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河水神》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的胡夢飛。該書為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明清時期京杭運河區域民間信仰研究”(2017M612249)、聊城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明清時期京杭運河沿線金龍四大王信仰研究”(321051519)階段性成果。
基本介紹
- 作者:胡夢飛
- 出版時間:2018年11月
-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 頁數:260 頁
- ISBN:9787560762449
- 定價:48 元
- 裝幀:平裝
《中國運河水神》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的胡夢飛。該書為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明清時期京杭運河區域民間信仰研究”(2017M612249)、聊城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明清時期京杭運河沿線金龍四大王信仰研究”(321051519)階段性成果。
《中國運河水神》是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的胡夢飛。該書為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明清時期京杭運河區域民間信仰研究”(2017M612249)、聊城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明清時期京...
第一節 地方社會群體與水神信仰 第二節 水神信仰與社會風俗 第三節 水神信仰與地方社會生活 結語 作者簡介 胡夢飛,男,1985年11月生,山東臨沂人,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史、運河文化史和區域社會史。近年來,出版《明清時期京杭運河區域水神信仰研究》《中國運河水神》...
水神信仰 晏公原本是江西地方性水神,明初因朝廷推崇而成為具有全國性影響的水神。職司平定風浪,保障江海行船,因而在東南沿海和江河湖泊沿岸地區信仰極為盛行。《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晏公的生平事跡:“公姓晏,名戌仔,江西臨江府人也。濃眉虬髯,面如黑漆,平生疾惡如探湯。人少有不善,必曰:‘晏公得...
2015年7月至今,就職於聊城大學運河學研究院。二、出版著作:1.獨著:《明清時期山東運河區域民間信仰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2.獨著:《明清時期京杭運河區域水神信仰研究》,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3.獨著:《中國運河水神》,山東大學出版社,2018年。4.獨著:《徐州運河史話》,黃河水利...
(二)民俗事象中的遺存 六、河川水神 (一)黃河河神 (二)洛水水神 (三)湘水水神 (四)洞庭水神 (五)濟水水神 (六)長江諸水神 (七)淮河水神 (八)江西水神 (九)運河水神 (十)四海海神 七、動物水神 (一)魚與魚神 (二)蛇與蛇神 (三)豬與豬神 (四)蛙與蛙神 (五)牛與牛神 ...
該片分別以《涌動的紀年》《水的竹竿巷》《漂來的城市》《水路是戲路》《水脈是文脈》《不朽的流傳》《大河波浪寬》為題,用今通古,重新“疏浚”中國運河的歷史脈絡;追根尋源,再次打開中國文化的文瀾道脈;從歷史的第一手資料出發,尋找歷史真相,講述歷史中的傳奇故事。運用多角度、多種方式的畫面語言,展現...
聊城市文旅局委託項目、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畫項目各1項,出版《明清時期山東運河區域民間信仰研究》《山東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研究》《明清時期京杭運河區域水神信仰研究》《中國運河水神》《徐州運河史話》《中國運河文化遺產概論》等著作8部,參編著作多部,在《歷史教學問題》《江蘇社會科學》《中國道教》...
二、新建村民的運河記憶 第二節 漕運碼頭 一、漕運概況 二、漕運倉儲 三、商業與物流 四、停漕 第三節 運河邊的節慶與信仰 一、祭壩和開漕節 二、漕運制度與信仰空間 三、運河水運與水神信仰 四、人口流動與多元信仰 第四節 圍繞運河而生的民間藝術 一、運河號子 二、高蹺 調研日誌(一)調研日誌(二)調研...
叄 運河改變了人們的服飾 肆 運河孕育了新的生活方式 伍 運河催生了人們的風俗習慣 陸 運河帶來了獨特的水神崇拜 第十章 大運河孕育的豐富文化 壹 運河與書畫藝術 貳 運河與詩詞歌賦 叄 大運河與曠世著作 肆 大運河與戲曲 伍 運河非遺 第十一章 大運河架設的中外文化交流橋樑 壹 大運河與絲綢之路 貳 中...
發展和傳承大運河文化,既是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也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實現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具體到山東而言,對運河文化遺產開展相關研究,可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參考和借鑑,對於增強山東文化旅遊資源的吸引力、提高山東運河文化旅遊的知名度、...
民眾中的活態傳承 第六章 河川水神 黃河河神 洛水女神 湘水水神 洞庭水神 濟水水神 長江諸水神 淮河水神 江西水神 運河水神 四海海神 第七章 動物水神 魚與魚神 蛇與蛇神 豬與豬神 蛙與蛙神 牛與牛神 半人半獸水神 第八章 氣象水神 雨與雨神 雲與雲神 虹與虹神 風與風神 雷與雷神 閃電與閃電神 第九章...
南陽古鎮在2200年的城鎮發展之中,通過運河的文化交流以及當地漁業為生的生存習慣,漸漸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民俗傳統。這些民俗傳統映射著這個南陽古鎮的文化特色。其中與運河相關的民俗傳統有清代皇帝下榻的掌故、祭拜水神龍王的儀式活動等等,關於漁業的有做船的工序、手工藝品、水生植物的編制,還有具有地方特色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