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歷史背景,國慶閱兵,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84年,1999年,2009年,2015年,閱兵一覽表,中國特色,發展歷程,閱兵之最,
簡要介紹
閱兵,是對武裝力量進行檢閱的儀式,通常在國家重大節日、迎送國賓和軍隊出征、凱旋、校閱、授旗、授獎、大型軍事演習時舉行,以示慶祝、致敬,展示武裝力量建設成就,並可壯觀瞻、振軍威、鼓士氣。
早在公元前,古埃及、波斯和羅馬等國就有閱兵的記載。18世紀的西歐一些國家,閱兵式盛行於軍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莫斯科紅場閱兵震動了全世界。閱兵在中國源遠流長。相傳4000多年前,中國北方的華夏部落首領夏禹,曾在現今河南嵩縣境內的塗山,與南方各部落首領會盟。會上,眾多士兵手持各種用羽毛裝飾的兵器,和著樂曲邊歌邊舞,以示對南方部落首領的隆重歡迎。在中國春秋時期,也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
閱兵通常分為三類:出征式閱兵、凱旋式閱兵和慶典式閱兵。閱兵時包括檢閱式和分列式。有時只進行一項。閱兵式是檢閱者從受閱部隊佇列前通過,進行檢閱的儀式。分列式是受閱部佇列隊從檢閱台前通過,接受檢閱者檢閱的儀式。
歷史背景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來十分重視閱兵。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先後舉行過3次較有影響的閱兵:一次是1934年8月1日中國工農紅軍在江西瑞金縣大埔橋紅場舉行的規模較大的“八一”閱兵;一次是1944年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三五九旅奉命北上開赴抗日前線時,在延安機場舉行的閱兵;另一次是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同志從河北西柏坡抵達北平時,在西苑機場舉行了隆重的閱兵儀式。
新中國成立之後,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定,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容。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10周年,新中國每年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模的國慶閱兵,前後共舉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本著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的方針,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1964年國防部頒布的軍佇列條令中,首次出現閱兵條款。之後,由於“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及其他方面的原因,中國連續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直到1981年,根據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複閱兵,並於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了恢複閱兵後第一次大型的國慶閱兵。
新中國建立以來共舉行過14次國慶閱兵,14次大閱兵大體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49年到1959年,先後進行了11次大閱兵;第二階段是1984年,舉行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第三階段是1999年,舉行國慶50周年大閱兵;第四階段是2009年,舉行國慶60周年大閱兵。
四個階段的大閱兵,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的飛速發展。開國大典閱兵式,閱兵部隊裝備是“萬國造”;1959年,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1984年,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全部是中國自行研製的,核武器首次亮相;1999年,新裝備占90%以上;2009年,近90%裝備為首次公開亮相,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慶閱兵。
國慶閱兵
1949年
開國大閱兵
是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決定舉行的。
