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經濟現代化作為中國經濟止教材的主線,揭示影響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的內外因聯繫,《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立論翔實有據,重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科學性強。同時,吸收了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並融會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是一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

基本介紹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目錄,

版權資訊

書 名: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
出版時間: 2009
ISBN: 9787302188612
定價: 28.00 元

內容簡介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經濟現代化作為中國經濟止教材的主線,注意揭示影響中國近現代經濟發展的內外因聯繫,力求使讀者能夠結合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史實,加深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理解,認清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革相互之間的緊密聯繫,增強對基本國情的認識,為進一步從事中國歷史和經濟理論的學習與研究打下堅實基礎。《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立論翔實有據,重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科學性強。同時,吸收了本學科最新研究成果,並融會作者自己的研究心得,新意較多,是一部較為理想的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教程。

目錄

前言
一、關於經濟史學
二、關於《中國近現代經濟史》課程
三、學習本課程的主要意義
第一講16世紀至19世紀上半葉社會經濟概況
一、經濟發展與人口劇增
二、地主經濟與農民經濟
三、商品經濟發展新階段
四、在嚴格限制下中外貿易不斷擴大
第二講條約制度的形成及其對中外經濟關係的影響
一、列強侵華戰爭與不平等條約制度的形成
二、外國資本在華勢力擴張
三、中外貿易的主要變化
四、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的惡化
第三講清後期社會經濟制度變革
一、農民大起義的衝擊及清廷財稅制度的變化
二、洋務新政的成就與局限
三、“戊戌維新”的經濟變革主張
四、“清末新政”及近代中國第一次經濟立法高潮
第四講民國時期社會經濟制度變革
一、辛亥革命與第二次經濟立法高潮
二、國民革命與第三次經濟立法高潮
三、國民黨政府的國家資本主義舉措
第五講國內市場與商人資本的發展變化
一、國內市場的擴大及其局限
二、大宗商品流轉模式及其對工農產品價格的影響
三、新式商業的堀起與商業的三重結構
四、金融業新舊勢力的盛衰更替
五、商人資本的發展
第六講近代工業化的艱難發展
一、民族近代產業產生與發展的主要條件
二、主要工礦行業發展概況
三、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四、中國近代工業化發展的主要特點
第七講農業經濟的緩慢發展
一、封建性地權分配關係與租佃關係
二、局部農業開發及農業新經營方式的出現
三、農業科技推廣及其障礙
四、農業生產基本狀況及30年代的危機
五、蘇區的土地革命
第八講抗戰時期的經濟戰線
一、日偽在淪陷區的金融掠奪及對華貨幣戰
二、日偽在淪陷區的工農業掠奪和統制
三、日偽貿易壟斷政策及對華貿易戰和物資戰
四、國統區戰時經濟體制的調整及對日經濟作戰
第九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成長
一、抗日根據地經濟鬥爭特點及新民主主義經濟方針
二、大生產運動與根據地財政經濟的好轉
三、國統區通貨膨脹的惡化與城鄉經濟的衰退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三大經濟綱領及其實施情況
第十講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在大陸的建立
一、“一窮二白”——舊中國的歷史遺產
二、土地改革的全面開展
三、“米棉之戰”——治理通脹的非凡成就
四、調整工商業的舉措
五、國民經濟的全面恢復和發展
第十一講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一、新歷史條件下工業化道路的選擇
二、第一個五年計畫的制定及其主要內容
三、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四、“統購統銷”政策的實施
五、社會主義改造的提前完成
第十二講探索中的曲折前進
一、計畫經濟體制的基本形成
二、“三面紅旗”、“八字方針”與“文革”
三、以備戰為中心的“三線建設”
四、對外經濟關係的變化
五、經濟建設的成就與主要問題
第十三講改革開放與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一、扭轉乾坤—現代化建設成為中心任務
二、農村改革與“一號檔案”
三、城市改革的起步
四、擴大對外開放
五、新經濟成長因素的迅速成長
第十四講改革開放與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一、“南方講話”與“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三步走”戰略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
五、“兩個大局”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六、落實科學發展觀任重而道遠
主要參考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