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與政治: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研究》以產權與政治的關係以及國家權力在農村社會的進退為研究視角和論述思路,來較系統地研究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遷,以期達到單純的某一種學科研究方法(如法學研究方法、經濟學研究方法、政治學研究方法、社會學研究方法)所不能實現的目的,得出更真實也更有實踐指導價值的結論。《產權與政治: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研究》正文共分為六部分內容,前有交代背景與思路的導論,後有總結全文的結論,是較為系統研究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產權與政治: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研究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頁數:258頁
- 開本:16
- 定價:22.00
- 作者:劉承韙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836366
- 品牌:中國法律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一、問題意識和研究意義/1
(一)土地之於中國的重要性:“土地是中國最大的政治與社會問題”/1
(二)農村問題之於中國社會的重要性:新重農主義/4
(三)研究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的重要性/6
二、研究內容與研究範圍/6
(一)研究內容概要/6
(二)研究焦點:集中關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農村土地制度變遷/7
(三)論述思路與中心線索:“國家權力在農村社會的進出”/7
三、研究視角與研究方法/8
(一)現實世界的產權需要政治的認定與保護/8
(二)產權可以塑造政治秩序、推動政治發展/9
(三)中國的“產權(尤其土地產權)與政治”關聯性更強/10
第一章產權與政治的關聯/12
一、產權的概念:與財產權、所有權的關係/12
二、政治對產權的意義/14
(一)政治力量和政治制度決定產權的具體安排方式/15
(二)產權需要國家強制力的保護/16
三、產權的政治功能:“無財產的地方無公正”(洛克)/17
(一)產權即自由:“財產權是自由的守護神”/18
(二)產權即民主:產權孕育民主/21
(三)產權政治功能的中西差別及對中國的啟示/23
第二章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歷史變遷:從國家控制到“國家撤退”(1949—1979一至今)/26
一、新中國成立前的農村土地制度變遷:從“封建地主私有制”到“耕者有其田”的過渡/26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農村土地制度變遷:農村土地的集體化與國家權力滲透入村/29
(一)土改的完成:真正實現“耕者有其田”和“農民土地所有制”/29
(二)土改進程與國家權力對農村的滲透/31
(三)土地所有權回收國家集體之路:通過國家權力的社會控制和政治安排/34
三、集體所有權的實質:隱形國有化與國家對農村(土地和經濟)的控制/41
四、改革開放後農村土地制度的演進:“包產到戶”革命引發“國家撤退”/44
(一)“包產到戶”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確立/44
(二)“國家撤退”何以可能?/49
(三)“國家撤退”引發的各種效應評析/51
第三章政府主導的“城市包圍農村”:藉由征地的中國城市化/54
一、中國的城市化與現代化理論/54
(一)作為概念的現代化與城市化/54
(二)現代化與城市化的關係/59
(三)中國的現代化與城市化理論模式/62
二、中國的城市化實踐:藉由政府主導的征地運動而發生/67
(一)中國城市化:為何從土地開始?/67
(二)中國城市化實踐的兩種具體方式/70
(三)政府主導與征地運動:中國城市化的根本原因與主要渠道/71
(四)土地財政:真實世界的政府征地動因/76
三、中國征地制度的困境與出路:美國經驗與本土資源/87
(一)中國征地制度的弊端/87
(二)美國先進財產徵收制度的經驗/91
(三)本土資源與地方實踐:以南海模式和廈門模式為例/96
(四)中國征地制度改革的出路/103
第四章國家撤退引發的政府角色變遷:農村土地產權與社會保障制度的關聯/114
一、土地保障:中國農村傳統社會保障方式/115
(一)社會保障的概念:西方與中國/115
(二)農村土地何以發揮社會保障功能/119
(三)農村土地的社會保障功能:具體呈現/124
二、從農村傳統土地保障向新型農村社會保障的變革/128
(一)變革的必要性:傳統土地保障遭遇困境/129
(二)變革的可能性:農地流轉的貢獻與國家權力的推動/136
(三)變革的核心要點: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價值化/14l
三、構建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國家和政府的主導角色/146
(一)中國農村社會保障的成績/146
(二)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之困境/150
(三)構建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關鍵/153
(四)中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構:國家責任和政府角色/155
第五章農地流轉的政治效果:農地流轉中的產權與政治/163
一、農地流轉興起大背景/163
(一)農民需要拯救: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163
(二)農地制度需要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出現困境、土地承包經營權績效降低/166
(三)如何拯救與改革?——農地流轉是實現農民產權價值的重要手段/172
二、農地流轉中的矛盾和困境/173
(一)農村社會穩定與農民增收之間的矛盾/173
(二)解決糧食安全與城市建設的矛盾/174
(三)城鄉差距歷史現狀與城鄉一體化取向之間的矛盾/176
三、農地流轉的整體態勢/178
四、農地流轉的經典模式和有益經驗/182
五、農地流轉的未來方向/188
(一)採用公司治理的結構和方式/189
(二)採用農業協會(農業合作社)的產銷方式/189
(三)採取對農民的特殊保護機制(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必須完備)/191
第六章基於財產的自由、民主和公共治理:農村土地產權與鄉村治理/194
一、土地產權的政治效果:對農民行為的激勵和對農村治理的推進/195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對農民積極性和農村經濟的激勵/197
(二)農村再集體化的政治效果:農村社會民主治理的推動/199
(三)農民再集體化實踐的成功模式/201
二、中國農村社會治理模式的歷史沿革/206
(一)傳統中國農村社會治理模式/206
(二)新中國農村社會治理模式/210
(三)中國農村社會治理模式的變遷啟示/213
三、中國農村社會治理的困境與走向/215
(一)我國“鄉政村治”模式下農村治理面臨的困境/215
(二)關乎中國農村社會治理未來的核心要點:產權激勵與法治保障/219
(三)中國農村社會治理的改良舉措/225
結論/231
參考文獻/233
後記/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