這次閱兵專門制訂了《閱兵典禮方案》,按閱兵式、分列式的程式組織閱兵。閱兵式在靜態下舉行,受閱部隊以天安門城樓為中心,按序列在東、西長安街列隊,接受朱德總司令的檢閱。分列式在行進中舉行,受閱部隊依次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城樓,接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這一閱兵路線延續至今。
受閱部隊由陸、海、空三軍組成,共1.64萬餘人。受閱武器裝備有各種火炮119門,坦克、裝甲車152輛,汽車222輛,軍馬2344匹,飛機17架。
受閱部隊裝備主要是繳獲的雜牌武器,包括日式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彈炮、97式中型坦克、37毫米和75毫米高射炮,美式105毫米榴彈炮、輪式裝甲車、P—51戰鬥機,英式“蚊”式轟炸機等。
閱兵歷時2個半小時,充分展現了新中國武裝力量的強大陣容。
1950年
第一個國慶節閱兵
朱德總司令檢閱了部隊。
受閱部隊共24209人。受閱武器為各種火炮88門,坦克、自行火炮80輛,汽車178輛,軍馬2899匹,飛機28架。
朱德總司令乘車檢閱部隊後,宣讀了解放軍總部給全國武裝部隊和民兵的命令,隨後進行了武裝部隊的分列式檢閱。
閱兵分列式以空軍學校和海軍學校的學員為先導,依次為步兵、炮兵、戰車摩托化步兵和騎兵部隊,空軍空中梯隊的各種戰機在步兵進入天安門廣場時臨空,形成了立體閱兵的場面。
閱兵時間為1小時20分。
1951年
諸新兵紛紛登場
受閱部隊共13348人。受閱武器為各種火炮128門,坦克、自行火炮80輛,汽車192輛,軍馬1104匹,飛機148架。
走在受閱部隊最前面的是軍事學院的學員,接著是高級步兵學校、戰車學校、炮兵學校、海軍學校、航空學校的學員。然後是傘兵部隊、步兵部隊、民兵大隊、騎兵部隊。最後是炮兵部隊、摩托化步兵、裝甲兵。當重型坦克通過天安門廣場時,空軍的各式戰機一批批凌空而過,把閱兵推向了高潮。
1952年
第四次國慶閱兵
歷時1小時05分。受閱部隊共組成57個地面方隊、9個空中梯隊,共11300人。受閱武器裝備為各種火炮112門,坦克、自行火炮99輛,裝甲車16輛,汽車156輛,三輪機車160輛,軍馬1104匹,飛機153架。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始後的首次閱兵
受閱地面方隊48個,共10038人。受閱武器為各種火炮144門,坦克、自行火炮67輛,汽車168輛,三輪機車165輛,軍馬770匹,飛機96架。
閱兵分列式開始後,步兵方隊依次通過,空中梯隊的轟炸機、戰鬥機群凌空而過。軍樂團最後列隊走過檢閱台。
1954年
5周年大閱兵
國防部長彭德懷檢閱了部隊。
受閱部隊包括地面方隊38個、4個空中梯隊,共10384人。
受閱部隊的武器裝備基本上是蘇式的,包括M—43式120毫米迫擊炮、57毫米防坦克炮、76。2毫米加農炮、M—38式122毫米榴彈炮、M—37式152加農榴彈炮、M—13式火箭炮、85毫米高射炮、M—39式37毫米高射炮,T—34中型坦克、NG—2重型坦克、CY—122式122毫米自行火炮,杜—4重型轟炸機、杜—2輕型轟炸機、米格—15比斯殲擊機等,標誌著我軍武器裝備發生了重大變化。
開國大典受閱部隊主要由陸軍組成,海軍和空軍只是象徵性的。國慶5周年,受閱部隊由陸海空諸軍兵種編成,反映了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
1955年
實行軍銜制,換裝大閱兵
受閱部隊共10344人。
38個地面方隊,由軍事學院、石家莊步兵學校、第4炮兵學校、南京工程兵學校、第1坦克學校、第10航空學校、大連海軍學校、青島海軍學校,63、66、69軍,炮兵第6、10、11、31師,坦克第1、2師,獨立坦克第1、2團,傘兵教導師組成,公安軍和空軍空中梯隊也參加了國慶閱兵。
1956年
大雨振軍容
共有11929人接受檢閱。
分列式在雨中舉行,閱兵的順序是軍事學院、石家莊步兵學校、西安炮兵學校、南京工程兵學校、第1坦克學校、第5航空預備學校、第5海軍學校,第24、63、65、66、69軍,炮兵第2、10、14、32師,坦克第1師,機械化師、傘兵教導師,防空高炮第100團、防空高炮第10師等部隊,相繼通過了天安門廣場。
該次閱兵,國產武器裝備已占很大比例。
1957年
受閱人數最少,外國來賓最多
受閱部隊共組成29個地面方隊,其中院校方隊7個,水兵、公安軍、機車、傘兵方隊各1個,步兵方隊6個,炮兵方隊8個,坦克方隊4個,共7064人,受閱武器為坦克266輛、火炮112門、飛機81架,最新式的101高射炮、122加農炮、152加農榴彈炮參加了閱兵。
1958年
民兵方隊規模空前
軍事學院、步兵學校、炮兵學校、工程兵學校、坦克兵學校、航空兵學校和海軍學校的方隊依次進入天安門廣場,接受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
該次閱兵,共組成29個地面方隊,其中院校方隊7個,水兵、公安軍、機車、傘兵方隊各1個,步兵方隊6個,炮兵方隊8個,坦克方隊4個,飛機93架。
1959年
“逢十”大閱兵
受閱部隊由11018人組成了15個徒步方隊、14個車輛方隊和6個空中梯隊。這次閱兵取消了騎兵、三輪機車和100毫米以下的地炮、高炮方隊。
