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創建初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開拓發展,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研究部門,設備資源,科研成就,研究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創建初期
1957年,農業部和農墾部聯合召開了全國首次養蜂工作座談會,制定了中國養蜂業的發展方針,提出了開展養蜂科研、教育的規劃和措施。
1958年9月,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批覆同意在1958年準備新建大豆、油菜、草原、麻類、家禽、養蜂、農田灌溉等22個專業研究所和蔬菜研究室。10月初,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在《中國養蜂》雜誌編輯室的基礎上於成立。
1959年1月,根據國務院批文關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建立的專業研究所均由所在省負責領導,有關全國性的業務和技術研究,則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負責領導”的精神。養蜂所在成立初期成為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雙重領導體制。
1960年1月,朱德給中央寫信,提出“發展養蜂這件事有大大提倡一下的必要”。當朱委員長了解到養蜂所當時的所址條件困難時,即指示解放軍總後勤部將北京市香山臥佛寺旁廢棄不用的廣惠庵營房移交給養蜂所,並於1960年2月為養蜂所寫下了“蜜蜂是一寶,加強科學研究和普及養蜂,可以大大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獲得多種收益”的題詞。養蜂所建所初期的機構設定:所部只設有辦公室,科研工作以研究組的形式開展科研工作,研究組設有蜜蜂飼養技術組、品種組、蜜蜂病蟲害防治組、蜜源及蜜蜂授粉組以及試驗蜂場和《中國養蜂》雜誌編輯部。
1962年3月,養蜂所成立學術委員會。6月,養蜂所建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從北京市收回,有職工28人。
從1963年開始,每年新分配大中專畢業生均在15人左右,同時還從有關部門調入科研骨幹,至1965年在所人員達百餘人;逐步在原研究組的基礎上成立研究室,設有蜜蜂品種研究室、蜜蜂保護研究室、蜜源授粉研究室。
文革時期
1968年底到1969年初,養蜂所與畜牧所編為一個連隊,辦公地點遷到馬連窪畜牧所。
1970年,根據紀登奎副總理《關於農科院、林科院體制改革》指示,養蜂所下放江西。
1970年底,養蜂所下放江西新建縣,人員被分散,科研儀器、圖書資料散失,養蜂所實際上被迫撤消。還有部分人員留在北京或調回家鄉工作。
1972年初,在周總理和農業部的關懷下,江西省將下放江西新建縣的養蜂所收回省農業局領導,成立江西省養蜂科學研究所,地址暫設南昌縣梁家渡。
1975年秋,養蜂所從梁家渡遷到南昌縣蓮塘江西省農科院院部原農校辦公樓。當時的機構設定是:職能部門設行政辦公室、黨委辦公室、科研生產辦公室;科研室設育種研究室、飼養室、蜂保室、中蜂室、蜜源室和圖書資料室。
改革開放
1978年,根據農業部、國家物資局、財政部三部委發文恢復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所的原建制,確定養蜂所為地、局級單位,編制為100人。當時報告中對養蜂所所址未作確定。之後農林部上報中央和國務院領導,12月經李先念副主席等國家領導人批准,養蜂所遷回北京原址。
1979年2月,國家民政部發文批准養蜂所幹部、職工遷回北京。同年,經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國養蜂學會掛靠在養蜂所。
1985年,開始執行所長負責制;職稱評定進行改革,開始執行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所成立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農牧漁業部發文確定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所為相當地區級科研技術單位(一類所)。
1986年10月,進行首批專業技術職務評職工作,有9名同志評為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
1988年8月,調整機構,撤消情報資料室處級建制,《中國養蜂》雜誌編輯部由科研開發處代管,實行主編負責制;成立蜂業開發研究室;把育種室的中蜂和蜜源合併成立資源研究室。
1989年1月,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蜂產品中試廠。同年,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招待所。12月,經國家科委批准,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更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1994年,中央編委下文批覆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所人員編制130人,其中幹部編制110人,工人編制20人,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1999年1月,全所機構重組,人員實行定崗定編定員,所長聘用中層正、副職,各部門人員由部門正副職按崗位進行聘用;職能部門設定2個,即科研開發處、辦公室;研究室調整以系、中心設定為4個,即養蜂系、蜂產品系、昆蟲授粉中心、育種中心;成立質檢中心、《中國養蜂》編輯室按處室獨立設定。同年,籌建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開拓發展
2001年初,籌建“蜂膠深加工技術成果產業化工程”項目——昌平南口生產基地。
2002年,成立具有現代企業特徵的“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設立了董事會和監事。同年底,完成了全所機構的調整和人員的聘用工作。
2003年1月,全面啟動新的《職工工資分配製度》和《科技項目管理辦法》,原執行的《職工工資分配製度》進入檔案工資進行管理。“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底超額完成開發創收任務300萬元,從此所里的經濟狀況呈良性發展。
2004年12月,增設三個機構,成立科技成果推广部和產業基地管理部。成立所人力資源部,黨辦、人事工作劃歸人力資源部。
2006年,開始博士研究生招生。
2008年5月,科研處更名為科技管理處;設立蜂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室、蜜蜂飼養與生物技術研究室、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研究室、昆蟲授粉與生態研究室、蜜蜂產品研究室、蜂產品質量安全與評價研究室(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蜂業經濟管理與信息研究室。
2014年,研究所進入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有95名職工,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人員17人,副高級職稱人員29人,博士34人;擁有6個科技創新團隊。
正高級職稱人員:王加啟、彭文君、李鎖平、吳傑、周瑋、刁青雲、何薇莉、陳黎紅、李建科、石巍、董捷、安建東、吳黎明、孫麗萍、韓勝明、李芸、徐書法
