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宗族制度

中國近代宗族制度

《中國近代宗族制度》是2008年4月1日學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維榮。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近代宗族制度
  • 作者:程維榮
  • ISBN:9787807305439 
  • 類別:圖書>歷史>中國史
  • 頁數:318
  •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4-0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版次: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章節選,

內容簡介

《中國近代宗族制度》所說的中國近代,是指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止的中國100多年的時期。歷史上,中國是一個統一自主的封建專制國家。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開始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逐步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民在近代不同歷史階段均開展了反對列強侵略、捍衛國家獨立與主權的鬥爭。從兩次鴉片戰爭到中法戰爭,從中日甲午戰爭到義和團運動,都體現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傳統。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抗日戰爭,作為規模空前的全民族抗戰,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中國社會的經濟形勢,過去幾千年都處在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狀態。鴉片戰爭以後,由於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對中國實行商品輸出,大量工業品潮水般湧來,衝擊著中國的自然經濟。19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國年均洋紗進口量增長20倍。洋紗價格指數,若以1873年為100,則1883年為43.96,1893年為34.44。而國外對中國棉花需求的增加,導致華棉大量出口,棉花價格上場。原來自植自織的農戶,不得不從市場上購買生活所需的洋紗,更不要說其他居民洋紗消費的急劇增長了。這狀況,使農民家庭手工棉紡織業遭到破壞,而且遭受破壞的區域逐步從沿海向內地擴展。與此同時,外國的煤油、火柴、鐵器等工業品也大量輸入中國,使中國原來的手工業迅速走向衰落。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近代宗族制度的淵源與社會環境
第一節 “立嫡以長”、“立子以貴”的歷代宗法原則
第二節 “昭左穆右”、“親盡則祧”的歷代宗祠規範
第三節 “當色相娶”、“倫序相應”的歷代婚姻家庭制度
第四節 風雨飄搖的晚清社會環境
第二章 近代宗族結構、宗祠與祭祖制度
第一節 “持匕鬯”的宗子與“統族眾”的族長
第二節 “綿亘街衢”、“務求宏闊”——祠堂的建造與規模
第三節 “設茅行灌”、“跪拜整肅”的祭祖儀式
第三章 近代族產制度/55
第一節 供祭助學、養老恤嫠——族產的功用
第二節 分產提留、派銀捐田——族產的積聚
第三節 “輪年分辦”、“清算懸單”——族產的管理
第四節 招佃收租、存放生息——族產的經營
第四章 近代宗族與婚姻家庭制度
第一節 “曲敘門閥”、“倩媒通意”的婚姻要件
第二節 “寸銖尺帛之出入,必咨稟於家長”的長幼關係
第三節 “撫孤事姑”、“動以身殉”——宗族對婦女的壓迫
第五章 近代宗祧、世襲與財產繼承制度
第一節 “生擇”“死應”、“擇賢”“擇愛”的立繼與立嗣制度
第二節 兼祧、立異、招贅與歸宗現象
第三節 “不建儲貳”、襲爵蔭敘的政治身份世襲制度
第四節 “世守其業”、“累及後裔”的社會身份傳承制度
第五節 “食指千計,一堂同炊”的宗族聚居形式
第六節 “圖產爭繼之訟遍天下”以及財產繼承規範
第六章 近代族譜與族規
第一節 “別世系之源流”、“志人生之始卒”的族譜功用與內容
第二節 “開局祠庭”、“遵歐參蘇”的族譜編纂與收藏
第三節 “維人心”、“固族誼”的族規修訂與內容
第四節 “量情議罰”、“呈官究治”的族規執行方式
第七章 近代宗族教育與械鬥問題
第一節 “家必有塾”、“膏火延師”——族學的嬗遞
第二節 土客爭雄、肆行焚劫——宗族械鬥的慘烈
第八章 近代少數民族宗族制度
第一節 祖先崇拜——宗族感情的紐帶
第二節 土司世襲——宗族結構的綿延
第三節 諸子分割——財產轉移的形式
第九章 晚清至民國宗族社會的變化
第一節 西風東漸、西學流播對宗族的影響
第二節 從鄉間私塾到各類學堂——近代教育的勃興
第三節 “恢復江山勞素手”——婦女社會角色的凸顯
第四節 “去親戚墳墓如敝屣”——宗族觀念的轉向
第五節 “新者自詡開通,舊者自重禮教”——婚姻家庭形式的裂變
第六節 “詛咒”與“改造”——五四時期對宗族的批判
第十章 清末民初涉及宗族的立法
第一節 “求最適於中國民情之法則”——清末民律的精神
第二節 重人權,革良賤,廢世襲——南京臨時政府的相關立法
第三節 “欲存舊制,適成惡法;改弦更張,又滋糾紛”的北洋立法困境
第四節 家政統於家長,立嗣由親及疏——北洋民法中的宗族因素
第十一章 國民黨時期宗族制度的延續與變革
第一節 “關係黨綱國情民俗至為重大”的民法的制定
第二節 以平等自主為原則、禮義廉恥為基準的婚制改良
第三節 妻隨夫住、夫管妻產、子隨父姓——親屬法中的家庭等級
第四節 “宗祧繼承無須規定”——繼承法的近代化
第十二章 革命根據地宗族制度的瓦解
第一節 砸碎千年禮教枷鎖,實現婦女政治權利
第二節 廢除強迫包辦買賣陋習,塑造新型婚姻家庭關係
第三節 改革舊式嗣子與不平等的財產繼承制度
第四節 剷除以“族長豪紳壟斷”為特徵的宗族經濟基礎
第五節 “以階級鬥爭代替過去的兩姓鬥爭”——宗族的劇烈分化
附錄 近代宗族制度在現當代的影響及其反思

文章節選

第一章 近代宗族制度的淵源與社會環境
中國近代宗族制度可以追溯到原始氏族公社。經過數千年的演變發展,宗族制度到清代已經呈現完備的形態,我們稱之為傳統宗族制度。這種制度與自然經濟相適應,以儒家倫理綱學為準則,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與文化底蘊,是中國傳統專制集權制度的社會上壤,也是近代宗族制度的淵源。
第一節 “立嫡以長”、“立子以貴”的歷代宗法原則
考古發掘表明,早在100萬年以前,黃河流域已經出一早期人類活動的遺蹟。在漫長的歲月里,原始人完全以血緣關係相結合併通過雜婚生活在一起,組成一個個自然群體。在這種社會形態下,沒有家庭,沒有夫妻、父子關係,也不可能形成宗族與私有財產。到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新人時期(從距今四五萬年開始),在共同的勞動與生活中,逐漸出現了按性別與年齡的組合分工,人類開始從鬆散的原始向比較固定而持久的團體即母系氏族公社轉變。婚煙方面,也逐漸脫離從前的亂婚,而進入血緣群婚與族外婚狀態。例如中原的仰韶文化地區,其氏族一般都遵循母系氏族族外婚的傳統,這種婚煙形態反過來也鞏固了氏族制度。
農業的發展,需要強壯的勞動力;而氏族出於對外爭奪土地、財產和勞動力或者復仇戰爭的需要,也更加倚重男子。逐漸地,男子在本氏族中顯得越來越不可缺少。在出現剩餘財產的前提下,男子開始把氏族共有的財富占為已有,並納入外族女了共同生活。從陝西臨漳寨遺址、寶雞北首嶺遺址等處可以看到,當時已經出現了對偶婚形態。而本族女子則由於在氏族中的地位逐步讓位於男性,自己不得不出嫁外族。這樣,氏族開始形成男性的核心地位,世系開始按照男性計算。從5000多年前開始,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一些氏族,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