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其中,7個炮兵方隊的火炮中有6種為國產,包括54式122毫米榴彈炮、122毫米加農炮、56式152毫米榴彈炮、59式130毫米加農炮、100毫米高射炮。殲-5飛機,59式中型坦克、NC—2重型坦克,CY—100和NCY—152式自行火炮也都是國產的。
1984年
改革開放再閱兵
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檢閱了受閱部隊。
受閱部隊由10370人組成了46個方(梯)隊,其中空中梯隊4個,地面方隊42個。受閱的各種飛機117架,飛彈189枚,坦克、裝甲車205輛,火炮126門,火箭布雷車18輛。輕武器6429支(挺),汽車2216輛。受閱武器裝備共28種,全部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其中19種是新裝備,充分展現了我國國防現代化的新水平。
這次國慶閱兵是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裝備最好的一次,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充分展現了我國的國防力量和人民解放軍的精神風貌,壯了國威,顯示了軍威。
1999年
世紀大閱兵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檢閱了受閱部隊。
參加國慶閱兵的地面方隊有17個徒步方隊、25個車輛方隊。空中梯隊上升到10個。這種結構的變化標誌著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構成的最佳化。改革開放新時期誕生的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第一次出現在受閱部隊中。
受閱的42種大型裝備中,只有兩種參加過國慶35周年閱兵,其餘都是首次亮相,新裝備占90%以上,是我軍歷史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慶閱兵。
這次閱兵與15年前的國慶35周年閱兵相比,國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裝備已開始成為主戰武器,而且這些武器裝備絕大部分為中國製造。
2009年
甲子大閱兵
由人民解放軍、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預備役部隊抽組的14個徒步方隊、500餘台地面裝備組成的30個裝備方隊和由陸海空三軍航空兵151架戰鷹編成的12個空中梯隊,在天安門接受檢閱。閱兵展示的52型主要裝備,全部是國產裝備,近90%是首次參閱。如三代戰機,自主生產的殲-10和殲-11;該次參閱飛機有12種15型,涵蓋空軍、海軍和陸軍航空兵現役主戰機型。國慶閱兵參閱官兵全部著新式軍服接受檢閱。
2015年
勝利日大閱兵
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9月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以盛大閱兵儀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紀念這個偉大的日子。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受閱部隊。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紀念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65位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政府高級別代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負責人、前政要,30個國家的外軍觀摩團團長等出席大會。
今天的首都北京,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天安門城樓莊嚴雄偉,天安門廣場氣象恢宏。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以長城為主題的大型花壇展現出祖國山河的壯美畫卷,花壇上1945、2015字樣十分醒目。長安街沿線布置了舞慶中華、播種夢想、共同繁榮、美好明天等花卉景觀,烘托出隆重熱烈的氣氛。
上午9時55分,習近平等中外領導人來到天安門城樓主席台,向廣場觀禮台上的各界代表揮手致意,全場5.5萬人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電子屏上出現了鐘擺的畫面,1945、1955、1965……2015,年份數字隨著鐘擺不斷跳動。報時鐘聲響起,10時整,紀念大會開始。
70響禮炮響徹雲霄,200名國旗護衛隊官兵護衛著五星紅旗,邁著有力的步伐,從人民英雄紀念碑行進至廣場北側國旗桿前。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軍樂團、合唱團奏唱《義勇軍進行曲》,全場齊聲高唱,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閱兵一覽表
