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現代化:思路與出路

中國農村現代化:思路與出路

《中國農村現代化:思路與出路》一書的出版社是人民出版社,作者是王立勝,出版時間是2009-10-01。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村現代化:思路與出路
  • 作者:王立勝
  • ISBN:9787010083049
  • 頁數:695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0-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自嚴復以來,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全部來源於西方。這些源自西方社會的概念與理論不僅要求執行認識中國經驗的使命,且要求成為評判中國現實、指示未來的價值標準。為了推動古老中國的加速現代化,我們必須向西方學習。然而,由此形成一個長期困擾中國知識界的大問題:名實相怨。這不僅指通常意義上的名不副實,更指學得西方理論的書齋型知識分子與實踐者(尤其是政治、行政管理領域的實踐者)之間的分裂。試看近代中國,有哪一位政治實踐者不獲罵名,而學術領袖們大抵獲芳名於當今。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孫中山,原因是他並沒有真正執過中國的政。

作者簡介

王立勝,1963年生,山東菖南縣人,法學博士,中共山東青州市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曾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山東省拔尖人才稱號,曲阜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以來致力於中共黨史研究、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區域經濟研究和中國農村問題研究,出版有《晚年毛澤東的艱苦探索》、 《重新認識毛澤東》、《中國發展大戰略:從毛澤東到鄧小平》、 《作為思想體系和價值體系的鄧小平理論》等專著。2009年出版《中國農村現代化社會基礎研究》,提出了“中國農村現代化社會基礎”概念體系及分析框架,在學術界引起強烈反響,被認為是農村研究領域精深理論與實踐經驗完美結合的學術典範,對於理解和解決中國農村問題具有原創性的學術貢獻。

目錄

序言
自序
第一編 理論思考
農村稅費改革背景下的鄉村關係
中國農村現代化研究的理論原型與核心命題
——從“社會基礎”概念的角度
論中國農村現代化的社會基礎
——一個分析框架
毛澤東“組織起來”思想與中國農村現代化社會基礎之再造
——重讀毛澤東《組織起來》
農村社會基礎之再造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著力點
人民公社化運動與中國農村社會基礎之再造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幾個基本理論問題探討
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空定位問題的探討
賡續與演化:中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歷史維度考察
論中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演進邏輯與經驗啟示
當代中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的建構邏輯
——基於歷史經驗的分析
第二編 實踐探索
實施“五規”戰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從縣域經濟看中國人世後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做好經營城市文章
深化經營城市必須要解決好思想問題
關於經營城市問題的幾點思考
關於農民增收問題的探索與思考
構築統籌城鄉發展的平台
論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實踐中的利益關聯
促進中小企業集聚提高縣域經濟競爭力
關於山東省昌樂縣農民組織化程度的調查
善於統籌方能協調發展
科普工作是“富民強縣”的動力之源
創新農村工作思路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昌樂縣發展民營經濟的實踐與思考
五大工程打造綠色昌樂
貴在建立現代服務型政府
——縣級政府如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
多聽一聽農村貧困者的聲音
昌樂縣深化政務公開建設“陽光政府”
新形勢下鄉鎮政府職能如何轉變
突出六大重點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落實科學發展觀念促進縣域經濟騰飛
凝心聚力求發展務實創新爭一流
活力在於探索創新沒有止境
——青州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五種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新一屆鄉鎮黨委班子應著力提高“四種能力”
和諧春風緣何來
——對山東青州市彌河鎮實行民主管理構建和諧村鎮的調查
大力發展現代花卉業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青州市花卉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把民眾滿意作為不懈追求
堅持科學投入,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承古州文脈譜發展新篇
以七博會籌辦為總抓手做大做強青州現代農業
好作風構建大和諧
——青州市用良好的工作作風構建和諧社會紀實創意引領文化建設創新推動科學發展
一體推進五措並舉三項結合
——全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發揮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探索“五化”發展模式建設“三名一強”生態文明新青州
依靠機制創新推動事業發展
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做好人口計生工作
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科學發展
談文化自覺在強縣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青州市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實踐為例大統籌大整合大投入
——以創新精神推動文化旅遊大發展以生態文明為導向推動縣域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以穩定促發展以發展保穩定
縣域生態文明建設的矛盾與路徑
青州縣域文化建設的思考
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路子
第三編 讀書筆記
導論: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農村現代化
一、概念界定:從現代化到中國農村現代化
二、鄧小平現代化理論是實現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根本指導思想
三、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地位
四、中國農村現代化的總體思路
第一章 基點與起點:中國農村現代化的路徑依賴
一、機會與限制: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歷史前提
二、二元結構: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難題
三、回顧與反思:中國農村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第三章 理想與現實:中國農村現代化的目標構想
一、溫飽、小康、富裕:中國農村現代化目標的歷時性展開
二、富強、民主、文明:中國農村現代化目標構想的共時性呈現
三、量與質:中國農村現代化目標構想的多維規定
第四章 結構與過程:以非農化為核心的中國農村經濟現代化
一、“發展就是經濟結構的成功轉變
二、結構非農化過程中的農業現代化:結構調整、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
三、結構非農化過程中的農村工業化: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及其經濟功能
四、結構非農化過程中的農村第三產業現代化
五、中國農村經濟現代化:三次產業的綜合、協調發展
第五章 探索與創新:以民主化為核心的中國農村政治現代化
一、沒有民主就沒有農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二、村民自治: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基層民主新形式
三、農村民主政治與農村法制建設
四、農村民主政治與堅持黨對農村基層政權的領導
五、“民主化和現代化一樣,也要一步一步地前進
第六章 離土與離鄉: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
一、農村人口城市化:農村現代化的巨大壓力
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非農化轉移:理論模式與實踐經驗
三、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跨地區流動
四、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
五、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新思路
……
附錄 媒體對話

前言

友人著書,囑我寫序,這是一份榮幸。
王立勝既是一位思憂天下的學者,又是一位努力造福一方的官員。正是這種雙重角色給他帶來體驗理論與實踐之間複雜關係的便利,從而形成了獨特而又深刻的切入問題的視角,增添了一份一般書齋型學者通常缺乏的強烈現實感。眾所周知,自嚴復以來,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全部來源於西方。這些源自西方社會的概念與理論不僅要求執行認識中國經驗的使命,且要求成為評判中國現實、指示未來的價值標準。為了推動古老中國的加速現代化,我們必須向西方學習。然而,由此形成一個長期困擾中國知識界的大問題:名實相怨。這不僅指通常意義上的名不副實,更指學得西方理論的書齋型知識分子與實踐者(尤其是政治、行政管理領域的實踐者)之間的分裂。試看近代中國,有哪一位政治實踐者不獲罵名,而學術領袖們大抵獲芳名於當今。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孫中山,原因是他並沒有真正執過中國的政。改革開放以來,學術界雖然頻頻發出社會科學“本土化”的呼籲,但用王立勝的話來說,“官員與學者的對立狀態”並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這種狀況是極其有害的”。要改善“名實相怨”狀況有兩種途徑:一是實踐者從直接遭遇到的現實問題出發,上升到理論思考,這便是王立勝所走的路。二是學者進入社會生活場域進行調查與研究,這個“社會生活場域”應包括縣市域官場。對中國而言,縣域是社會學調研的一個最有意義的“單位”。現在的問題是,官員的防範與行政不透明給學者進入縣域設定了各種有形無形的障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