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
第二次:甲午中日戰爭後
第三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三次浪潮
- 外文名:The three wa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apitalism in China
- 第一次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 第二次時間:1898年
- 第三次時間:1914-1918
第一次高潮:,原因:,提供的基礎:,第二次高潮:,原因:,提供的基礎:,第三次高潮:,原因:,提供的基礎:,
第一次高潮:
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時期。
原因:
- 受外商企業刺激,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資於近代工業。
- 洋務運動對近代商辦企業有誘導作用。
提供的基礎: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興起,在一些知識分子中出現了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他們在經濟上主張振興工商業,文化上主張興辦學校,學習西方自然科學知識,政治上主張實行君主立憲。
第二次高潮:
甲午中日戰爭(1898)以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入初步發展時期。
原因:
- 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為民族工業初步發展提供了條件。
- 清政府為了擴大稅源,放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提供的基礎:
到了90年代,中國民族工業初步發展,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思想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思想和封建主義思想開始正面交鋒,形成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高漲。
第三次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中國民族工商業得到發展機會,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原因:
- 帝國主義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
提供的基礎:
辛亥革命後,有識之士倡導發展實業,“實業救國”和“民主共和”成為當時並存的兩大思潮。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促使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為以後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轉化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階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