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

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是1933年成立。在宣傳馬克思主義及中國共產黨的政策,與反動勢力的鬥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它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由7人組成理事會,陳翰笙擔任主任,直接受“左翼文化總同盟”領導。成立後不久出版了定期刊物 《中國農村》雜誌,由薛暮橋主編,對外則由孫曉村、馮和法為代表。《中國農村》雜誌同形形色色的謬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首先,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九·一八”後步步侵入中國,想把中國變成其殖民地的企圖,批判了當時的賣國謬論。其次,在中國農村社會性質大論戰中,揭露並批判了托派所謂中國社會已是資本主義,農村無封建的論調。大力進行了農村社會調查,在其發行的 《會報》上刊登了許多農村調查的報告,以事實證明中國農村社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並對抹殺農村階級矛盾的資產階級研究農村經濟的方法進行了批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
  • 成立時間:1933年
  • 成立地點:上海
  • 簡稱:農研會
該會由理事會領導,陳翰笙任理事會主席,吳覺農任常務理事。1933年創辦《中國農村》月刊,其後創辦中國經濟情報社和文化資料供應社,向各報刊提供經濟論文和經濟資料。不久又成立新知書店,主要出版馬克思主義著作,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農研會強調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和研究中國社會。農研會成員通過農村調查的實際材料,論證了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需要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從而為中國共產黨的土地革命做了理論上的論證。1937年該會遷往武漢長沙桂林等地。抗日戰爭勝利後,農研會遷回上海,參加了上海人民舉行的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民主運動。該會及其主要成員在30~40年代的學術活動,尤其是對當時中國農村社會所做的廣泛、深入的調查,對中國社會學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