀行俱樂部召開。
1937年10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在上海靜安寺路金城別墅仁社召開,會議議決《電工雜誌》暫行停刊。
1938年3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在上海靜安寺路金城別墅清華同學會召開。
1939年2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在上海香港路銀行俱樂部召開;12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三屆年會在昆明召開。
1940年12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四屆年會在成都召開。
1941年10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五屆年會在貴陽召開。
1942年8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第六屆年會在蘭州召開。
1943年7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與中國工程師學會聯合舉辦的第七屆年會在桂林召開。
1944年6月,原定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的年會因內地交通不便,改為由西南區分區在重慶召開年會。
1945年6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與中國工程師學會聯合舉辦的第八屆年會在重慶召開。
1947年7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董事會第五十次會議(即民國36年第二次董事上海執行部聯席會議)在上海外灘水上飯店召開。
1956年6月,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簡稱中華全國科聯)作出分別成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籌備委員會和中國電子學會籌備委員會(簡稱籌委會)的決定;7月,中華全國科聯將“關於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籌委會開展籌備活動的申請”上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並與當月準予備案。
1957年7月,中國電機工程師學會在北京召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籌委會常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1958年5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63年10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
1964年,《電機工程學報》創刊。
1978年5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臨時領導機構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召開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三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和恢復學會領導機構等問題。
1979年3月,經國務院正式核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定員編制為20人。
1980年8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李鵬副總理出席中國電機工程學會50周年紀念大會 1981年2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三屆一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3年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三屆二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4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慶祝建會50周年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85年7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四屆二次理事長會議在北京召開。
1987年3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四屆第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在河南鄭州召開。
1988年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五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89年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內部刊物《電信息》報正式出版,《ELECTRICITY》試刊出版
1990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省級學會秘書長會議在四川成都召開。
1991年1月,中國科協正式批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設立“中國電機工程期刊社”。
1993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六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1994年9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1994年電力系統規劃學術年會”在江西召開。
1996年8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北京電機工程學會聯合舉辦“北京1996電力青少年科技夏令營”活動。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1998年4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在山東青島召開“六屆二次理事會會議曁1998年學會工作會議”。
1999年6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2001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在海南海口召開“七屆三次常務理事會會議”和“七屆二次理事會會議”。
2003年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網站投入運行。
2004年5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舉行“慶祝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成立70周年大會”;同時,第八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2005年2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議定關於《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修訂原則。
