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中國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同業拆借利率是金融機構之間在臨時性頭寸融通時由資金供求所決定的短期利率,它是貨幣市場中最重要的利率品種之一。在1996年之前,中國的同業拆借市場是由各省級融資中心牽頭組成的區域分割的貨幣市場。由於資金跨區凋劑功能先天不足,同業拆借利率差別很大。違規操作也屢屢發生,該市場成為資金從銀行向非銀行金融機構“亂拆借”並由後者“短借長用”於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漏出”渠道。1996年成立了全國性的同業拆借市場,交易主體基本上由商業銀行構成。至此為止,同業拆借市場終於形成統一的“價格”,即中國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CHIBOR)。

中國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存在問題,參考文獻,

中國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存在問題

作為中介目標,CHIBOR存在這么幾個問題:
(1)商業銀行能否對其做出靈敏反應;
(2)它是否完全反映了貨幣市場的資金供求關係;
(3)它對產出和價格的影響到底看多大;
(4)中央銀行有無有效的政策工具來調控之。
就第一點而言,商業銀行對其反應的靈敏程度取決於其商業化程度的大小、替補融資渠道的多寡和利率水平的高低。由於居於“寡頭”地位的國有商業銀行仍未完全實現商業化經營、再貸款以及近年來的巨額“存差”使商業銀行充裕,商業銀行參與拆借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十幾億元的日均成交額也足以說明問題。在這種情況下,CHIBOR應該是“量縮價跌”,但它緣何持續地高於同期的銀行貸款利率?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名義貸款利率大大低於資金的“影子價格”。但是,貸款實際利率的變動具有“周期性”的特徵,在八次降息以後,貸款的實際利率已處於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水平,不存在系統性的低估問題。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貸款利率的低估、特別是“負利率”的情況將越來越難以出現;二是CHIBOR被人為抬高,這才是最有可能的。只要資金存在流向“泡沫”領域的渠道,那么,即使CHIBOR已被抬高,但相對於“泡沫”領域的預期收益率而言,仍屬遠不及而無過之。這是銀行信貸資金的“套利”渠道。由於“查處”風險很大(如罰款、丟官和坐牢),同業拆借市場的交易量很小且資金價格存在“風險加成”也不足為奇。有人發現,在同業拆借品種中,7天期品種與股票發行上市的技術性安排(從申購繳款日到原始股首日上市流通一般需要5個營業日)存在密切聯繫,這也佐證了以上的判斷。
接著看第二點,同業拆借的市場主體結構單一。限制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交易固然有利於控制金融風險,但也帶來了貨幣市場不完全和CHIBOR“信息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由於商業銀行的頭寸分布在時序上趨同,這種安排既導致過多的頭寸無法拆出,又導致頭寸不足時不能通過拆入加以彌補。
至於第三點,由第一點所決定,CHIBOR在很大程度上受虛擬經濟部門的影響,它對實體經濟部門的產出和價格即使有影響,也是間接和微弱的。
最後分析第四點。即使商業銀行具有完全的盈利動機,那么,由利率體系的結構性關聯所決定,中央銀行的準備金存款利率和再貸款利率應分別構成CHIBOR浮動的下限和上限。從這點看,中央銀行似乎對CHIBOR具有直接調控能力。但進一步而言,利率政策受到操作頻率的限制,而且,中央銀行尚且無法通過公開市場業務來影響利率結構,因而無法對CHIBOR進行有效的彈性調節。

參考文獻

1 鄭建明.中國轉軌時期的貨幣政策有效性:理論槓架與實證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