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概述
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於2006年10月19日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該園以產業化和國際化為目標,以實現中國農業大學科研成果產業化為起點,向孵化企業、培育企業家、引進風險投資等業務方面拓展。園區處於中關村高科技園核心區內,享受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優惠政策,為企業抓住商機,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舞台。
創業環境
為了加快園區建設和發展,中國農大科技園已經啟動“三個平台”體系建設,即“孵化硬體支撐平台”、“科技條件共享平台”和“創業綜合服務平台”。
孵化硬體支撐平台
企業孵化器作為專門的高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在將科技成果迅速、高效地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加速地區和國家產業機構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等方面顯現出其獨特的功能與潛力。中國農大科技園企業孵化器的建立成為農大科技園中高科技產業發展活力和潛力的重要標誌。
中國農大留學人員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利用北京建設大學沿街的地理位置優勢,由孵化器公司自籌資金,校慶前夕啟動了建築面積7200平方米的孵化器大樓建設,目前結構已經封頂。2005年8月4日,以該項目為基礎,由陳章良校長代表學校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簽訂了共建中國農大留學人員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協定。12月中旬,中國農大留學人員現代農業創業基地通過了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留學人員服務中心和北京市科委組織的北京市留學人員創業園評估,成為北京市17家留學人員創業園區中通過的8家創業園之一,該基地同時享受北京市和中關村科技園區各項扶持政策,為提升學校產業層次奠定了基礎。
科技條件共享平台
(1)中國農業大學各類研發中心
中國農業大學對科技園開放校內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農業部畜禽遺傳育種重點開放實驗室等國家級、部市級重點實驗室等44個研究機構,通過健全完善的市場機制達到資源共享。加強條件平台管理和服務的規範化,建立有效激勵機制,提高平台內部的活力;外部機制建設保證條件平台服務功能進行順暢延伸,科技條件資源不斷補充和完善,保證為創業人員提供全面、順暢、快捷、優質和安全的服務。為能給高質量的創業人員和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農大科技園向中國農業大學推薦國家重點支持的項目,在中國農業大學成立相應的工程研發中心,爭取更多資源支持創業企業的項目、產品研發。中國農業大學校內資源將充分對入駐企業開放,為入駐的創業人員、企業提供實驗條件、圖書閱覽等方面的便利。
(2)高校農業科技與教育網路聯盟
建立全國性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台,依託高校農業科技與教育網路聯盟,協同兄弟高校,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創造科技園服務社會的新模式,建立全國性的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平台。平台由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浙江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江南大學等八所高校,按照“整合、集成、創新、示範、輻射”的思路,在整合各高校豐富的農業科技和教育資源的基礎上,通過協作方式,以“農科教支農”為宗旨,面向“
三農”建立。平台以高校為主體,以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村科技推廣中心為依託,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豐富的教育和科技資源,搭建信息科技集成平台,建設面向“三農”的教育培訓和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快農林高校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步伐,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3)籌備成立中國農業大學技術轉移中心
在北京市工業局、北京市教委等部門領導下,中國農業大學目前在科技園內籌備建立技術轉移中心,中心建設方案已初步得到相關政府部門認可。
創業綜合服務平台
科技園綜合服務部為創業人員創業提供全方位、全過程的專業服務,包括投融資服務、專業諮詢、企業註冊登記、法律事務、專利代理諮詢、相關智慧財產權等服務。建立信息互動網路,組建“企業家沙龍”,為創業人員提供交流和了解國際科技發展趨勢、國內經濟情況、國家各項政策的渠道。整合社會資源,與社會相關機構達成合作夥伴關係,為創業企業提供更廣泛的基金支持。
外部環境
核心園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地處中關村科技園區核心區內,城市交通、電訊極為便利。
東校區科技園位於清華東路,居四環、五環之間,東臨京昌高速公路,西臨學院路,南北分別是奧運工程清華東路和科薈路,距五道口輕軌不到2公里;西校區位於圓明園以北,由農大路(原圓明園西路)及肖家河橋可直達北四環和北五環,4號城市輕軌將經過西校區。
中國農業大學有著完善的供電系統和供水系統,中關村變電站以及西直門、上莊220kV變電站都將是園區電力供應強有力的保障,完善的城市給排水系統,加上農大自備井補水系統將進一步提高園區供水系統的可靠性。此外正在修建的永豐、肖家河、清河等污水處理設施已初具規模。
農大現有的校園網也將為園區的網路信息提供高速優質服務。中國農業大學校園網居高校先進水平,主幹網為千兆網,並配備了全套千兆網管理設備和手段。
園區特色
作為專門的高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機構,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在科技成果迅速、高效地轉化為社會生產力,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加速地區和國家產業機構調整,改造傳統產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等方面顯現出其獨特的功能與潛力。其創新之處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一個技術依託:藉助良好的地理位置,以中國農大等為技術依託;