2007年5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與越南電力學會2007年度聯絡工作會議在廣西東興市召開。
2009年6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2011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九屆第四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2011年度(首屆)會士遴選結果。
2014年5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十次會員代表大會在京召開。
組織體系 機構設定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責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五)決定學會的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學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責: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常務理事;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七)審議常務理事會工作報告;
(八)審查學會經費使用情況;
(九)進行獎勵、表彰活動;
(十)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十一)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十二)決定名譽職務的設立和人選;
(十三)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四)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據2018年9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有9個工作委員會、43個專業委員會。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工作委員會 組織工作委員會
學術工作委員會
科普工作委員會
外事工作委員會
諮詢工作委員會
編輯工作委員會
青年和教育工作委員會
名詞術語工作委員會
標準工作委員會
-------------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專業委員會 序號
專業委員會名稱
成立時間
01
安全技術專業委員會
1988年
02
變電專業委員會
1986年
03
測試技術及儀表專業委員會
1990年
04
超導與新材料套用技術專業委員會
1989年
05
城市供電專業委員會
1981年
06
電機專業委員會
1978年
07
電磁環境專業委員會
1988年
08
理論電工及其新技術專業委員會
1985年
09
電工數學專業委員會
1988年
10
電力工程經濟專業委員會
1986年
11
電力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
1985年
12
電力建設專業委員會
1987年
13
電力通信專業委員會
1991年
14
電力土建專業委員會
1984年
15
電力系統專業委員會
1980年
16
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委員會
1997年
17
電力信息化專業委員會
1977年
18
電站焊接專業委員會
2005年
19
動能經濟專業委員會
1983年
20
風力與潮汐專業委員會
1988年
21
高電壓專業委員會
1982年
22
核能發電分會
2002年
23
火力發電專業委員會
1982年
24
繼電保護專業委員會
1982年
25
金屬材料專業委員會
2014年
26
可靠性專業委員會
1983年
27
能源系統專業委員會
1988年
28
農村電氣化專業委員會
1978年
29
清潔低碳發電專業委員會
2011年
30
燃氣輪機發電專業委員會
1998年
31
熱電專業委員會
1990年
32
熱工自動化專業委員會
2013年
33
輸電線路專業委員會
1983年
34
水電設備專業委員會
1982年
35
智慧用能與節能專業委員會
1983年
36
直流輸電與電力電子專業委員會
2011年
37
電力儲能專業委員會
2017年
38
電力防災減災專業委員會
2017年
39
電力市場專業委員會
2017年
40
分散式發電及智慧型配電專業委員會
2017年
41
太陽能熱發電專業委員會
2017年
42
新能源併網與運行專業委員會
2017年
43
智慧型電力設備與系統專業委員會
2017年
參考資料來源
組織會員 據2018年9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官網顯示,學會有33個省級學會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單位會員。
省級學會 北京電機工程學會
天津電機工程學會
河北省電機工程學會
山西省電機工程學會
山東省電機工程學會
遼寧省電機工程學會
吉林省電機工程學會
黑龍江省電機工程學會
上海市電機工程學會
浙江省電力學會
浙江省電機動力學會
江蘇省電機工程學會
安徽省電機工程學會
江西省電機工程學會
河南省電機工程學會
湖北省電機工程學會
湖南省電機工程學會
四川省電機工程學會
陝西省電機工程學會
寧夏電機工程學會
甘肅省電機工程學會
青海省電機工程學會
內蒙古電機工程學會
雲南省電機工程學會
廣西電機工程學會
海南省電機工程學會
西藏自治區電機工程學會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分為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兩大類。個人會員包括普通會員、高級會員、學生會員和外籍會員。
凡承認學會章程,有加入學會意願,符合章程規定的會員條件並履行學會章程規定者,均可申請成為學會會員。
(一)個人會員。
具有電機工程領域一定專業技術職務或專業知識的科技人員和高技能人才以及積極支持學會工作的科技管理工作者,可申請為學會個人會員。其中,
普通會員:在電機工程相關領域,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具有工程師、講師、助理研究員(含相當的專業職稱或專業職務)及以上水平;
2、具有博士學歷;具有碩士學歷且工作1年以上;具有大學本科學歷且工作3年以上;具有大學專科學歷且工作5年以上;具備工程師水平的自學成才的人員;學生會員畢業且工作2年以上;
3、在電機工程相關領域做出一定成績和貢獻。
高級會員:取得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及以上任職資格,會齡在2年以上,同時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
1、在學術界、工程技術界有積極貢獻,具有豐富實踐經驗;
2、獲得省(部委)級及以上科學技術獎勵;
3、長期從事學會工作,對學會有積極貢獻。
對電力科技事業有重大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可破格吸收。
學生會員:在高等學校電機工程相關專業學習,成績優良的高年級學生。