時間
| 人數
| 首次受閱的部隊、裝備
| 閱兵首長
| 閱兵總指揮(人)
|
1949.10.1
| 16400餘
| 空中梯隊因同時擔負空中警戒任務,攜彈飛行
| 朱德
| 聶榮臻
|
1950.10.1
| 24209
| | 朱德
| 聶榮臻
|
1951.10.1
| 13348
| 噴氣式飛機、民兵方隊
| 朱德
| 聶榮臻
|
1952.10.1
| 11300
| 公安部隊
| 朱德
| 聶榮臻
|
1953.10.1
| 10038
| 火箭炮兵
| 朱德
| 張宗遜
|
1954.10.1
| 10384
| 傘兵首次亮相,騎兵最後一次受閱
| 彭德懷
| 楊成武
|
1955.10.1
| 10344
| | 彭德懷
| 楊成武
|
1956.10.1
| 11929
| | 彭德懷
| 楊成武
|
1957.10.1
| 7064
| 國產的伊爾-28噴氣式轟炸機、殲擊機首次受閱
| 彭德懷
| 楊成武
|
1958.10.1
| 不詳
| | 彭德懷
| 楊成武
|
1959.10.1
| 11018
| | 林彪
| 楊勇
|
1984.10.1
| 10370
| 戰略飛彈部隊、武警部隊和女兵首次受閱
| 鄧小平
| 秦基偉
|
1999.10.1
| 11000餘
| 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特警和預備役部隊
| 江澤民
| 李新良
|
2009.10.1
| 8000餘
| 近90%裝備為首次公開亮相
| 胡錦濤
| 房峰輝
|
中國特色
國慶閱兵,各國都搞,但“中國式閱兵”獨具特色。新中國曆次國慶閱兵與時代背景、國情軍情緊密相連,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
一是規模宏大。在中國舉行的14次國慶閱兵中,受閱官兵人數一般均在萬人左右。1950年國慶1周年閱兵時,官兵總數達到2.4萬人,即使在人數較少的1957年閱兵中,受閱官兵也有7000多人。中國的閱兵規模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這與中國是人口大國、兵員大國密切相關。
就連擔任閱兵司禮演奏任務的軍樂團也在千人以上。而成立千人軍樂團,是毛澤東親自倡議的。1950年國慶閱兵時,毛澤東對時任解放軍代總參謀長的聶榮臻說,天安門這么大,我們國家這么大,軍樂團應該有1000人的規模。
二是兵種齊全。閱兵是國防實力和軍事實力的生動展示,在歷次閱兵中,中國武裝力量構成的各要素都接受檢閱。開國大典中,陸海空三軍聯合接受檢閱,儘管當時海空軍領導機構尚未正式成立,但就此奠定了新中國國慶閱兵的基本框架。
隨著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每當有新的軍兵種形成,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在國慶閱兵的序列中。1951年,傘兵部隊、探照燈部隊、民兵方隊首次受閱;1952年,公安部隊首次參加國慶閱兵;1953年,火箭炮兵首次出現;1958年,“首都民兵師”首次出現在受閱隊伍中;1984年,武裝警察部隊首次受閱;1999年,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隊出現在受閱的行列中。
三是裝備日趨先進。每次閱兵中,武器裝備方隊之所以備受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代表了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最新發展水平。從開國大典閱兵時的“萬國牌”到1959年國慶閱兵受閱武器國產化程度大提高、1999年國慶閱兵時絕大多數都是自行研製的新裝備,其中有些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生動反映了人民軍隊武器裝備的發展歷程。
1984年的國慶閱兵中,中國的戰略飛彈首次公開亮相,震驚世界。在1999年閱兵中,國產120毫米履帶式自行滑膛炮、122毫米履帶式自行榴彈炮、152毫米履帶式自行加榴炮、“九九”式新型主戰坦克、空中加油機等都是首次受閱,給國人帶來了驚喜和自豪。
四是訓練要求高。與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閱兵相比,中國軍人和裝備組成的方隊可以說是最整齊、最壯觀的。而這一世界之“最”,是長時間艱苦訓練換來的。受閱部隊進行閱兵訓練的時間一般在半年到一年之間。閱兵訓練所產生的不僅僅是令人震撼的觀賞效果,而且對提高部隊的革命化、正規化和現代化建設水平也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是官兵精神風貌好。能夠參加國慶閱兵的部隊,一般都是擁有光榮歷史傳統或立下過獨特功勳的部隊。三軍官兵都將參加國慶閱兵視為至高無上的榮譽與使命,每次閱兵都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先進事跡和大批先進典型,充分展示了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精神風貌。
