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修院屬中國銀行系統的培訓性學院,定期選派系統內部的中層幹部進行短期培訓,學院位於北京西北,屬城鄉結合地區,建築用地西靠百望山,且有京密引水渠從基地與百望山之間流過,北有現狀農田,南側與東側均為現狀農民村落,並有一條通往城市的主幹道從基地南側經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修院
- 類別:培訓性學院
- 隸屬:中國銀行
- 地理位置:北京西北
環境分析
建築布局
陽光廊
陽光廊是由玻璃圍合的高大空間,與四層的綜合服務用房同高,將學院不同的功能聯為一體,使得各個功能活動即使在惡劣天氣下也有舒適自如的交通。無論教學行政樓、報告廳,還是住宿都可以通過陽光廊的走道、天橋和樓梯與餐飲服務和體育娛樂相聯,陽光廊成為學院的交通中心和交流中心,陽光廊也是觀賞西側百望山的好處所,全部由透明玻璃建造,向西可以進入內院和花園,內院為一水池,反射著山和建築物的倒影,西北角向下跌落形成小型瀑布,陽光廊玻璃外牆和屋頂構造上,作了生態和環保的設計,在炎熱的天氣,木柵可以阻攔大部分直射陽光,可開啟的窗扇和可調節的百頁,創造了陽光廊良好的自然通風效果,除增加室內的舒適度外也可節省大量能耗。
教學行政樓
教學行政樓為四層建築,首層和二層教學用房,三層為行政辦公用房,四層為討論室和會議室,通過樓內西側可直接進入學院花園。沿東北旺路為學院的主要立面,挑出的巨大黑色鋼屋頂賦予建築物以近於紀念性的莊重性格,首層的堅固而穩定,其餘部分則是透明玻璃與磨石玻璃的對話,與大面積的陰影一起在立面上形成有趣的節奏和抽象圖案。
教學行政樓的西端底層架空,木板鋪的“塊體”向北扭轉,引導視覺朝向美麗而自然的百望山方向,北立面由白色混凝土與玻璃構成。
綜合服務樓
綜合服務樓為四層,沿次要道路布置便於貨物、垃圾等的進出,首層靠近主入口大廳部分布置展廳,其餘為大餐廳,廚房以及卸貨平台,垂直交通等,二層為小餐廳和商務中心,三層和四層布置娛樂和運動設施以及物業保全等服務用房,建築物在中部被切斷,以獲得更好的採光和通風效果。
報告廳
報告廳為二層建築物,首層為報告廳,二層為大教室,是整個學院的“核心”,報告廳坐落於內院水池中央,隱喻其包含著學院最核心的功能,首層東端的玻璃大廳聯繫著陽光廊與報告廳,兩部樓梯由此通向二層教室,在建築材料的選擇上,一層選用穩定的毛石,二層選用木條板作為外牆裝飾。
宿舍區
其他
交通消防
景觀
花園的建築材料選用生態的和適合於地段的材料;水池的護岸石選用毛石以象徵山的穩固和力量,光滑或粗糙的木材諭示著樹木。而向東,材料選擇也漸趨人工化和精細,以契合東側的城市語彙。所有花園內的人行步道均與建築物的出口直接聯繫,步行者可以便捷地到達工作區域或者休息區域。人行步道向西結束於密林中的木凳,作為休憩和獨處的所在。樹林中一條南北向的蛇形彎曲步道擁有豐富的高低起伏的變化,提供完全不同於建築組團內部氣氛的輕鬆的花園氛圍。花園中同時用開放空間和私密空間營造出公共的和私人的空間氛圍,象徵著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工作與生活的完美融合。
“過渡”創意
工作生活的“過渡”
中國銀行金融研修院的學員,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城市的中層幹部,在不同的分行工作著,來到學院後,在生活上需要從城市到鄉村的過渡,在行為上也要從工作狀態過渡到學習狀態。
環境位置的“過渡”
學院的用地位於城鄉結合部,基地位置本身就從平坦向坡地起伏,由人工平地向自然山水的“過渡”。
學院的建築功能由東向西,依次布置了認真嚴謹的教學行政樓到活潑休閒的宿舍區,表達了建築功能從嚴謹到活潑的“過渡”。
建築形體的“過渡”
建築形體在東側的教學行政樓、綜合服務用房既規矩又秩序,而西側報告廳、宿舍樓卻自由而無序,表達建築形體從秩序布局到自由延展的“過渡”。
建築實虛的“過渡”
設計在每棟建築端都進行底層架空,使自然環境能延伸到建築內部,這樣從東到西也是建築從實到虛的“過渡”。
建築材料的“過渡”
學院東立面材料為人工化的白色混凝土和玻璃,而教學行政樓正立面為木材與玻璃,最西端變成了自然木質條板。地面鋪砌材料,從東到西分別為瀝青路面,人行鋪磚,木板鋪路面,再是木質和卵石地面。以上充分體現了建築材料從人工到自然的“過渡”。
樹木景觀的“過渡”
基地內種植的樹木,西側選用的大喬木,向東漸變低矮,逐步變成灌木,且樹木種植密度也是由密變疏,景觀布置上從自然樹木到人工建築的“過渡”。
地圖信息
位置:北京市海淀區馬連窪北路16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