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城市規劃

中國近代城市規劃

中國近代城市規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帝國主義勢力的入侵,商埠和租界的開闢,中國出現了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城市。洋務運動、維新運動以後,中國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開辦新式企業和建設鐵路,促進了若干新城市的產生,如唐山、大冶、焦作、南通、石家莊、蚌埠等。並使一些舊城市發生變化和得到發展,如西安、徐州、濟南、鄭州等。廣大的內地和邊疆地區絕大多數城市,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城市發展的這種不平衡狀況,一直持續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代城市規劃
  • 城市:唐山、大冶、焦作
  • 開始時間:鴉片戰爭以後
  • 目的:確定道路和市政工程系統
內容簡介
外國占領者制定的規劃由一個帝國主義國家獨占的城市和地區如青島、大連、長春、香港、澳門等,曾按占領者的意圖編制了比較全面的規劃方案,城市的大部或局部按規劃方案進行建設。這些規劃基本上採用占領國當時流行的規劃手法,對城市進行功能分區,確定道路和市政工程系統。例如:
大連俄國占領者在1900年制定的大連規劃,採用當時俄國盛行的古典主義的規劃手法。由圓形廣場和放射形路組成道路骨架,中心廣場(尼古拉廣場)周圍有九條角度相等的放射形道路,其中幾條並無明確的目標,顯然帶有形式主義色彩。這個規劃只實現了一部分。1904~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帝國主義占據了大連並重新制訂城市規劃。
青島1910年德國占領者制定青島城市規劃(圖1),將整個城市布置在膠州灣東側,以瀕臨海灣、環境優美的南部為主要市區,建立“提督府”和德國人居住區。城市西部沿海灣的地方建設港口,與沿著海灣鋪設的鐵路直接聯繫,並以盡端式客運站伸入市中心區。道路系統結合地形呈自由式,其走向也注意以教堂等建築物為對景。給水、排水設施比較完善。
中國近代城市規劃
重慶1945年日本投降後,重慶被定為<永久陪都>,並制定<陪都十年建設計畫>。道路系統規劃考慮了山城的地形條件,在中心地帶布置了幾條穿山隧道,在江邊設定高架橋,主要道路交叉處設定環形島,道路網作自由式布置。在土地劃分中,將住宅區分為高等住宅區、普通住宅區、貧民住宅區三種。還布置了12個衛星城鎮和18個預備衛星城鎮(見重慶城市規劃)。
無錫中國近代由於興辦工礦交通事業而發展起來的城市,大都未曾進行規劃,城市建設帶有明顯的自發性,只有江蘇無錫曾有過城市規劃。1922年制定的<無錫商埠計畫意見書>,內容粗略。1929年擬定的城市計畫,將整個城市分為行政、工業、商業、住宅、田園、風景等區,規劃了公園和道路。城區道路分為三等:特等、甲等、乙等,寬度分別為18米、12米、9米。這個規劃只實現了很小一部分。
評價中國古代城市規劃有優良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但近代城市在移植和運用國外規劃理論和方法時,同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結合不夠,使這種傳統未能得到繼承和發展。中國近代的城市規劃對社會、經濟、自然條件的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不足,規劃方案主要著眼於土地分區、道路劃分、市政工程等方面,一般沒有作過詳細規劃和舊城改建規劃。在近代中國的歷史條件下,城市規劃方案即使制定出來和經過批准,絕大部分也都沒有得到實現。其中有少數城市的規劃做得較好,如青島規劃中關於用地的分區和對地形的利用等,經過長期實踐證明是科學合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