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是董曉林、洪慧娟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6年6月。

該書對中國農村金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現狀、程度、面臨的困境及其成因進行了較為全面和系統的研究。該書研究認為,金融支持對農村經濟成長具有推動作用,為了全面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應增加信貸資金的投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 作者:董曉林、洪慧娟
  • 首版時間:2006年6月
  • 字數:202千字
  • 類別:經濟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對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現有理論進行系統考察和研究的基礎上,實證分析了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指出中國農村地區存在嚴重金融抑制,且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要低於經濟發達地區的現象;同時對中國農村地區的金融供求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剖析了農村金融所處的困境以及形成的原因;最後據此探討了如何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改革,提高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支持度的政策措施。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理論基礎
第三章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村金融體系
第一節 選題的背景
第二節 國內外研究綜述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方法
第四節 本書的結構與內容安排
第五節 研究結論與主要觀點
第一節 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的理論回顧及研究綜述
第二節 金融與經濟成長關係的理論分析
第三節 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
第一節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資金問題
第二節 現階段中國農村經濟的特點及其對金融服務需求的變化
第三節 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形成與發展
第四章 中國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成長的關係
第五章 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供給與需求
第一節 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成長的影響
第二節 不同地區農村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影響的比較分析
第一節 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與行為分析
第二節 農村金融需求的主體和內容
第三節 農村金融供求的案例調查與分析
第六章 中國農村金融面臨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第七章 提高金融對農村經濟發展支持力度的思路與建議
第一節 當前我國農村金融面臨的困境
第二節 農村金融抑制的成因分析
第一節 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
第二節 培育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農村正規金融體系
第三節 正確處理不同地區農村金融發展與農村經濟成長的關係
第四節 最佳化農村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創作背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由於國家長期以來執行的是支持城市國有企業發展的戰略,農村的金融資源一直處於被剝奪的地位,農村金融的組織資源有限。長期以來,農村金融機構只是起著儲蓄所的作用,金融資源只是簡單地從農村流向城市,談不上金融對農村經濟成長的支持。但自20世紀80年代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鄉鎮企業蓬勃發展以來,農村經濟的格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種經濟結構和格局的變化對金融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十一五”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中,又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而新農村的建設同樣離不開金融服務。基於此,《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研究認為,中國的農村地區尤其是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金融市場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嚴重不均衡。影響農民信貸需求的主要因素是農民的收入水平、生產經營性投資、消費支出、擁有的金融資產以及農民本身的知識水平與勞動技能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經營產業化使農村的資金需求呈現多層次、多樣化的特徵,而農村金融市場的信貸資金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單一的、壟斷的,因此供需矛盾突出。鑒於此,該書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①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培育競爭性金融市場。包括放鬆農村金融市場準入的限制,引入非政府組織的小額信貸和其他民間自發的金融合作組織,探索新的金融組織形式;放鬆並最終解除對農村非正規金融組織和活動的歧視和壓抑政策;建立退出機制,加強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約束;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②培育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農村正規金融體系。為了解決“三農”的金融支持問題,從中國的實際出發,遵循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重構政府指導下的,商業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以及其他非正規金融組織等多種組織形式相互競爭、協同發展的多層次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包括農村信用社改造成農村商業銀行、創建農村民營商業銀行;深化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建立新的真正合作制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財政補償機制,規範、支持政策性金融—農業發展銀行的發展等;推進郵政儲蓄體制的市場化改革。
③明晰農村金融機構的產權,完善內部治理結構。中國未來的農村金融市場是一個由多種金融機構組成的、高效的競爭性金融市場。金融機構不論是商業性的、合作制的,還是國有的、股份制的、民營的哪一種類型,都必須產權明晰,權責分明,並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進行股份制改造。內部改革首先要進一步改革產權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採取不同的改革方案、制度創新,真正實現農村金融體制的整體市場化改革。
④最佳化農村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包括提供穩定的巨觀經濟政策,改進和完善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培育信用、法律等外部環境和市場條件,改善農村和農業經濟投資環境等。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2006年6月
中國農業出版社
7-109-10873-2

作者簡介

董曉林,女,1986年畢業於安徽財經大學財政金融專業。2005年7月獲南京農業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金融理論、農村金融、農業經濟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