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

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

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建的,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正式開館,全館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為目前全國展示內容最為系統的農業歷史博物館。農史館分為上下兩層,按照歷史順序布展,分為“原始農業廳”、“三代農業廳”、“漢唐農業廳”、“宋元農業廳”、“明清農業廳”和“近現代農業廳”六部分,其中歷代農業工具、種子、生活用品等農史實物達到2000餘件,有500餘件為歷代珍貴農史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
  • 地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
  • 館藏精品:碳化了的粟米等“糧食”
  • 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
建築布局,館藏文物,植物種子,腳踏紡車,線裝古籍,意義,

建築布局

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全館展覽面積4000平方米。博物館按照歷史順序布展,分為“原始農業廳”、“三代農業廳”、“漢唐農業廳”、“宋元農業廳”、“明清農業廳”和“近現代農業廳”六部分,綜合運用了文字、圖片、實物、雕塑、光電以及場景再現等多種手段,其中歷代農業工具、種子、生活用品等農史實物達到2000餘件,包含歷代珍貴農史文物500餘件,清晰展示了我國農業起源、發展的地域性特色。

館藏文物

植物種子 這裡最具魅力的是已經碳化了的粟米等“糧食”.“鎮館之寶”被擺放在全展館第一展廳最顯著的位置,此次是首次將這22種植物種子集中展出,這些看似平凡的黑色顆粒或粉末乍看去並無奇特之處,但卻都放置在一塊放大鏡之後,若仔細觀察可見清晰的穀殼紋理。

植物種子

據了解,收集到這些種子並不容易,其中有三顆碳化大米被封裝在一根試管內,魏永平說,這是從一位專家手中得到,當時僅出土了十幾粒。
腳踏紡車 展廳內一台腳踏紡線車吸引了農科大大二女生王鑫,這台紡線車用腳踩踏板之後,便能自動紡線,而且一次能紡24股棉線。

腳踏紡車

“這是我們花800元從戶縣一個山村收購的,非常先進,不用油,也不用電,比縫紉機還要科學,除了紡線還有其他多個功能,請了多位專家鑑定它的具體功能,到現在還沒有定論,其發明年代也無法考證,只知道叫腳踏紡線車。”魏永平告訴記者,像這樣的民間農器具他們收集了很多,有一些已經使用了數千年,足見古人的智慧。
線裝古籍 這座農業歷史博物館內收藏了中國最全的涉農線裝古籍:“全國的涉農線裝古籍總共有300部左右,我們博物館收藏了285部,而且28部是善本,包括了《農政全書》這些經典。”

線裝古籍

意義

位於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我國創建最早的農業高等學府之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這所學校就開始了對農業史的研究,不僅形成了以珍貴、系統傳統農書收藏為特色的館藏基礎,而且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武學表示,利用楊凌的農業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中國農業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積澱的學科優勢,創建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系統地整理、挖掘、開發、展示先輩們創造的農業歷史文明和豐富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學校將把中國農業歷史博物館建成中國農業歷史文明的教育基地、創新基地和交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