六是國民關注程度高。每次國慶閱兵,都受到從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的高度關注,中國人民對國慶閱兵充滿了期待和熱情,許多民眾和單位還自發開展形式多樣的慰問受閱官兵的活動。特別是隨著中國軍事透明度的不斷提升,新聞媒體對閱兵的報導不斷深入,閱兵不僅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話題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更成為對廣大民眾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題材。
發展歷程
國慶閱兵就是展現一支軍隊的裝備、一支軍隊的士氣、一支軍隊的發展。通過國慶閱兵能夠了解一支軍隊的發展脈絡,領略一支軍隊的歷史進程。新中國成立後的14次國慶閱兵,無疑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
陸軍:從“小米加步槍”到信息化跨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四大軍種中,陸軍的歷史最長,從1927年南昌起義起就有了陸軍,20多年後海軍、空軍才誕生,39年後第二炮兵才成立。
“小米加步槍”形象地比喻了新中國創立時中國陸軍以步兵為主體的現狀。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陸軍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騎兵和少量的炮兵、裝甲兵。開國大典上亮相的陸軍武器裝備都是繳獲的武器裝備,出自十幾個國家。當時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功臣號”坦克就是1945年中國軍隊繳獲的第一輛日式坦克。
此後,中國陸軍就開始變革。陸軍的變革在編程上立足兵種合成,在武器裝備上立足現代化。
1954年國慶5周年閱兵的受閱部隊組成,體現了陸軍的發展變化。受閱地面方隊38個,包括步兵、摩托化步兵、騎兵、高射炮、探照燈、坦克、自行火炮、三輪機車等方隊。
1955年國慶6周年閱兵,取消了幾次參加國慶受閱的騎兵。我軍騎兵的鼎盛時期達12個騎兵師,在歷史上它是陸軍中僅次於步兵的最大兵種。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是陸軍發展的一次巨大騰飛。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中國人民解放軍“5”字開頭的新式武器──56式衝鋒鎗、56式半自動步槍、59式主戰坦克等紛紛亮相,這些武器都是中國生產的。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是中國舉行的第13次國慶閱兵。受閱的26個陸軍方隊中,有步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炮兵、裝甲兵、飛彈兵、禮儀兵、航空兵等。
開國大典閱兵式上,步兵使用的是美國萊姆式衝鋒鎗;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使用的是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和衝鋒鎗;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軍隊步兵換裝成81槍族;國慶50周年閱兵使用的是新型的95式自動步槍。中國步兵的輕武器,已經名列世界先進行列。
幾十年來,陸軍的發展經歷了騾馬化、摩托化、半機械化三個階段。解放戰爭後期是騾馬化,主要特徵是人靠步行,指揮員靠乘馬,重武器裝備靠獸力;1969年,部分野戰軍改裝為摩托化,變為以汽油發動機、膠輪車為動力,步兵以車代行,裝備全部由車載;1985年,全軍全部淘汰騾馬化,改裝為摩托化,部分摩托化野戰軍改裝為機械化。機械化動力為柴油發動機、履帶式車輛,並具有裝甲防護能力和進攻火力,步兵作戰全部乘裝甲車和步戰車。
陸軍由以“步兵為主”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1985年中國軍隊在淘汰騾馬化時,集團軍的試驗已經成功。於是,對陸軍編成實行了全面改革,取消了以步兵為主的步兵軍的編制,組建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步兵、防空飛彈兵、航空兵等諸軍兵種合成的集團軍,陸軍中的專業兵種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步兵,炮兵成為陸軍中的第一大兵種,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加速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從“小米加步槍”到“鐵甲雄風”,從“步兵為主”到“多兵種合成”,從機械化半機械化到向信息化發展,這就是中國陸軍在新中國成立後經歷的變革。