(2)二個發展重點:突出農業高新技術研究原創性、突出首都農業產業國際化;
(3)三個緊密結合:堅持產、學、研緊密結合,堅持國內、國際緊密結合,堅持園區建設與輻射帶動緊密結合;
(4)四個科技帶動:帶動農業高科技發展,推進學科建設,向世界先進行列邁進;帶動首都農業高新科技產業化,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帶動首都農業科技走向國際化,全面提高農業產業競爭力;帶動農業工業化、信息化,農村城鎮化,建設首都現代化農村新社區;
(5)五個配套基地:農業科技成果研發基地;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基地;農業科技信息擴散基地;農業科技商貿匯集基地;農業科技人才培訓基地。
園區服務
投融資服務
投融資服務包括建立孵化基金、融資擔保、引進風險投資等。
(1)孵化基金
中國農業大學已成立了“中國農業大學國內合作委員會”開拓對外合作渠道,並與社會各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合作,目前正與多家上市公司與風險投資機構進行合作方面的洽談,將拓展引入多元化投資的渠道,設立科技發展基金和產業
孵化基金,面向處於創業階段的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有效地解決創業初期普遍存在的資金支持問題。
(2)融資擔保
為解決創業階段的小型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困難,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將逐步建立科技創新企業的貸款擔保體系:①由中國農大科技園有限公司提供貸款擔保;②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園將與中關村科技擔保機構建立合作關係,為入駐創新企業聯繫和辦理貸款擔保手續。
(3)風險投資
中國農大科技園已與各界風險投資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幫助篩選和推薦符合申請風險投資資金的項目和企業。同時組織中小創新企業和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做好企業商業計畫書,項目的技術、市場、經濟可行性報告等相關材料。
專業諮詢服務
科技園對園區企業提供技術諮詢、市場諮詢、管理諮詢等專業諮詢服務,組織創業階段的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針對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優勢、市場前景、投資回報的分析,爭取政府及各部門支持,通過申報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基金、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等,爭取政府及各部門對科技成果轉化扶植資金的支持。截止 2005年11月,用於防沙治沙的多功能生物型種衣劑、蔬菜嫁接機器人技術中試與示範等40餘個項目獲得科技部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近3000萬元資助,進行中試和轉化。
創新創業人才培訓服務
中國農大科技園區充分利用中國農業大學的教育資源優勢,結合社會上的有利資源,為高新技術企業培養其迫切需要的創新創業人才、科技企業家及其他複合型管理人才。
商務、市場、會計、法律等中介服務
科技園區建立了完善的物業管理機構,提供了企業財產安全保障、公司運營日常所需的郵電通信、環境保潔、來訪登記、會展演示等服務;將建設農業科技園網站,對入駐園區的企業提供農業科技信息、新產品信息發布、市場供求信息、產品網上交易等;還將設立財務稅務管理部門,為園區企業代理財務與稅務管理;吸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專利代理機構、諮詢公司、人才培訓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等入駐科技園,為園區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1)為入駐園區的新辦企業代辦工商、稅務等各種報批手續,為企業辦理註冊登記、變更、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申請以及企業形象策劃;
(2)為園區企業提供研發、生產、辦公、會議、洽談的場地和通訊設備;
(3)為孵化企業提供技術、市場信息與有關政策、法規的諮詢和協助落實享受各種優惠政策;
(4)為科技企業技術創新代辦各種科技項目立項申報手續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手續;
(5)為科技企業辦理管理骨幹和人才的引進、工作調動、人事檔案的掛靠服務,技術和管理人才培訓,人員出入境的申報手續等;
(6)協助科技企業聯繫技術資產評估機構,協助企業辦理各類科技成果鑑定和科技獎勵項目申報;
(7)為中小企業開展綜合素質培訓(包括:法律、專利、市場行銷、企管、財務、金融、相關政策)、計算機軟體工程師培訓,及入孵企業各種培訓組織工作;
(8)法律事務:法律諮詢、訴訟代理、契約審查、法律培訓;
(9)智慧財產權事務:專利代理、諮詢,相關智慧財產權服務等;
(10)為進駐企業提供其他輔助性服務,如傳真、複印、打字和國內外Internet網路服務。
成果轉化
利用中國農大現有各類國家級開放性實驗室及工程中心,為中國農大自身的科技成果轉化及園區內企業進行產品中試及研發;園區將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在園區內建立研發機構;園區將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與中國農大合作建立研發機構及中試基地;園區將吸引地方政府(外地)與中國農大合作在園區內建立研發機構。
中國農大科技園通過支持和促進校內外有開發價值的高科技項目轉化,以及利用中國農大雄厚的技術實力協助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完成技術成果的轉化,使之成為中國農業大學面向北京市及國內外經濟的視窗,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產生、成長、發展的基地。同時園區將建立技術交易、成果轉化的專門機構,將科技成果作為技術資產經營,使之符合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