外籍會員:在學術上有較高水平,對中國友好,並願意與學會交流和合作的外籍專家、學者。
(二)單位會員:擁有一定數量的相關專業科技人員,願意參加學會有關活動,遵守學會章程,支持學會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機工程(電力、電機動力)學會和從事電機工程設計、製造、建設、生產、運行、科研、高校、管理的單位,可申請為學會單位會員。
(一)向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機構提交入會申請書。 其中,申請高級會員時,還須由兩名高級會員介紹,或學會分支機構、省級學會推薦;申請外籍會員時,還須由學會兩名會員介紹。
(二)經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機構審核,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確認。其中,外籍會員還須報業務主管單位備案。
(三)由學會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一)學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外籍會員除外);
(二)參加學會有關活動;
(三)獲得學會服務的優先權和優惠權;
(四)對學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一)遵守學會章程,執行學會的決議;
(二)維護學會合法權益;
(三)完成學會委託的工作;
(四)對學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五)按規定繳納會費(榮譽會員除外)。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學會,並交回有關證件。
會員如果2年不按期繳納會費或不參加學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其中理事、常務理事視為自動放棄職務。
會員如有觸犯刑律或嚴重違反學章程的行為,經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通過,取消其會籍。
學會遵循中國科協制定的統一編碼規則,對所屬個人會員進行全國統一編碼,每個個人會員都有對應的統一編碼。
對在電機工程科學技術領域做出重大創新性貢獻、具有重要影響的高級會員,可授予會士稱號。會士應具備的條件以及推薦、評審、報批程式等由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機構另行制定,報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
對為學會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者,學會可授予榮譽會員稱號。榮譽會員應具備的條件以及推薦、評審、報批程式等由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的機構另行制定,報學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批准。
據2018年9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官網顯示,學會設有1個海外會員中心、6箇中國國內會員中心。
海外會員中心
英國分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英國分會暨旅英中國電機工程與電子工程師學會)
中國國內會員中心
業務資產 (一)組織開展中國國內外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學科發展,推動自主創新。
(二)弘揚科學精神,普及電機工程科學技術知識,推廣電機工程領域先進技術;組織青少年參與電機工程領域的科技活動。
(三)開展民間國際學術技術交流,與中國國(境)外電機工程領域專業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參與相關的學術活動。
(四)編輯、出版電機工程技術方面的學術刊物、科普書刊、科技書籍、報刊和音像製品,編印專業論文集,傳播電機工程科學技術信息。
(五)開展電機工程的科學技術發展方向、產業發展戰略、科技規劃編制、相關政策以及重大技術經濟問題的探討與研究,提出諮詢和建議。
(六)開展電機工程技術領域的項目論證、諮詢服務,舉辦科技展覽,支持科學技術研究。
(七)舉薦科技人才,按照規定經批准表彰獎勵為電機工程領域科學技術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和優秀科技工作者,承辦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
(八)接受委託承擔項目評估、成果鑑定、科技評價、電力安全評價、重大電力事故技術調查與分析、技術標準制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和認證以及電力行業科技成果登記、科技查新管理等工作。
(九)開展電機工程領域的繼續教育和培訓。
(十)興辦有利於科學技術發展和人才成長的社會公益事業。
(十一)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反映會員意見和訴求;建設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和社會資助;
(四)在核准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建設成就 活動交流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是展示能源電力科研成果,推動能源電力科技創新發展的學術交流平台
2018年11月,2018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在北京召開,年會主題為“新時代、新能源、新電力”,專題會議包括:能源系統最佳化理論套用、核電技術、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新技術、電力電子設備套用、儲能泛在技術、電動汽車與電網互動及多網融合、智慧用能、綜合能源等主題方向。
中國國際供電會議(CICED)每兩年舉辦一次,截至2018年9月,該會議已舉辦八屆。
2018年9月,2018中國國際供電會議(CICED2018)在天津召開,會議以“智慧型供電,低碳生活”為主題,由國際供電會議組織中國國家委員會(CIRED CNC)、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等單位聯合主辦。
2018年10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十五屆青年學術會議在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召開,會議旨在為更好地交流電力工程領域青年科技人員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和培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電力系統技術國際會議是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與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力與能源分會於1998年共同發起,會議每兩年舉辦一次,在中國和亞太國家輪流召開。
2018年11月,第十一屆電力系統技術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Power System Technology,POWERCON2018)在廣州召開。