海軍:從“黃水”海軍到“藍水”海軍
開國大典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機關還沒有成立。因此,開國大典閱兵式,海軍只有1個方隊,受閱裝備是零。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鄉宣告成立。一年後,海軍領導機關正式在北京成立。
之後的歷次閱兵,海軍的隊伍和裝備不斷壯大,14次國慶閱兵是海軍發展壯大的縮影。
60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先後建立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並建立和完善了水面艦艇部隊、岸防兵部隊、航空兵部隊、潛艇部隊和海軍陸戰隊5大兵種。
海軍武器裝備進入飛彈化、電子化、自動化的新階段。國產驅逐艦經歷三代發展,已實現從“眼瞄手操”到單系統自動化,再到全系統自動化的跨越。信息化戰艦已經成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水面艦艇部隊的作戰訓練方式也發生了質的飛躍,新型海上戰鬥群整體攻防、立體作戰能力今非昔比。海軍諸軍兵種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已基本形成,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正穩步發展。
中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4萬餘公里島嶼海岸線。海軍岸防兵部隊正是捍衛這條海岸線的鋼鐵勁旅。岸防兵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海軍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消滅敵艦船,封鎖航道,支援瀕陸海區活動的艦船,支援島岸、要塞守備部隊作戰。
海軍成立之初,由於裝備的艦艇落後,無法離開近海,被人們稱為“黃水海軍”。1985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彈驅逐艦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三國,標誌著中國海軍走向世界。截至2009年,已經派出33支艦艇編隊共40多艘軍艦,出訪30多個國家,航跡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並完成了環球航行,實現了“藍水海軍”的夢想。
空軍:從單一兵種到五大兵種
1949年8月15日,為了確保政協會議的順利召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平南苑臨時組建了飛行中隊,下轄戰鬥機分隊、轟炸機分隊、地勤分隊,裝備P-51型戰鬥機、蚊式轟炸機、B-25型轟炸機、PT-19型教練機等。這就是新中國的第一支飛行隊,建制歸華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由軍委航空局負責作戰指揮。同年9月5日,飛行中隊正式擔負北平地區防空作戰任務。同年10月1日,參加了開國大典空中受閱。
1949年11月11日,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標誌著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
開國大典閱兵後的歷次大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都有空中梯隊和地面徒步方隊參加受閱,而且參加受閱的兵種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好。
1959年,空軍受閱裝備發生巨大變化,4架國產殲—5飛機參加國慶閱兵。殲-5型戰鬥機是當時世界比較先進的高亞音速殲擊機。
從1956年至1959年,我國共生產殲-5飛機760餘架,大量裝備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標誌著中國航空工業進入了噴氣時代,成為當時世界少數幾個掌握噴氣飛機製造技術的國家之一。
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國產的轟-6飛機、殲教-5飛機、強-5飛機、殲-7飛機等一大批國產機參加國慶受閱,是新中國成立後國產機參加受閱最多的一次。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空軍參加的兵種和飛機型號、數量都創歷史之最,殲擊機、轟炸機、加油機、新型殲擊機和蘇-27等參加受閱。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空軍已擁有航空兵、地空飛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5大兵種,已具備空中突擊、空中支援、空中運輸、航空偵察和國土防空等能力。中國空軍已擁有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無人機、空中加油機等,航空兵作戰半徑大大提高,具備了遠程作戰能力。
