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學中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文學體裁與中國的話本小說相對應。英國文學中的《貝奧武甫》是史詩,之後是中世紀較長時期的羅曼斯(Romance),這種從法國傳入的特定“文體”,被直接翻譯成“羅曼斯”或者“傳奇”,但是這種文體與中國的“話本小說”還是不同,羅曼斯與話本小說在內容和形式上不能完全對等,尤其是在內容上有較大區別。羅曼斯多是騎士傳說故事,但話本小說則涉及社會生活的多個方面。美國文學在早期由多個源頭匯集而成,其中影響較大的是英國文學與土著印第安人文學。從文藝復興時期到啟蒙運動,英美文學的小說逐漸形成,雖然中外文學中都有“小說”,但中國的話本小說與英美文學中的小說是不一樣的。
正如浦安迪所說:“十九世紀西學東漸以來,中國早期的近代翻譯家如嚴復和林紓這一代人,經過苦心‘格義’,把novel譯成‘小說’,在當時實在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說’不僅成為今天novel的約定俗成的譯名,而且在讀者的心目中漸漸潛移默化地變成了novel的同義詞。”[美]浦安迪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頁。在不同的演進過程中,中國的話本小說明顯與英美文學中任何一種體裁都不能完全契合,那么*接近的是哪一種呢?魯迅先生對話本的定義影響深遠:“說話之事,雖在說話人各運匠心,隨時生髮,而仍有底本以作依憑,是為‘話本’。”魯迅著:《魯迅全集·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17頁。中國話本小說來自於說書藝人的底本,而說書的內容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包羅萬象的題材同時也印證了人們生活內容的逐漸豐富。英美民間故事則是相對接近中國話本小說的一個體裁,它包括了部分英雄傳說,也有反映不同時代社會生活的內容,更有一些世代相傳的故事。“講故事”是英美民間文學中與中國民間“說話”*為接近的交織點,兩者有相似之處。英美文學中的“講故事”有大量的內容與民間故事相關,甚至有部分故事就是口述記錄。“講故事”的源頭與中國的話本小說的源頭十分相似,如英國“講故事”的源頭至少有兩個:其一,是吟唱荷馬史詩的吟遊詩人,這些文人在歌頌偉大史詩和英雄傳說的過程中,也進行了文學創作,《坎特伯雷故事》實際上就是一個由多個短篇故事組成的集子,很明顯的是書中的各個故事正是多個不同社會職業的人的所見所聞。至少在形式上,這部作品非常接近中國的話本\擬話本小說集“三言”。其二就是民間傳統的流傳,市民生活豐富多彩,有些故事因為情節曲折動人,形成了口頭文學的基礎內容。在美國,口述的傳統大多來自於土著印第安居民,在殖民者還未來到美洲的時候,“講故事”就是印第安人的傳統了。故事中的人物經久不衰,一直傳頌到今天,傳說中的人物附帶著人性和神性,高貴與低俗同時附著在這些人物身上,這樣的故事如今也是美國民間故事中的一部分,它與中國話本小說中的靈怪、神仙、妖術等題材也十分相似。話本小說是歷代說書藝人在一定的基礎上不斷加工而成的,話本小說的故事情節也是經歷漫長的歲月,文本與口述多次轉換和演變發展而來。現代的評話小說系列如“武十回”、“宋十回”、“火燒赤壁”等,積累了無數前人的創作與藝術加工。英美民間故事中有很多內容也是經過數代人的加工和創作而流傳至今的,如亞瑟王系列故事、英國國王和民族英雄故事、美國印第安的惹事者故事,以及由民間傳說改編而來的短小故事。這些民間故事與英美文學的“小說”並不等同,雖然它們也有以小說的形式存在的,但它們與作家純粹虛構的內容不同——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小說是前人創作的積累。如高文騎士與綠色騎士這個故事,就有無數文人在原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創作,不少作品都與之相關,除了小說、詩歌,還有戲劇和電影,又如人們熟悉的英雄人物,馬克·吐溫就曾寫過聖女貞德和亞瑟王的故事,亞瑟王故事更是流傳深遠,據統計平均每隔十年就有一部相關的文學作品面世。根據胡士瑩先生的《話本小說概論》,中國話本小說中主要有“講史”,“說經”,“小說”等幾大類,而“小說”中又有靈怪、煙粉、傳奇、公案、朴刀、桿棒、神仙、妖術等小類。英美民間故事雖然沒有如此細緻的分類,然而其內容卻也與上述分類頗有聯繫,其中朴刀和桿棒略少,恐怖故事卻較多。雖然兩者在內容方面並不完全重合,仍有很多有趣的共通之處,值得研究和探索。在歷史題材方面,中國話本小說很多都是“真假相半”的長篇敘寫,並進行藝術加工;英美的民間故事也很類似,真實與虛構共存其中,借用歷史背景和歷史人物的逸聞趣事改編的故事不在少數。例如英國早期的國王傳說就為後來的羅曼斯提供了故事基本框架和素材,到了現代,這些故事已經發展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在中國話本小說和英美民間故事中,市民人物是一類極具時代特點的角色,這類人物的身上都有關於生活智慧方面的描述,體現了同時代人們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這些作品中常有勸善懲惡的思想傾向,還有一些含有民主自由的思想。兩者之間也有相異之處,由於社會歷史背景以及傳統、制度等方面的影響,英美民間故事的來源較多,有歐洲流傳已久的傳說,有本土印第安的古老傳說,還有黑奴之間流傳的故事等,這些故事都與英美兩國的形成歷史以及文化傳統緊密相連。兩者相比而言,英美民間故事中宣揚著個人英雄主義、個性解放等思想;中國話本小說中則更多的是鼓吹封建倫理道德觀念。中國話本小說與英美民間故事都有文人參與加工創作的基本特徵,但具體情況又有所差別。中國話本小說經過了很多代藝人與文人的不斷加工和藝術創作,世代相傳,因此形成了一定的系統性。而英美民間故事來源廣泛,“講故事”雖然是一種表演形式,但缺少較為固定流傳的文本,另外,英美也沒有類似中國“說話”這門藝術的傳承,顯得極為龐雜,因此在內容上常常是故事人物相同,而情節各異。總之,中國話本小說的發展是一種系統化的發展,而美國民間故事是一種民眾參與的零散化、無固定文本的發展趨勢。*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
一、潛移默化的教育與喋喋不休的訓導
二、民間文學敘事方式不同的發展演變
第六章餘論:比較研究的基本點、難點與展望
節基本點:中國話本小說與英美民間故事的諸多異同
一、具有可比性的一個重要基本點:通俗而又複雜的思想蘊含
二、具有可比性的另一個重要基本點:迥然有異的人物塑造
第二節中外文學比較的困境與解決途徑、遺留問題
一、時間差異及解決途徑
二、體裁交錯與問題的遺留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1981年出生於湖北黃石。文學博士,任教於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主編著作一部,參編二部。參加國家項目三項,主持省級項目一項。發表《武松的文化遭遇》、《羽狀結構:英國騎士傳統與英格蘭特性的互構延伸》等論文二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