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70年代至1919年以刊載文藝作品為主的報刊,累計近 100種,集中於上海、杭州、漢口、北京、香港等地出版, 上海出版的最多。報紙多為日報或 3 日報,刊物多為月刊或半月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近代文藝報刊
- 語言:中文
- 出版周期:刊物多為月刊或半月刊,報紙多為日報或 3 日報
最早的一批文藝報刊,是1872~1876年創刊的《瀛寰瑣記》、 《四溟瑣記》、《寰宇瑣記》和 《侯鯖新錄》。除後一種外,都是《申報》的增刊,編輯、撰稿人蔡爾康、何桂笙等也多是《申報》的編輯。以刊載古體詩詞為主,也刊登時論、遊記和少量翻譯作品。
1892~1911年,文藝報刊進一步發展。主要文藝報紙有《指南報》、《消閒報》、 《遊戲報》、《採風報》、《世界繁華報》、《海上文社日報》、《趣報》等。主要文藝刊物有《海上奇書》、《新小說》、《繡像小說》、《新新小說》、《月月小說》、《小說林》、《二十世紀大舞台》等。主要撰稿人如李伯元、高太痴、吳趼人、韓子云、孫玉聲、黃摩西、陳去病等,都是當時著名作家或報刊主編。這些報刊大體分 3類:一類如《趣報》、《笑報》、《春江花月報》等,以消閒娛樂為主旨,所刊多為詼諧滑稽的市井嬉談和“花叢風信”之類的妓院新聞, 內容糜爛,格調很低。文句文白相間,兼用方言。另一類如《新小說》、《小說林》、《採風報》等,在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下,以“變國俗,開民智”為宗旨,提倡政治小說,刊載不少反映現實、支持變法維新和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作品。李伯元、吳趼人的《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諷刺小說, 就是在這類報刊上連載的。 這一類報刊中,以梁啓超主編的《新小說》影響最大,它對晚清小說理論的探討、小說創作的繁榮,都起了積極的作用。還有一類如《二十世紀大舞台》、《小說世界》、《南社》等, 由資產階級革命派主辦,帶有明顯的民主革命傾向,刊載了不少帶有強烈民族主義和反清色彩的詩詞、戲曲和演義小說。這些報刊還刊載文藝理論文章和翻譯作品,G.G.拜倫、P.B.雪萊、C.狄更斯、V.雨果、G.de莫泊桑、J.W.Von 歌德、J.C.F.席勒、Л.H.托爾斯泰、馬克吐溫等歐美作家的作品,就是它們首先介紹給中國讀者的。
辛亥革命後,中國文藝報刊繼續有所發展。除《小說月報》外,新創刊的還有《民權素》、《小說新報》、《禮拜六》、《金剛鑽》等。這些報刊以刊載社會黑幕、娼門、哀情、武俠、神怪、偵探、宮闈小說為主。鴛鴦蝴蝶派小說就是在這些報刊上發展起來的。
中國近代文藝報刊根植於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這塊土壤,與近代中國的政治、 經濟、 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對近代某些文學流派的形成和詩歌、戲曲、小說創作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