現代機載武器系統得到飛速發展。空空飛彈、空地飛彈、精確制導炸彈及先進的火控系統,使空軍如虎添翼,不僅具備遠射程、高精度、大威力、全方位的空中和空地攻擊能力,而且可以全天候、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作戰。
中國空軍加快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反突擊、反空防、反空襲能力大幅度提高。針對高技術條件下的空戰特點,空軍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戰術研究和演練,使中國空軍具備高技術空戰的本領。
二炮:從近程核飛彈到洲際核飛彈
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領導機關正式在北京成立。截至2009年,第二炮兵已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和常規飛彈精確打擊能力。
中國戰略飛彈和戰略飛彈部隊首次出現在國慶閱兵,是在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當時第二炮兵的一個戰略核飛彈方隊通過了天安門廣場,讓世界震驚。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組成4個飛彈方隊接受檢閱,中國的戰役戰術飛彈、戰略核飛彈、洲際飛彈首次集中亮相。
1959年,地地飛彈戰鬥營成立,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地地飛彈部隊。之後,一些軍區也組建了地地飛彈營。1964年,地地飛彈營擴編成地地飛彈團。1966年,第二炮兵成立後,又建立了近程地地飛彈旅、中程地地飛彈旅、遠程地地飛彈旅,裝備了多種型號的可固定發射、可機動發射的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飛彈。第二炮兵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實戰能力的戰略飛彈部隊,成為中國主要的核威懾和核戰略反擊力量。
國慶60周年閱兵,新中國的第14次大閱兵,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新成果載入史冊。
閱兵之最
梳理十四次國慶閱兵的有關報導和資料,可以發現這樣一個趨勢:閱兵用時逐漸縮短,受閱部隊人數也逐漸減少,這兩個“指數”基本走向穩定。
開國大典閱兵歷時兩個半小時,是十三次國慶閱兵用時之冠。1950年的閱兵人數最多,受閱部隊人數達到2.4萬多人,此次閱兵包括慶祝遊行共用時三小時二十五分鐘。1957年國慶閱兵受閱人數是7064人,是歷次閱兵中人數最少的,這次閱兵和1958年的閱兵均為50分鐘,用時最少。
除去上述“之最”外,縱觀歷次閱兵,時間基本在一小時左右,而人數則在一萬人上下。
改革開放後的兩次國慶閱兵,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用時五十六分鐘,一萬零三百七十人受閱;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用了一個多小時,一萬一千餘人受閱。
中國閱兵越來越有經驗、組織得越來越周密、安排得越來越協調。開國大典閱兵時,怎么組織閱兵沒有經驗,參考了蘇聯閱兵的模式。不過,開國大典為新中國閱兵式奠定了基礎,該次閱兵的框架和程式,被後來歷次國慶閱兵所繼承和發展。
五十周年國慶大閱兵創造最多“之最”
1999年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的國慶大閱兵,被稱為中國軍隊“世紀大閱兵”。
受閱兵種最多。涵蓋了陸、海、空軍、二炮、武警等。陸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武警特警、預備役等部隊首次亮相。
受閱方隊最多。當時有四十二個地面方隊,十個空中方隊;其中二十五個車輛方隊由陸軍、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四大軍種四百多台車輛組成,方隊數量和車輛數量都創造了新中國曆次國慶閱兵之最。
裝甲陣容最大。當時坦克方隊、步戰車方隊、裝甲車方隊共一百多輛戰車受閱,是歷次閱兵中最大裝甲陣容。
飛彈亮相最多。此次有戰略飛彈部隊的常規地地飛彈、中程地地核飛彈、遠程地地核飛彈等組成的四個飛彈方隊亮相。
此外,此次閱兵方隊橫排面為二十五人,創造了世界之最。
國慶六十周年閱兵“之最”
2009年閱兵堅持“最高的標準”和“最嚴的要求”,實現歷次國慶閱兵的“最高水平”;向全世界奉獻了一場“最精彩”、“最具特色”的閱兵盛典。
該次閱兵強調“四個一流,三個更加”,就是,“一流的組織領導、一流的武器裝備、一流的訓練成果和一流的精神面貌”以及“參閱要素更加齊全、裝備類型更加多樣、兵種專業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