報刊資源 《燃氣輪機發電技術》(季刊)創刊於1999年,主要刊登燃氣輪機發電套用技術專業論文進行技術交流;同時刊登中國國家有方針、政策、引導燃氣輪機發電行業的發展。
《電力技術經濟》雜誌以刊登電力技術經濟理論和熱點問題、反映能源經濟與電力行業技術進步和管理創新、關注電力工業改革發展的現代化進程為目標,探索電力經濟規律,交流電力經營管理經驗,介紹中國國內外電力(能源)發展動態。
《動力與電氣工程師》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主辦的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刊,是集學術性、技術性、學會動態、中國國內外信息於一體的具有不同辦刊理念、不同風格的紙質刊物。
《中國電力》被英國《
科學文摘 》(SAINSPEC)、俄羅斯《
文摘雜誌 》(AJ of VINITI)、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日本《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JST)(2013)、
CSCD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中國科技文獻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收錄。
《電信息》於1989年創刊,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主辦,電網技術雜誌社承辦。
《風力發電》創刊於1985年3月,是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風力及潮汐發電專業委員會會刊,屬學術性刊物。
《熱力發電》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熱電技術》主要刊載中國熱電事業的方針、政策、發展方向;熱電廠、熱力網、基建和設備製造領域中在設計、科研、生產等方面的成熟經驗;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設備改造、技術革新、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經驗和中國國內外在這些領域的動態等。
《高電壓技術》創辦於1975年,是中科雙效期刊,被CA化學文摘(美)(2014)、SA科學文摘(英)(2011)、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Pж(AJ)文摘雜誌(俄)(2014)、
EI 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創刊於1964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主辦,被中國國外EI、INSPEC等6種資料庫收錄,被中國國內CSCD、CSTPC等8種資料庫收錄。
人才培養 獎項設定 2001年3月,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獲準設立,成為國家科技獎勵工作改革後首批批准的26個社會力量設獎獎項之一。
李鵬、錢正英等領導 參加2003年度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 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獎勵類別分為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國電力技術發明獎,其中中國電力科學技術進步獎分為技術開發、新技術集成、先進技術推廣套用、社會公益和重大工程等5類,設特等、一等、二等、三等3個獎勵等級。
為了促進青年電力科技人才的成長,鼓勵大膽探索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推動電力科學技術創新,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每年組織電力青年科技創新項目資助。
電力青年科技創新項目每年評選一次,申報日期一般為每年3月1日—5月1日,具體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網站發布的申報通知為準。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於2007-2009年和2011年分別組織了四次中國電力青年科技創新項目資助活動。
顧毓琇電機工程獎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和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電力與能源分會共同管理;每年評選一次,每次獎勵一人;該獎項被提名人應為在電力、電機、電力系統工程和/或相關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專業人士,其在電機工程界的貢獻對中國社會有持久的有益影響。
評價認證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發揮在行業內學術和技術的權威性、客觀公正性以及公信力強的優勢,開展科學技術成果的評價工作,以鼓勵科技創新、促進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發現和培育優秀人才。根據被評價科技成果的具體情況,採用鑑定、評審、評議評價形式,受理技術開發項目、新技術集成項目、公益項目以及新技術成果推廣套用等方面的科技成果。
2003年9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受委託承擔電力行業科技成果登記管理工作。2004年3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制定印發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技成果登記管理規定》 科技成果登記是科技成果獎勵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未取得科技成果登記的項目,不參加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獎勵的推薦。已取得科技成果登記項目的數量,是各單位參加中國電力科學技術獎獎勵推薦限額數的重要參考依據。
2003年8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受委託承擔了電力行業的科技查新管理工作,並於2004年4月印發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技查新管理規定》。
2010年11月,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印發了《中國電機工程學會電力科技查新機構資質管理辦法(試行)》,啟動了電力科技查新資質申請和確認工作,並分別於2010年12月、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014年5月和2015年4月分五批共確認了39家查新機構的電力科技查新資質。
