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職能
《中國醫學論壇報》就將自己的讀者群定位在中國數以萬計的醫藥工作者身上,始終以提高讀者業務水平,更新其業務知識,開闊其眼界為己任。向讀者及時、準確地提供國內外醫、藥學重大新聞、最新進展、科研動態、先進臨床經驗和國家醫藥科技發展和管理政策、經驗等信息,是報紙
堅持不渝的方針。
1983年3月25日,賽克勒博士特邀原衛生部部長、衛生部顧問
錢信忠博士為中國醫學論壇報社名譽顧問。同年10月,由18位專家組成的中國醫學論壇報專家諮詢委員會成立,1991年1月成立的中國醫學論壇報理事會由醫學各學科著名專家、
衛生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及報社社長、總編,顧問組成,錢信忠博士任理事長。
《中國醫學論壇報》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目前為周報,4開48版,彩色膠印,發行量目前每期15萬份,是國內發行量最大、讀者數量最多的
臨床醫學專業報紙。由於一貫對戒、控煙報導的特別關注,自1992年以來,報社每年均被"中國吸菸與健康協會"授予"宣傳吸菸與健康優秀報刊"獎,此外,還榮獲衛生部頒發的
愛滋病系列報導獎。十幾年來,《中國醫學論壇報》為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報社實行理事會下的社長負責制。主要設定除編輯部、記者通聯部、專刊部外還有:以負責該報發行工作為主的出版發行部,辦理在該報刊登國內外各類醫藥、衛生及醫療器械廣告的廣告部和開展
醫院管理信息合作項目工作的諮詢部以及辦公室。
報社下屬機構有:開展社會服務,與全國各省、區、市建立醫藥信息網路,組織專家學者建立資料庫,提供資料諮詢的北京泛德醫藥信息諮詢中心;在中國代理國外藥品的海南華衛醫藥公司。
創刊25周年 《中國醫學論壇報》是伴隨著
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誕生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她記載了醫學發展的足跡和變革,她始終都在朝著同一個方向堅毅前行——促進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 25年來,我們致力於促進中外醫學信息交流的辦報理念,為中國的臨床醫生提供前沿、實用的信息——始終不變。
25年來,總有一種力量推動著報紙發展,專家、讀者、同行、朋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一行列之中——長江一浪推一浪。
25年來,總有一種感動要表達,對給予我們支持和幫助的所有人,我們從內心裡道聲——謝謝! “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我們看來,周而復始,年復一年,不是一種簡單輪迴,是不斷孕育新的發展、新的力量和新的生命的歷程。這是我們的報紙,讀者的報紙,未來她定然更加生機盎然!
據新華視點記者2011年4月1日報導,海南特大
非法期刊案中,案犯符莉等編輯出版的假報刊中有《中國醫學論壇報》。
賽克勒博士
28年前,一位造詣很深的美國醫生、中國人民的親密朋友——賽克勒博士向當時的中國衛生部部長
錢信忠提議,將醫學論壇報的火種引入中國。如今,《中國醫學論壇報》經過25年的不懈奮鬥,發展壯大,已呈燎原之勢。在25周年社慶之際,我們格外地懷念已經辭世的賽克勒博士。報紙的另一位創始人——錢信忠部長和賽克勒基金會的
卡特先生及賽克勒博士之子小賽克勒先生都寫來賀詞,對社慶表示祝賀的同時,也表達了對賽克勒博士的懷念之情。
賽克勒博士,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文物收藏家和慈善家,1913年8月生於美國紐約
布魯克林區,1987年5月因心臟病在美國紐約去世,終年73歲。
賽克勒博士出生於美國一個普通家庭,他通過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並依靠對科學的執著追求,不斷進取,成為當時美國最著名的精神病學專家。
人生的意義在於索取還是奉獻?從賽克勒博士的一生,我們不難得出答案。一個人雖已離去,但在他終身熱愛的科學與藝術領域,後人可以分享他留下的一筆筆精神與物質財富,徜徉於因他的捐贈而建立的藝術殿堂之中,這才是賽克勒博士所追求的人生意義所在——永遠的奉獻。
