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古籍目錄》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芳、王思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業古籍目錄》
- 作者:張芳、王思明等
- 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中國農業古籍目錄》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芳、王思明。
《中國農業古籍目錄》是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芳、王思明。該書分正編、副編兩大部分,其中正編部分主要介紹我國現存的農業古籍目錄,包括校注性、解釋性和彙編性等類農書2084種;副編部分主要介紹中國和世界各地收藏...
就是各家書目中所收錄的農書,也是很不完整的,例如許多類書、叢書、方誌等古籍所收錄的農書,不少都未計算在內。分類 按廣義農業看,中國農書包括大田作物、果樹、蔬菜、花卉、林木、蠶桑、畜牧、獸醫、水產、農具、農田水利、農副產品加工與貯藏等方面,不但內容豐富,包括面廣,明徐光啟的《屯田疏稿·除蝗第...
線裝古籍 這座農業歷史博物館內收藏了中國最全的涉農線裝古籍:“全國的涉農線裝古籍總共有300部左右,我們博物館收藏了285部,而且28部是善本,包括了《農政全書》這些經典。”意義 位於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我國創建最早的農業高等學府之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所學校就開始了對農業史的研究,不僅形成了以...
《馬首農言》與祁儁藻 《通天曉》考 《棉書》的版本 《惠民記略》考 《海錯百一錄》與郭柏蒼 《稼穡為寶》考 《燕子春秋》與郝懿行 《治農秘術》考 《農務全書》及版本 《農學叢書》與《農學叢刻》《畜產叢書》考 治蝗古籍版本說 蠶桑古籍版本說 農業古籍輯佚與孤本 《中國農業古籍目錄》補 近代農業外...
出版農史著作11種,發表研究論文近百篇。進入新世紀,2004 年6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古農學研究室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所,下設古農學研究室、林業史研究室、珍本線裝古籍庫及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合辦)。研究所現為第二批陝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掛靠人文學院...
生前為國務院古籍整理規劃小組成員,上海人民出版社編審,復旦、華東師大、上海師大諸校特聘兼職教授,(巴黎)國際科學史研究院(AIHS)通訊院士。內容介紹 《胡道靜集》整理了胡道靜先生畢生的主要作品,根據已匯集的道靜先生著述的文稿,擬編為七卷。第七卷為“圖書館志”、“序跋題記”、“學事雜憶”。作品目錄 ...
藉助NSTL開通資料庫45個,其中農業和農業相關學科資料庫32個,均為外文全文資料庫。國家農業圖書館開通服務的中文全文期刊達到近10000種,外文全文期刊近3500種,自行研建的中國農業科技文獻資料庫、國外農業科技文獻資料庫、國家農業圖書館館藏文獻目錄資料庫、農牧漁業科技成果資料庫、世界農業發展動態資料庫、中國食物與...
中國農業博物館先後協編或主編出版過《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要覽》、《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史圖說》、《中國農業文明史話》、《中國農史論文目錄索引》、《民以食為天——中華飲食文化》、《中國古代耕織圖》、《中國近代農業科技史稿》、《舊中國蘇南農家經濟研究》、《漢代農業畫像磚石》、《漢代陶器與古代文明》、《古玩...
均為研究先秦農業史的珍貴資料,極具出版價值。圖書目錄 《呂氏春秋•上農》等四篇校釋 《管子•地員篇》校釋 《周禮》書中有關農業條文的解釋 《夏小正》經文校釋 《詩經》中有關農事章句的解釋 作者簡介 夏緯瑛(1896—1987),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植物學家、科學史家、九三學社成員。夏緯...
特別是父親去世後,繼續完成父親未完成的事業,出版了《齊民要術譯註》,修訂出版了《東魯王氏農書譯註》、《齊民要術導讀》、《齊民要術史話》近三百萬字。圖書目錄 前言 校譯體例 齊民要術序 雜說 齊民要術卷 耕田 收種第二 種穀第三稗附出,稗為粟類故 齊民要術卷第二 黍穄第四 粱秫第五 大豆第...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上古田制之推測及土地私有制之成立 一 古書傳說之不可信 (一)井田之傳說 (二)傳說之不可信 二 商時殆為村落共有制 (一)商之文化 (二)商之農業 (三)村落與土地利用 (四)氏族社會與村落共有制 三 西周之采地制 (一)周以異民族征服東土 (二)被征服者成為奴隸 (三...
農業歷史博物館作為古代珍本農業典籍收藏展示平台、中國農業歷史教育展示平台,對於進一步整理農業歷史遺產、繼承優秀文化傳統,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都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自開放以來,已逐漸成為歷史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館貫徹“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的思想,樹立“服務制勝”的理念,圍繞硬體和軟體...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為《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
目錄 前言 清初墾荒政策分析 從遼餉九厘銀的重新徵收論清初的三餉蠲免 清初的更名田 政策與效應:清中葉的農業生產形勢 和國家的政策投入 清代蠲免政策中有關減免佃戶地租規定的探討 清代的災賑 清代的“黃宗羲定律”效應 明清時期的糧食生產與農民生活水平 18、19世紀的中國農業生產和農民 玉米、番薯在中國傳播中的...