2005年5月,中國科協批覆同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作為“動力與電氣工程師資格認證”的試點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制定了工程師認證所需的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考試大綱、工作程式等檔案;在華北電力大學建立了“動力與電氣工程師資格認證”培訓中心,與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及香港工程師學會(HKIE)建立了開展資格認證的合作關係,具備實施資格認證的條件。
科普活動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於2013年首次開展“電力科普教育基地”命名工作,經評審並通過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審核,截至2017年共有57家單位獲此稱號。
“電力科普教育基地”單位(部分) 獲稱號時間
示範期
單位名稱
2017年
2014年~2018年
國網江蘇電力體驗館
福建電力博物館
中國南方電網電動汽車體驗中心
清遠供電局科學用電、節約用電展示廳
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清潔能源科普基地
華能長興電廠電力科普教育基地
廣州供電局有限公司
華能玉環電廠科普教育基地
2016
2017年~2021年
湖北省電力博物館
華能海門電廠企業文化展廳
華能石島灣核電科普教育基地
安順供電局節能展示廳
湖州電力教育博物館
東莞供電局用電節能科普教育基地
浙江省節能環保綠色能源科普教育基地
2015年
2016年~2020
天津電力科技博物館
山東省節能減排科學展覽館
特高壓直流試驗基地
汕頭供電局節能展示廳
廣西科技館電力科普展廳
清潔能源展示中心
國網浙江慈谿市供電公司企業文化展示中心
2014年
2015年~2019年
大亞灣核電基地
廣西電力科普展示廳
寧德核電核能會展中心
肇慶供電局節能展示廳
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科普基地
上海電力電能計量展示廳
深圳電力生活館
韶關供電局電力科普展廳
2013年
2014年~2018年
國家電力科技展示中心
國網電科院國電通公司智慧型電網展廳
溫州市電力大客戶智慧型服務之家
佛山電力體驗館
貴陽供電局節能展示中心
嘉興電力博物館
台山核電核安全與核知識科普教育基地
參考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會徽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徽以學會中文名稱及英文名稱縮寫CSEE構成,呈橢圓形圖案,字為金色,底色為寶石蘭,背面有"1934年創立"字樣。
學會宗旨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的宗旨:團結和動員廣大電機工程科學技術工作者,促進電機工程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促進電機工程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電機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長和提高;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為科學技術工作者和會員服務,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
學會堅持民主辦會;提倡在學術上自由討論;堅持和發揚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反對學術不端行為;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風尚,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
社團領導 現任領導 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十屆理事會領導 理事長
副理事長
張智剛 、謝明亮、畢亞雄、劉國躍、鄧建玲、金耀華、魏鎖、王良友、
張誠、米樹華、王樹民、姚強、趙潔、高立剛、劉吉臻、宋永華、陳斌
秘書長
副秘書長
陳小良、范建斌、唐廣學、梁昌乾、李少華、周順宏、鐘魯文、
崔志強、胡偉明、丁國光、郭光文、楊曉峰、
杜小澤 參考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屆次
任職時間
職務
姓名
第一屆
1958年5月—1963年10月
理事長
第二屆
1963年10月—1980年12月
理事長
程明陞
秘書長
陳志遠
第三屆
1980年12月—1984年年11月
理事長
毛鶴年
第四屆
1984年年11月—1988年年11月
理事長
秘書長
溫克昌
第五屆
1988年年11月—1993年11月
理事長
張鳳祥
第六屆
1993年11月—1999年6月
理事長
秘書長
鄭企仁
第七屆
1999年6月—2004年5月
名譽理事長
張鳳祥
理事長
陸延昌
秘書長
郭灝
第八屆
2004年5月—2009年6月
名譽理事長
張鳳祥
理事長
秘書長
第九屆
2009年6月—2014年5月
名譽理事長
張鳳祥
理事長
陸延昌
參考資料來源
2019年6月2日,發布關於IEEE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
組織體系 代表大會 會員代表大會是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行使下列職權: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罷免理事會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制定會員會費標準;
(五)決定終止事宜;
(六)決定其它重大事宜。
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罷免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理事長和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下屆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除名;
(六)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和實體機構;
(七)決定副秘書長和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學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機構設定 據2018年4月學會官網顯示,學會下設7個工作委員會、19個
專業委員會 。
工作委員會: 學術工作委員會、組織工作委員會。
專業委員會 序號
名稱
掛靠單位
工作範圍及內容
01
信息通信發展戰略與政策委員會
工信部電信研究院
研究信息通信發展戰略、技術政策、總體規劃以及人才資源和教育等。
02
信息通信網路技術委員會
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北京研究院
研究核心網。城域網、用戶駐地網、接入網、業務網、IP網、交換網等網路技術。
03
通信管理委員會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重點研究信息通信業及網路的經濟與管理。
04
光通信委員會
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
研究光傳輸、光交換、光器件、和光通信網路技術等。
05
無線及移動通信委員會
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