為
藝術傳播傾囊相贈 賽克勒博士一生收藏了大量藝術品並將其悉數捐獻。由他出資於大都會藝術館和
普林斯頓大學建成了賽克勒美術館,之後,又創建了
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和華盛頓賽克勒亞洲藝術美術館。1993年,由他資助的
北京大學賽
克勒考古教學博物館也正式對外開放。
賽克勒博士與中國 賽克勒博士對中國這個古老而神秘的國度一直懷有特殊的感情。當年正在讀大學的他,就捐出有限的收入資助
白求恩醫療隊,以支持中國抗日戰爭。1980年,賽克勒博士接受衛生部邀請首次訪華,至1986年最後一次訪華的6年期間,他曾多次來中國訪問,為《中國醫學論壇報》的創建和“
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的設立而奔波。25年過去了,《中國醫學論壇報》已經擁有了15萬讀者,成為當今最受中國醫生喜愛的專業報紙之一。而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也已評選了21屆,許多當年獲此殊榮的青年醫生,現已成長為學科帶頭人。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賽克勒博士一生對他所熱愛的科學與藝術執著付出的精神,值得後人永遠懷念。
成長歷史
創辦期
1981年,針對中國綜合性大學缺乏家政系(營養系)的問題,美國賽
克勒基金會的創辦人賽克勒博士在中國天津舉辦了國際營養會議,希望強調科學營養和預防疾病的理念。也就在那一次會議上,學醫出身、英語又好的胡啟民給賽克勒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賽克勒先生出資籌建《中國醫學論壇報》時提議胡啟民出任總編輯。
回首報社初立時,首任總編輯胡啟民說:“權衡什麼該登、什麼不該登是最難的”。他回憶,1983年,報紙因為報導性病而被批為“精神污染”,差點“關門”。後經專家委員會證實,這些內容是從醫學專業角度報導的,報社才度過了這場危機。
據報社第二任總編輯
張林回憶,報社初創時,第一任總編輯胡啟民一個人幾乎包攬了“從審稿校譯到劃版付印”的工作。在當時缺人缺經驗的情況下,張林抱著“一定要把報紙辦下去”的信念,帶著3個編輯維持報紙的運轉。回首當年,她提起的最多的是“艱難”二字。提起當下,她掩飾不住笑意——《中國醫學論壇報》憑著快速、準確地信息傳遞和與國際權威雜誌的成功合作,已經成為很多醫師查房所用的“手冊”、了解其他專業的視窗。
初創期
(1983-1990年)
● 經過近3年的籌備,1983年7月10日,在衛生部和美國賽
克勒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醫學論壇報》創刊號正式出版。四開八版,半月刊,發行量6000餘份。報紙主要介紹國外先進的醫學理念和技術。
● 1983年10月10日,我報首次報導了“愛滋病”。1984年7月10日,包括
吳蔚然、
吳階平在內的專業水平高、擔負實際業務工作且外語水平較高的18名專家成立了專家諮詢委員會。
● 在這段時期內,報紙由半月刊變為
旬刊,隨後發展成周刊。發行量增加到1.7萬份。同時,報社還多次召開了各地記者會。
● 1985年2月14日,第一屆“中國醫學論壇報社醫師年度獎”(後更名為“
賽克勒中國醫師年度獎”)授獎儀式舉行。首屆獎項為
心血管內科專業,評審由
陳敏章、
方圻等7人組成。隨後每年的獎項評選都鎖定不同的專業,為優秀的中青年醫師提供了更多學習和交流的機會。
● 報社積極開展向國際同行學習取經活動,先後派員赴《日本醫學論壇報》、香港亞洲新聞社等參觀、交流。1986年9月5日,賽
克勒博士及夫人一行8人來華訪問,就人員培訓和交流、藥物合作研究等進行會談,並參加由他出資捐建的
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博物館奠基活動。
創刊初期報社編輯部
1988年啟用至2004年的報社社址
成長期
(1991-2000年)
● 1991年,報紙與《醫藥信息報》合併為《醫藥資訊理論壇》,1994年恢復為《中國醫學論壇報》。
● 1991年7月4日,報紙改為四開16版,仍為周刊。這個時期的報紙增加了5個專刊,並聘請各學科專家來主持,發展為“專家辦報”。《消化專刊》、《循環專刊》、《腫瘤專刊》、《呼吸專刊》、《感染專刊》分別由
王寶恩、
顧復生、
