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非農化研究

中國農民非農化研究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民問題一直是中國歷史上十分重要十分敏感的重大問題。縱觀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都是中國農民為爭取基本生存權利尤其是爭取合理的土地權利的鬥爭史。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民非農化研究
  • 作者漆向東徐永新,劉利仄
  • ISBN:9787505880122
  • 類別:經濟
  • 頁數:378
  • 定價:20.00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4-1
  • 裝幀:平裝
  • 開本: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農民非農化問題不單單是農民就業問題,它與我國的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和國際化進程緊密相連並將貫穿於這一進程的始終。農民非農化也不單單是引發一場農民就業革命,而是推動了並必將繼續推動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和巨大變遷。這表現為:其一,農民非農化首先引發農業內部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最佳化,進而帶動農業內部就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農民的就地非農化轉移,最佳化了農民的收入結構,提高了工資收入的比重,促進了農民的兼業生產和持續的增產增收;其二,農民的跨地區轉移推動了城市經濟中產業的分化和重組,推動了城市產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如生產服務業的興起和比重增加),進而推動了城市就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增加了城市經濟對各類勞動力就業的吸納能力,促進了城市經濟的大發展大繁榮;其三,農民的非農化就業把城鄉經濟融為一體,有利於縮短城鄉差距、消除城鄉分割和彌合城鄉斷裂,有利於城市第二、三產業與農村第二、三產業的對接,有利於以工哺農和以城帶鄉,有利於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城鄉就業;其四,農民的非農化轉移降低了農業勞動力的大量剩餘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帶來的壓力,推動著農業轉變經濟成長方式和農村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著農民由身份農民向專業化的職業農民轉變,推動著農業的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其五,農民的非農化轉移加速了農村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進程,以大城市為中心形成的城市群、城市帶、城市圈能夠發揮城市經濟的積聚效應,把大中小城市連成一體,促進了我國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推進了整個城市化進程;其六,聚集在各類城市周圍的農民工形成城市中的第三元社會,加速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推動了農民市民化進程;其七,農民的流動和轉移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市場體系的發育和市場機制的日臻完善,推動了改革攻堅階段的到來,有利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提前完成。
中國農民非農化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同時,它也既是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又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

作者簡介

漆向東,男,1966年生,河南省信陽市人,信陽師範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經濟學會理事,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人力資源管理。 自從事本專業教學與研究以來,先後在《中國經濟閱問題》、《經濟問題探索》、《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經緯》,《中州學刊》,《江漢論壇》、《江西社會科學》、《生產力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40餘篇,先後主持承擔和參與完成“河南統籌城鄉發展中就業結構問題研究”等省級課題7項,獲廳級一等獎4項,主編《新農村建設的理論與實踐》、《中國企業文化的理論與實踐》等學術著作3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關於農民與農民的理論
第一節 關於農民
第二節 關於農民的理論
第二章 農民非農化的實踐與思想認識
第一節 農民非農化的實踐
第二節 關於農民非農化的思想
第三章 中國農民非農化的產生和發展
第一節 中國農民工的演化過程
第二節 中國農民工的現狀與趨勢
第四章 中國農民工的特殊本質
第一節 中國農民工的特質
第二節 中國農民工的特徵
第三節 中國農民工的局限性
第五章 中國農民工的地位、作用和使命
第一節 農民工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 農民工的歷史使命
第六章 中國農民非農化的途徑和農民工引發的社會問題
第一節 中國農民非農化的途徑
第二節 農民工伴隨的社會問題
第七章 中國農民非農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制度障礙
第一節 中國農民非農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 中國農民非農化過程中的制度障礙
第八章 中國農民非農化的制度安排
第一節 農民非農化過程中政策變遷的四個階段
第二節 取消制度障礙創新制度服務
第九章 中國農民非農化的經驗總結與國外借鑑
第一節 中國農民非農化的經驗總結
第二節 國外農民非農化的經驗及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