研究移動通信、微波通信、個人通信、短波通信、無線接入和頻譜利用及電波傳播技術。
06
衛星通信委員會
中國衛星通信集團公司
研究衛星與空間通信技術及套用。
07
IP套用與增值電信技術委員會
南京郵電大學
研究IP套用技術及信息服務包括電子商務相關技術等。
資料來源:
業務範圍 (一)開展學術交流,活躍學術思想,促進科學發展,推動自主創新。
(二)普及科技知識,推廣先進技術,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
(三)促進產、學、研、用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四)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國家通信科技政策與發展規劃的討論,積極諫言獻策;開展面向企業的科技諮詢服務工作;參與制訂通信行業技術標準和規範。
(五)經相關政府部門批准,開展科技評價工作,承擔
項目評估 、成果鑑定,辦好“科學技術獎”。
(六)經相關政府部門批准,開展通信專業
技術職稱 資格評定工作;表彰優秀科技工作者,發現和舉薦人才;開展繼續教育工作。
(七)促進國際民間科技合作與交流,發展同國(境)外科技團體與科技工作者的友好交往。
(八)編輯、出版科技書籍、報刊及相關電子出版物,傳播科技信息。
(九)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學術道德與
學風建設 。
(十)舉辦科技展覽;興辦符合本會章程的實體機構和社會公益事業。
學術成就 學術合作 中國通信學會與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通信委員會(IEEEComsoc)、
香港工程師學會 、美國移動通信與
網際網路協會 (
CTIA )、英國
電機工程師 學會、日本電子通信學會、韓國通信學會、台灣地區電機電子同業公會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通信信息學會、協會保持著業務聯繫,或簽訂了長期合作協定。
學術活動 學會每年都要受信息產業部的委託,舉辦多次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專題技術研討會議,並在北京和上海多次舉辦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全國物聯網技術與套用學術會議(CIoT2016)”目的是圍繞國家物聯網創新驅動戰略,加強全國物聯網技術與套用的學術交流和協同創新,打造我國物聯網學術研究和科技創新的橋樑和紐帶,為全國物聯網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科技人員提供一個科學探索、學術交流、科技合作、產學研協同、成果轉化、技術套用以及學術爭鳴的公共學術平台,全方位展示中國物聯網技術與套用領域的成果。
“全國無線電套用與管理學術會議(CRAM2016)”目的是緊扣全面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戰略舉措,更好地宣傳國家無線電頻譜套用與管理政策,推進我國無線電管理法律法規建設,促進頻譜資源在各行業各部門的高效利用,為“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等國家戰略需求提供支撐與服務;推動無線電管理政策研究,加強無線電套用技術的交流和無線電領域的技術合作,創新無線電套用技術與產業發展,為全國無線電領域的管理者、套用者、專家學者和其他相關人士提供一個政策研討、形勢分析、成就展示、學術爭鳴、技術交流以及相互合作的平台,全方位展示中國無線電套用與管理領域的發展成果。
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 (PT展)行走於信息通信(ICT)產業最前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辦,是泛ICT行業最具影響力的盛會、5G發布的主戰場。PT始終致力於打造最具影響力和創新活力的ICT平台,為ICT產業鏈提供政策解讀、技術研發、市場套用和金融投資等全方位的服務和溝通合作機會;因其前沿、領先、前瞻和高效連線,貫通和滿足ICT產業鏈各方利益和需求,PT展也被譽為中國乃至全球“ICT市場的創新基地和風向標”。
學術刊物 中國通信學會現主辦或聯合主辦《中國通信(英文版)》、《中國通信年鑑》、《
通信學報 》、《
電信科學 》、《
現代通信 》和《
中國電信業 》等6種期刊,分別側重於通信理論、通信技術、通信科普和通信政策方面,是通信領域具有權威性的刊物。
人才培養 科技獎項 “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是在
信息產業部 的支持下,經國家
科技部 批准,由中國通信學會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全國通信行業設立的經常性科學技術獎,用來獎勵在通信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開發、實現
高新技術產業化 和
科技成果 推廣套用等方面取得成果或者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科普教育 每年都在
世界電信日 、
世界郵政日 組織宣傳郵電新技術、新業務知識,並不失時機地開展中小學生科技夏令營、青少年科技知識競賽活動。
現任領導 理事長: 陳肇雄。
副理事長: 田進、喬建永、衣雪青、江陽、余少華、張新生、高步文、韓志剛、真才基。
秘書長: 衣雪青。
副秘書長: 宋彤、朱峰。
監事會監事長: 季仲華。
鄭重聲明 關於IEEE限制正常學術交流事件的鄭重聲明
近日,IEEE對華為員工及華為資助的個人參與審稿作出無理限制,我們深感震驚。
科研人員參與期刊審稿是履行同行評議責任的基本權利,沒有國籍、種族或機構之分。對科學家從事正常學術交流橫加限制,是對學術獨立、科學精神和科學共同體價值觀的褻瀆,是對正常學術交流秩序和科技發展的粗暴踐踏。我們強烈認為,對學術交流政治化的危險做法應高度警惕,並對其給國際學術交流蒙上的陰影深表憂慮。
科學無國界。IEEE作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非政治性、非營利組織,其內部少數人將學術交流與政治捆綁的舉動,完全背離其長期秉持的“可信賴、無偏見”的核心價值。這一“審稿門”事件,是對科學家個人和機構的嚴重歧視,是學術交流發展中的嚴重倒退,已成為國際學術界科技界的一場危機。
作為與IEEE有著長期良好合作的學術組織,我們對學術交流政治化的逆流堅決反對,對挑戰自由平等學術交流準則的企圖堅決反對,對破壞公平公正學術環境的行徑堅決反對。
我們強烈呼籲,世界各國科學家、科技組織和學術共同體關注此次學術界的重大危機,共同捍衛學術交流的國際準則,確保科學研究無政治化,共同採取有效行動,避免事件滑向危害科技健康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深淵。
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敦促IEEE清醒認識事件對全球科學共同體所造成的危害,以實質舉措消除事件的惡劣影響,讓學術交流回歸正常軌道,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全體會員和全球科技界。
特此聲明。
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中國電機工程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中國光學學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2019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