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型期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的福利權問題研究

中國轉型期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的福利權問題研究是一篇博士論文,論文作者為唐斌堯。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唐斌堯著
導師
譚琳指導
學科專業
人口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南開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9
關鍵字
女性 就業 社會保障 權利 社會轉型期
館藏號
D669.68
館藏目錄
2010\D669.68\2

內容簡介

福利權是指現代國家中社會成員在收入維持、衣食、健康、住房、就業與社會服務等方面所擁有的權益,它是公民社會權利的主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城鎮非正規就業經濟逐漸興起和成長,同時城鎮非正規就業的女性化趨勢也日益明顯。女性在參與非正規就業過程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難以保護和實現自己的福利權益,這對女性發展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性別不平等趨勢。因此,有必要對我國轉型期城鎮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的福利權問題展開深入研究,在理論層面解釋這一群體失權狀況的深層次根源,並為相關的性別平等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本文從賦權理論的視角出發,探討了轉型期城鎮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的福利權實現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的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兩方面權益,開展了紮根理論的研究,重點在於分析非正規就業女性福利權受損的影響因素問題。在紮根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本文構建了一個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福利權受損的理論解釋模型,並提出相應的賦權性的社會支持實踐模式。本文的研究發現如下: 第一,非正規就業女性的福利權受損狀況包括外在的福利權益受損和內在的個人無權感兩個方面。 第二,非正規就業女性的福利觀念影響其福利權實現。轉型期非正規就業女性的福利觀念是一種社群關係本位的生存理性。生存理性是一種福利工具理性,它具有生計取向、比較取向和關係取向三個特徵,這三種取向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互為建構的擬合關係。非正規就業女性的福利觀念既有一定的價值普遍性,又有一定的歷史性、時代性。這一生存理性的福利觀念與西方的權利觀念有著很大的區別。生存理性的福利觀念形成非正規就業女性福利權實現的間接權能障礙,這主要包括:無權感的塑造;權利意識覺醒的抑制;維權行動的制約。 第三,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的社會邊緣位置影響到其福利權實現。在體制變革和社會轉型過程中,非正規就業女性群體受到來自國家、市場、社會和家庭的多重擠壓和排斥,處於社會的邊緣地位。被不斷孤立和隔絕的社會位置使得這一弱勢群體可掌控的資源和機會非常匱乏。非正規就業女性的邊緣地位和資源匱乏造成其福利權利實現的障礙。直接障礙主要表現在福利的可及性方面,即個人和群體沒有能力、機會獲得所需要的福利資源。間接障礙則表現為非正規就業女性的維權能力不足和話語許可權制兩方面。 第四,非正規就業女性的社會位置與其福利觀念之間進行著雙向持續的互動。這一不良互動過程包括兩個方面的作用機制:壓迫內化機制和劣勢積累機制。壓迫內化是一個福利觀念內化的過程,它依次發生在經驗習得、心理預期和認知改變三個層面。劣勢積累則是指在生存理性的福利觀念支配下,很多非正規就業女性放棄改變環境的動機和行動,這使得其劣勢不斷積累,其邊緣地位出現固化趨勢。 因此,本文認為,社會工作者要建立一個性別賦權的社會支持實踐模式,幫助非正規就業女性通過克服權能障礙,發展能力,獲得權力和資源,從而實現福利權。在社會支持實踐模式中,賦權性的介入內容主要包括自我賦權、集體賦權和政策性賦權三個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