孫燕、
朱元珏、
田庚善教授主持。
● 1991年,報社成功召開了第一次理事會,由理事長
錢信忠主持。1998年,報社在創刊15周年紀念會期間邀請各科30多位專家召開座談會,為報紙發展建言獻策。
● 在這個階段,報紙的發行量超過了8萬份,並在2000年底正式增加為24個版。
2001-2006年
● 這個時期,專刊進一步發展,涉及學科範圍更廣。此外,報社還開始了與國際權威雜誌的合作。2001年,報社開始與美國的《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合作,同期翻譯並刊出其中文版摘要和部分文章全文。2006年1月,報紙擴至40版。
● 2002年,本報開始派記者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采寫現場報導,使得本報對國際學術會議的報導更具時效性,也加深了報紙與國際醫學界的聯繫。
● 2003年4月,北京暴發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疫情。報社策劃製作了《SARS研究進展》專輯並分發相關醫院,獲得醫務人員的廣泛好評。專輯共出版四期,印刷4萬餘冊。
● 報社還積極拓展國際合作的渠道。2004年5月,報社與
哈佛大學合作聯合在中國開展繼續教育項目,對國內醫師進行有關
愛滋病診治方面的教育培訓。
2006年駐地記者會
2002年開始派記者出國現場報導國際會議
報社2004年新址
● 2005年8月,世界著名醫藥產品調查與諮詢公司——美國IMS公司對全國1539名醫生的調查顯示,《中國醫學論壇報》的閱讀率為48%,是
中國臨床醫生的首選專業報紙,86%的醫生認為《中國醫學論壇報》最能為臨床醫生提供支持,47%的醫生認為《中國醫學論壇報》專業性強。《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認為是一份“文章質量高,版式印刷精美,選題貼近臨床,實用性強”的醫學專業報紙。
● 報社的成績受到了國家專業機構的認可。2006年,我報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報刊司舉辦的“2005年度(第二屆)全國行業報質量檢查”中取得總分第一名好成績。
2003年出版的《SARS研究進展》專輯
發展壯大期
2007年至今
● 2007年,全新改版的《中國醫學論壇報》擴至44版,新創辦了《循環周刊》和《疾病周刊》兩個子周刊。同時,報社努力嘗試擴展網路業務。2007年3月24-27日,報社首次嘗試了在網站上開展關於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ACC 2007)的現場報導,並開設了視頻欄目。2008年,報紙再度改版,又增設了《腫瘤周刊》和《消化周刊》,並擴至48版。
● 2007年10月,美國IMS公司再次抽查了全國1723名醫生,結果顯示:《中國醫學論壇報》的閱讀率達到66%,得到了80%的臨床醫生的讚譽,受到了87%的臨床醫生的信賴。《中國醫學論壇報》被認為是一份“專注學術、博學、專業、風格鮮明、國際化”的醫學專業報紙。
● 2007年9月21-23日,報社與
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
英國醫學雜誌出版集團以及Gut 雜誌社共同主辦了第二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報社組織力量連續出版了4期《抗震救援特刊》,派記者去救援前線採訪,還積極對災區捐款。
● 報社一直熱心公益活動。2007年和2008年,
張威社長兩次在“六一”兒童節前帶領報社員工赴雲南
瑞麗、
隴川,看望報社資助的
愛滋病致孤兒童(現已資助了52名兒童),向他們贈送學習和生活用品及用於蓋房的捐款。
2007年與
北京大學醫學部消化疾病研究中心、英國醫學雜誌出版集團等單位合辦第二屆北京國際消化疾病高峰論壇。
版面設定
[第01版]A01全科[第02版]A02全科[第03版]A03 全[第04版]A04全科[第05版]A05全科[第06版]A06全科[第07版]A07全科[第08版]A08全科[第09版]A10全科[第10版]A11 全[第11版]A12 全[第12版]A13全科[第13版]A14全科[第14版]A15全科[第15版]A16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