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79年,《農業氣象》 創刊,季刊。
1979年第1期,1980年第1、2期為試刊,內部發行。
1980年第3期起,正式出版發行。北京市期刊登記證第736號。
1982-1983年,由河北省保定市郵局發行,期刊代號18-94。
1984年起,由北京報刊發行局總發行,該刊代號82-126。
1987年第3期起,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國外發行。
1987年1月起,經農牧漁業部批准,改名為《中國農業氣象》(封面期刊名稱及郵局宣傳從1998年起)。第3期起,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國外發行。5月27日,由國際連續出版物數據系統中國國家中心分配給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為ISSN100-6362。
1988年第9捲起,期刊正式更名為《中國農業氣象》,國內統一刊號CN11-1999/S。11月22日,成立了《中國農業氣象》首屆編輯委員會。
1991年,《國外農學-農業氣象》併入該刊。
1992年起,該刊改為雙月刊。同年4月8日成立了第2屆編輯委員會。
1999年,改為季刊。
2007年第28捲起,分設欄目,主要有農業氣候資源、農業生態環境、作物氣象、信息技術套用、農業氣象災害等欄目。開本改為大16開,頁碼也增至96頁(實際為120頁左右)。
2013年,經農業部和北京市新聞出版局批准,改為雙月刊。
2014年,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名單。
2017年,改為月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中國農業氣象》主要刊登農林水產業與氣象有關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和中國國內外有關專題研究動態綜合評述等,涉及全球變化、區域農業氣候、乾旱與節水農業、作物氣象與農田小氣候、農業減災防災、農業生態環境(包括產地環境)、3S技術在農業氣象上套用等方面的內容。
《中國農業氣象》研究論文共設5個欄目,農業氣候資源、農業生態環境、作物氣象、信息技術套用、農業氣象災害。另外,特設農業氣象情報欄目,每期邀請國家氣象中心專家對上季全國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進行評述。
《中國農業氣象》讀者對象是農業氣象科技工作者和廣大的農林牧漁業及特產科技人員、氣象台站人員、農業管理人員、有關院校師生等。
編委人員
據2018年4月《中國農業氣象》編輯部官網顯示,編委會有顧問3人、委員41人。
顧問:醜紀范、李文華、張新時
委員:包雲軒、陳惠、池再香、董紅敏、黃中艷、霍治國、雷水玲、李勇、李春強、李茂松、李玉娥、李玉中、林而達、劉紹民、劉曉英、梅旭榮、毛留喜、潘學標、普宗朝、申雙和、史作民、宋吉青、孫忠富、陶福祿、王春林、王道龍、王慶鎖、王石立、王毅榮、謝立勇、許吟隆、嚴昌榮、楊修、楊其長、楊曉光、楊正禮、於強、張勁松、張燕卿、鄭大瑋、朱昌雄
辦刊成果
收錄情況
研究發表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農業氣象》共出版文獻3591篇。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農業氣象》共載文1697篇。
影響因子
據2018年4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農業氣象》總被下載453117次、總被引40893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1.961、(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261。
據2018年4月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農業氣象》被下載44634次、被引20154次,2015年影響因子為1.679,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第302名,農業基礎科學(25種)中排第3名。
榮譽表彰
1990年,獲全國優秀農業專業期刊二等獎。
1992年,獲北京優秀期刊編輯質量獎、期刊效益獎和辦刊條件獎。
1996年,獲全國農業優秀期刊提名獎。
2014年,入選第三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交流學術經驗,推廣科技成果。
辦刊方針:面向科研,面向生產,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
現任領導
主編: 梅旭榮
執行主編: 雷水玲
編委會主任:梅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