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公民課程的孕育

中國近代公民課程的孕育

《中國近代公民課程的孕育》是2014年11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近代公民課程的孕育
  • 作者:陳華
  • ISBN:9787303171897
  • 頁數:172頁
  • 定價:22元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進入21世紀後,隨著現代化、民主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公民社會的逐漸崛起,我國教育界進入了對公民教育課程研究與實踐的初期探索階段,這一主題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是教育學研究近十年來的熱點之一。對公民教育的學術研究正經歷一個逐步開放和加深拓展的過程,從課程史的角度還原我國公民教育在一個世紀前面對現代化進程的開啟、民主制度的初次建立、公民社會有所萌芽時所經歷的孕育和生長過程,既可以為公民教育的理論研究提供歷史背景,又可以為中國小公民教育的探索提供歷史經驗。而且,《京師教師教育·教師新視點叢書:中國近代公民課程的孕育》不只梳理了公民教育發展的歷史脈絡,而且以“國家與社會的博弈”這一假設對我國公民教育發展的動力結構進行了考察,提出了具有說服力和解釋力的假設和結論。

圖書目錄

導論 公民教育課程研究的審思
一、公民教育課程研究的價值
(一)公民教育課程與人的現代化
(二)公民教育課程與公民社會的崛起
二、公民教育課程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公民教育課程問題的已有爭論
(二)追溯中國近代公民教育課程的孕育歷程
三、學校科目社會史的課程史視角
(一)學校科目社會史研究的方法
(二)尋找“結構”與“行動者”
第一章 現代化進程開啟公民教育課程
第一節 政教界的思想爭鋒與公民教育設計
一、君主立憲派的公民教育思想
(一)嚴復的公民教育譯述
(二)梁啓超對國族的建構
(三)公民教育思想的文化底色
二、君主專制派的臣民教育課程
(一)中體西用的興學主張
(二)政藝兼修的通才教育
(三)讀經講經課與修身科
三、民主共和派的公民教育策略
(一)先建國後公民教育的方針
(二)激進的公民教育活動
(三)爭奪修身教科書的陣地
第二節 公民教育課程的社會文化基礎
一、下層社會群體與公共空間的生長
(一)市政建設催生市民意識
(二)工業化解構傳統價值系統
(三)公共空間聯結日常生活與國家政治
二、中等社會群體與公共領域的發育
(一)民間話語權初開
(二)民間社團及教育組織初興
(三)學校及社會教育作為公共領域之一
三、學生群體社會參與意識的覺醒
(一)學生群體的形成
(二)學生群體的民主追求
第三節 共和政體對公民教育課程的需求
一、民國初年的公民道德教育
(一)以公民道德教育為中心的教育宗旨
(二)舊修身科中的新道德
二、國家政治權力的重建及國民教育思潮
(一)新共和的權力合法性危機及權力重建困境
(二)國家主義的公民教育思潮初興
三、政教精英對國民素質的反思與聚焦
(一)梁啓超的《國民淺訓》
(二)孫中山的《民權初步》
第二章 社會自下而上爭取公民教育課程
第一節 新課程呼喚公民科
一、雙新運動與個人主義公民教育理念
(一)追求科學與民主的雙新運動
(二)指向公民素養的教育宗旨提案
(三)杜威訪華促進公民教育理論的發展
二、走向世界主義的公民教育理念
(一)羅素帶來世界主義
(二)知識分子的政治主張
三、民間教育組織落實公民教育課程
(一)促成七條教育標準
(二)編訂公民教材
(三)設立公民科
第二節 公民科的初體驗
一、課程組織形式
(一)初小與國中的社會科
(二)高小與高中的公民科
二、課程內容與教科書
(一)以團體生活為中心的課程內容
(二)以兒童為中心的同心圓式教材
三、公民科的榮耀與落寞
(一)學校開設公民科的實況
(二)公民科受到的漠視與誤認
(三)影響公民科制度化的因素
第三節 讓學生在學校中練習自治
一、學生自治的原理與意義
(一)杜威對中國學生自治的建議
(二)教育界對學生自治的期待
二、學生自治的兩種類型
(一)群體生活學生自治的說法與做法
(二)個體生活學生自治的說法與做法
三、學生自治的淵源及誤區
(一)從高等教育向基礎教育階段下放的不足
(二)過度追求政治價值的危險
第三章 國家權力干預公民教育課程
第一節 訓政下的保養
一、黨化教育開始一統天下
(一)中央集權式教育體制的確立
(二)國家主義公民教育思摁的復興
二、當公民科遭遇黨義科
(一)新增三民主義與黨義科
(二)公民科的知識化處理
三、知識分子對公共文教空間的爭取
(一)“新月”派的人權論戰
(二)從識字抓起的鄉村公民教育
第二節 身與心的規訓
一、公民科的回歸
(一)中國小公民科課程標準
(二)親歷公民科的記憶
二、公民訓練的實施
(一)中國小公民訓練標準
(二)公民訓練實施個案
第三節 新生活的理想
一、新生活運動的發動
(一)身體美學與公共意識的改造
(二)新生活運動的實施策略與效果
二、新生活運動的提示
(一)人的思想行為的現代化是最深層的現代化
(二)對生活方式的規範不是通往現代公民之路
(三)可持續的公民教育是由國家辦社會的教育
結論 推動中國公民教育課程誕生的結構與主體
第一節 現代化與教育的雙重邏輯
一、公民科的外部認同
二、公民科的內部困境
第二節 中等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博弈
一、中等群體的社會建構
二、政治國家的雙贏努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