副高級職稱人員:謝雙紅、周軍、李桂芬、李春妮、周紅、呂麗萍、王強、代平禮、徐書法、李繼蓮、羅術東、張紅城、李熠、陳蘭珍、周金慧、薛曉鋒、李海燕、方兵兵、高凌宇、胡長安、國占寶、田文禮、方超、蒙小平、謝文聞、馮毛、劉建平、陳芳、張金振
團隊名稱 | 首席科學家 |
---|
傳粉蜂生物學與授粉套用創新團隊 | 吳傑 |
蜂種質資源與育種團隊 | 安建東 |
蜜蜂蛋白質組學團隊 | 李建科 |
蜜蜂病蟲害生物學團隊 | 刁青雲 |
蜂產品加工與功能評價團隊 | 彭文君 |
蜂產品質量安全與風險評估團隊 | 吳黎明 |
研究部門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3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1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2個農業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個農業部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1箇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2個所屬公司,下設7個研究室,中國養蜂學會掛靠蜜蜂所。
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國家蜂產業技術研發中心(蜂產業技術體系)、國家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中心蜂業分中心、國家蜜蜂種質資源保存中心
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農業部授粉昆蟲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
農業部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農業部蜂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
中國農業科學院重點開放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授粉昆蟲生物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所屬公司: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中農蜂蜂業技術開發中心
研究所研究室:蜂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室、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研究室、蜜蜂飼養與蜂業機械研究室、昆蟲授粉與生態研究室、蜂產品研究室、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蜂業經濟信息中心
設備資源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氣相色譜儀、基因擴增儀、離心機、超低溫冰櫃、電泳儀、PCR儀、原子吸收儀、等速電泳儀、冷凍乾燥機等先進科研儀器設備。“十五”期間,研究所新增加儀器95台,科研儀器設備總額達到8642000元。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成立的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先後在長白山林區、山西、河北、河南、北京等地建立了無公害蜂產品原料生產基地。
由國家投資1500多萬元,研究所建成了總占地面積46500平方米的南口蜂產品深加工高科技園區,園區內建有達1000多平方米10萬級淨化標準車間,還建有蜂蜜生產線、蜂王漿生產線、蜂花粉生產線、蜂膠提純生產線、軟膠囊生產線、硬膠囊生產線等。
中國蜜蜂博物館是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為依託興辦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展出內容包括蜜蜂的起源和化石,養蜂業發展史,蜜蜂與人類文化的淵源,中國的養蜂資源,蜜蜂生物學,養蜂技術,蜜蜂與授粉,蜂產品和蜂療,中國現代養蜂業發展成就和科技成果,國際交往等。共有圖片和圖表500餘幅,標本和實物151件套,景觀模型3個。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共承擔國家“九五”、“十五”重點科技攻關、“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948”等多項科研項目。共取得科研成果98項,其中獲獎成果72項(國家級獎5項、部省級獎33項);已授權專利62項,其中發明專利39項;編寫出版科學專著和科普書123部。
截至2014年底,蜜蜂所共取得科研成果98項,獲獎成果72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部級33項;已授權專利70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42項。2014年度,授權專利8項,其中國家發明專利3項;發表論文102篇,其中SCI收錄22篇;主編著作17部,其中專著2部。
2007年,研究所爭取各類科研項目20項,經費935萬元。截至2008年,研究所先後主持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畫課題1項,經費160萬元;“十五”滾動課題1項,經費70萬元;主持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1項,經費365萬元;主持國家公益性農業行業科技項目1項,經費1597萬元。
學術期刊
《
中國蜂業》雜誌由《中國養蜂》雜誌更名而來,其前身為《中國養蜂雜誌》。《中國蜂業》雜誌由《中國養蜂》雜誌更名而來,其前身為《中國養蜂雜誌》。
《中國蜂業》是國家級蜂學專業科技期刊,國家新聞總署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設有飼養管理、蜜蜂健康、良種選育、中華蜜蜂、蜜源植物與授粉、養蜂機具、蜂療保健、國外養蜂科技等欄目。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
博士後流動站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個。
二級學科碩士點: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食品科學、農產品質量與食物安全、農業經濟管理
教學建設
據2017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擁有有碩士生導師24人、博士生導師7人。
研究所自1982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招生,截至2015年共招收在籍碩士研究生102名、博士研究生22名,接收了8名國外留學生來所攻讀博士、碩士學位。研究所提供研究生助研津貼(博士生不低於1500元/月,碩士生不低於1000元/月)。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研究所標識由六邊形的蜂巢和蜜蜂的抽象圖案,以及“中蜜”、“IARCAAS”的文字構成。
精神文化
研究所核心價值觀:至誠至信、惟實惟新
研究所使命:立足科技、造福社會、成就職工
研究所願景:引領蜂業科技,打造產業品牌
研究所精神:學習溝通、自我超越
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所長 | 王加啟 |
黨委書記 | 謝雙紅 |
副所長 | 彭文君 |
副所長 | 李鎖平 |
副所長 | 楊永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