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中國針灸學呈現出國際化和現代化相結合的時代特點,針灸學術的研究不斷深入,發展迅速,內容達到空前豐富。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了針灸史上的又一次學科分化,經絡學、腧穴學、刺法灸法學、針灸治療學、實驗針灸學、針灸文獻學等學術分支已卓具規模,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研究針灸學術,以及在傳統針灸理論指導下研究發展針灸學術已成為當代針灸研究中的主體。
隨著學科的發展,針灸辭典的編寫已成為時代的要求。鑒於此,自1995年春,由高希言等幾位博士醞釀《中國針灸辭典》的編寫工作,全身心地進行籌劃,其間高希言與南京中醫藥大學艾炳蔚、上海中醫藥大學
戴居雲、第一軍醫大學徐成賀幾經商議,初步擬定了編寫計畫。1996年10月,時值“全國針灸文獻與臨床學術會議”在鄭州召開,正式組成了該書編寫隊伍。參加該書編寫的作者們年富力強,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碩士學歷,為編寫質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歷了一年緊張和辛勞完成了書稿的初稿工作。由於書稿要求準確性高,各類辭條編寫繁雜,特聘上海中醫藥大學
李鼎教授為主審,對全書有異議的問題進行了審定。
出版工作
2002年11月,《中國針灸辭典》由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參考資料:
內容說明
《中國針灸辭典》共收詞目5000餘條,包括經絡、腧穴、針法、灸法、針灸器具、治則治法、配穴、常見病針灸治療、歷代針灸人物、著作、歌訣及與針灸有關的基本理論術語、解剖名稱等。其中正詞目3890條,內容相同、一意數名的副詞目1200餘條。
該書的簡化字採用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化字總表》,並參考《新華字典》《辭海》等按音序編印。詞目按第一個漢字的漢語拼音字母順序編排。根據實用,改變了中醫文獻個別用字習慣,如釋文中有關體腔器官,一律用“臟腑”,而不用“藏府”。另外,為便於查閱古籍文獻,收藏的詞目保留了部分古體字和異體字。釋文力求簡明準確,言之有據,一般均引用較早的文獻,近代出版的詞目則按有關文獻及臨床實踐扼要介紹,釋義內容以與針灸學有關的為主,其他從略。為增加信息含量及檢索功能,還編有詞目筆畫索引、詞目分類索引、歷代針灸大事表、經絡穴點陣圖、針灸歌賦等。
書籍目錄
參考資料:
編寫特點
《中國針灸辭典》將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合為一體,正確反映了現代針灸專業字詞及學術用語等。該書的特點是收載穴位多而全,解釋了經穴、奇穴、頭穴、耳穴等千餘個穴位的歸經、別名、定位、局部解剖、主治刺灸法、現代機制研究及有關古典文獻記載,內容充實;尤其是增加了部分臨床有效的現代針灸醫療器械和少數民族醫療法,如壯醫藥線灸等,突出臨床,注重實用。書中收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等科常見病和疑難病的針灸治療法,是該書出版前已出版的針灸工具書中沒有的內容。全書注釋力求準確,有根有據,內容豐富,博而專精。除介紹傳統的針灸學知識外,還收集了一些研究成果,如針灸機制研究、針刺麻醉研究等。
編寫人員
| |
| |
| |
| |
| 高希言、艾炳蔚、戴居雲、徐成賀、唐文濤、黃泳、張桂玲、白清林、張英、鞠傳軍、劉躍光、王維祥、蘭鳳利、姚慧、李玲、楊暉、劉堂義、范鈺、韓燕、俞明、蔡紅、曾慶明、馬德峰、雷勝龍 |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