古籍工具書(包括類書)的研曾。曾 主持編纂按專題系列分冊出版的《中國科技史資料選編》,已完成陶瓷 農業機械、運載機械、火藥火器等四 個專題。1991年起主持“中國古代 機械工程發明史”項目研究,本書即 為研究成果之一。本人發表有關科技 史及古文獻研究論文有十餘篇。作品目錄 目錄 序 引言 第一章 農業機械...
中華農業文明博物館主要藏品有古代農業生產工具1000餘件、原版古農書346部3000餘冊、古代農業生活和文化用品、古代農業作物和動物標本,以及國內和國外各類土壤標本等等。其中明代嘉靖馬直卿刻本《齊民要術》、崇禎平露堂刻本《農政全書》、明刻本《唐宋白孔六帖》、明刻本《花史左編》等15種被國務院古籍整理小組列為...
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概念 有中國特色的農事節氣,生態倫理,宅院村落,農業景觀,節慶活動,民間藝術,鄉風民俗,鄉村文物古籍、農業遺蹟等。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依託中華優秀傳統農耕文化,開展勞動教育,扭轉教育的功利性...
《氾勝之書》的作者氾勝之,正史中沒有他的傳,古籍中有關他的事跡的記載也寥寥無幾。他是西漢末年人,《漢書·藝文志》注說他在漢成帝時當過議郎。祖籍在山東氾水(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北)一帶。《廣韻》雲卷二凡第二十九載,氾姓“出敦煌、濟北二望。皇甫謐云:‘本姓凡氏,遭秦亂,避地於氾水,因...
目錄 (上 冊)張國維原序 張溥序 王大憲序 方岳貢序 潘曾沂序 ……前言 《農政全書》,作者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先生,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出生於上海,進士出身,先後任翰林院檢討、內書房教習、翰林院纂修、左春坊贊善、少詹事、洞南道監察御史、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終於宰相...
《四庫農學著作彙編》是2007年廣陵書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廣陵書社。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歷代遺留下來的農業古籍十分豐富,據二○○二年中國農業科學院所編《中國農業古籍目錄》統計,農學著作存目總計二千零八十四種。它們記錄了中國傳統的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等,是中國傳統農業精髓的主要載體,...
明代王廷相(1474-1544年)稱《齊民要術》為“惠民之政,訓農裕國之術”。衍生作品 2008年6月28日,卡通片《龍脈傳奇——中國古代科學家的故事》在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首播,其中第46集和47集扼要介紹了《要術》的大致內容及賈思勰著書歷程,重點講述了他在寫養羊內容時,不盲從古籍文獻、躬身實踐及求教老羊倌...
我國古代有許多可以稱之為農書的古籍文獻,但多數是講農藝的。王禎的《農書》中雖然有很大篇幅講農具,但也還不是講農具的專著。像《耒耜經》這樣專門講述農具的,確是古農書中少有的著作。陸龜蒙寫成《耒耜經》後,最初收在他的《笠澤叢書》中。開始流傳於世的《笠澤叢書》可能是手抄本。據陸龜蒙十一世孫...
在古代,農業是社會經濟中居支配地位的經濟,我們對古代經濟和社會的分析自然應從農業開始。或許正是因為經濟如此重要,儘管它不是傳統史學研究和記錄的重點,關於經濟生活的敘述在古代文獻中並不乏見。中國古籍《尚書》中就出現了“食貨”一詞。 據《漢書》對“食貨”的解釋:“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貨,...
,在國內外農史和科技史學界頗具影響。圖書目錄 目 錄 001/五穀史話 037/中國種稻小史 052/中國種麥小史 067/中國種穀子小史 073/中國種甘薯小史 085/中國種玉米小史 096/中國古今糧食作物的變化及其影響 128/申論稷是穀子 ——並答胡錫文先生 140/花生史話 143/《陳旉農書》評介 167/區田法的研究 ...
明快生動的語言,以及多幅優雅古樸、詳實再現各行業生產過程的著色古代版畫,完全稱得上是對中國古代科技生活的全景展示。儘管在今天看來,《天工開物》中記載的科技知識已遠遠落後於時代,但它仍不失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耀眼之作,足以使今天的人們輕鬆地走入那些逝去的傳統生活,值得重溫與回味。目錄 壹乃粒 天下穀物...
他靈活運用宋代鄭樵的“求書八法”,主動和各地的書商、書店和藏書家聯繫,系統收集各大圖書館和各地書店編制的《古籍目錄》和《古舊書目》,藉以掌握古舊書的信息。一旦發現線索便主動出擊,能買則買,不能買則請人代抄、代複製,不弄到手不罷休。每當他出差外地的時候,不管時間多緊,他都要擠出時間到當地古舊...
萬國鼎,農史學家,中國農史學科主要創始人之一,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首屆主任,終生致力於農史資料匯集和整理,農業古籍和農業歷史的研究。他主持匯集和整理、分類輯成的中國農史資料共613冊,4000餘萬字,並創辦我國早期的農史刊物《農業遺產研究集刊》、《農史研究集刊》,在國內外農史和科技史學界頗具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