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成立於1955年,隸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是國家最高的計量科學研究中心和國家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屬社會公益型科研單位。
中國計量院主要開展科學計量、法制計量、工程計量三個方面的職責。
據2017年7月中國計量院官網顯示,計量院擁有和平里和昌平兩個院區,其中,和平里院區占地7.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1萬平方米,昌平院區占地5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設定14個研究所、8個職能管理機構、4個服務保障機構。截至2013年,中國計量院在職職工74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
![歷史大事記 歷史大事記](/img/e/16b/nBnauYmM5QTZkNjY5ATMkhTN4kzNmNjZ1YjZyMjM5ADN1kDNzEjYjFjYjh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img/e/3c5/nBnaukTMjhDZkdTOzITM5cDZ2ADM4UWM0EmYyU2NwI2MxMTOxEjMiJjZhZ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img/4/0b1/nBnauIWO2UGNkFGOzcTZyQWZwQDOwcDM4Q2MxgTM2gTOxgjZxUDMiJWMyI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研究部門
長度計量科學與精密機械測量技術研究所 | 時間頻率計量研究所 |
力學與聲學計量科學研究所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化學計量與分析科學研究 |
熱工計量科學與材料特性測量技術研究所 | 計量管理與質量發展研究所 |
電學與量子科學研究所 | 納米新材料計量研究所 |
信息與電子計量科學和測量技術研究所 | 生物、能源與環境計量科學和測量技術研究所 |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光學與雷射計量科學研究所 | 醫學與生物計量研究所 |
電離輻射計量科學研究所 | 工程計量與檢測研究所 |
秘書處設在計量院內的計量技術委員會 | |
全國幾何量長度計量技術委員會(MTC2) | 全國物理化學計量技術委員會(MTC17) |
全國溫度計量技術委員會(MTC12) | 全國臨床醫學計量技術委員會(MTC21) |
全國力值、硬度計量技術委員會(MTC7) | 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MTC20) |
全國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MTC5) | 全國醫學計量技術委員會(MTC23) |
全國電磁計量技術委員會(MTC18) | 全國標準物質計量技術委員會(MTC24) |
全國時間、頻率計量技術委員會(MTC19) | 全國低碳計量技術委員會(MTC27) |
全國聲學計量技術委員會(MTC13) | 全國法制計量管理技術委員會能效標識計量檢測分技術委員會(MTC1/SC1) |
全國質量、密度計量技術委員會(MTC9) | 全國法制計量管理計量技術委員會計量器具軟體工作組 |
秘書處設在計量院內的其他委員會 | |
OIML/TC08壓力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 TC16全國量和單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
OIML/TC17濕度技術委員會秘書處 | 國家標準物質技術委員會 |
振動與衝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三分委員會 | 國家實驗室認可技術委員會專業委員會SC10校準分委員會 |
IEC/TC106全國照射人體有關電、磁和電磁領域評定方法標準化技術工作組 | 全國儀器分析測試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81) |
全國計量器具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525) |
![機構圖 機構圖](/img/d/91d/nBnauQTO2UGNkFGOzcTZyQWZwQDZwkjNjVWO3gTM2gTOxgjZxUDMiJWMyI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設備資源
- 量值傳遞
- 國家標準物質資源共享平台
- 國家計量基標準資源共享平台
- 館藏資源
![昌平實驗基地俯瞰圖 昌平實驗基地俯瞰圖](/img/1/3ec/nBnaukDMhVTYwcTO0MTM0YWM3YWY2cTNkBTMwIGOygTYmNzM1MTMiV2MkJ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時間 | 所獲獎項 | 項目名稱 |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建立國家新光度基準和光通量副基準 |
198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國家雷射波長標準系列 |
1996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20MN標準測力機 |
2006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雷射冷卻-銫原子噴泉時間頻率基準裝置研究 |
200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量子化霍爾電阻基準 |
1988年 |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碘127在640nm內的15條新超精細結構譜線和碘127穩頻640nm雷射器 |
1991年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賽曼雷射拍波干涉儀 |
1996年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智慧型化經緯儀檢測系統 |
1998年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JSJ精密水準儀經緯儀綜合檢驗儀及其套用 |
2000年 | 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 可倒置抗震高精度標準電池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5MN電液伺服標準測力機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建立國家雷射洛氏和表面洛氏硬度基準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四頻環形雷射角度感測器及環形雷射測角儀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首批能源基礎與管理國家標準的制定與宣貫 |
198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標準高溫鉑電阻溫度計和鋁、銀、金凝固點 |
198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高溫溫標的建立與傳遞含亮溫-波長實驗研究、光電比較儀、光電高溫計 |
198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時間頻率基準及其電視網路傳遞系統 |
1988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數字功率表標準 |
1990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高精度小型可移式絕對重力儀 |
199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六連線埠技術研究 |
199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雷射功率能量計量測試系列研究 |
199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磁性材料自動測量裝置的研究 |
199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建立超導強磁場測試標準 |
199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標準光譜變角反射計 |
1993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電能計量標準 |
1993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建立高精度平面標準—雷射光外差平面干涉儀 |
199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射頻石油含水分析儀和含水儀檢定裝置 |
199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圓光柵用於角度基準的研究(國家角度計量基準的建立) |
1996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高臨界溫度射頻超導量子干涉儀 |
199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非鐵磁金屬電導率基準 |
1999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強功率交、直流電能線上綜合測試技術 |
1999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超導約瑟夫森結陣列—伏電壓基準 |
2000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模/數、數/模轉換(ADC、DAC)靜態測量標準 |
200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高精度火箭撬試驗滑軌工程 |
200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建立光纖損耗 /光纖長度和光纖時域反射計(OTDR)檢定標準裝置的研究 |
200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光電比較儀(或高溫計)系統非線性測量裝置的建立 |
2003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10伏約瑟夫森結陣電壓基準 |
2004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雷射功率能量計量標準裝置與新型雷射測量儀器系列研究 |
2008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碘穩頻532nm光學頻率標準 |
2009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飛秒雷射光學頻率梳 |
2010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小型質譜儀關鍵技術創新及整機研製 |
2010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交流高頻大電流國家基準的建立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測長方法創新及固體密度基準的建立 |
201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危害物質化學成分量測量標準物質研製與套用 |
2013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國家直流大電流計量標準研究建立與套用 |
2014年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痕量分析用試劑純化及檢測 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 |
1980年 |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 自動測量基準量塊的雷射量塊干涉儀 |
1995年 |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 633nm氦氖雷射空氣波長及納米位移的精確測量 |
1997年 |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 便攜智慧型式立式罐大容量標準測量儀 |
1998年 |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 整張和單片矽鋼磁性自動測量裝置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雷射兩座標測量儀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石油密度測定和是由密度計換算表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音頻電量標準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鋁合金硬度與強度換算值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可移式雷射絕對重力儀 |
198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圓柱式應力感測器匹配誤差的研究 |
198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精密電容電橋及標準電容器 |
1988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用精密庫侖滴定法測定容量基準試劑的純度及標準物質(基準試劑國家基準) |
1989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脈衝標準與自動檢定裝置 |
1990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基準液體壓力計 |
1990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自動網路參數標準裝置 |
1991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頻率穩定度標準及測量系統 |
199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八毫米功率標準及校準系統 |
1992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研究建立300-670K比熱容國家基準 |
1993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BJG-1型薄量塊雷射干涉測長儀 |
199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光纖折射率分布和幾何參數標準測量裝置的研究 |
1995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計算電容絕對測量電阻、電容、電感 |
1997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高精度雷射功率能量基準 |
1998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多功能線紋檢測系統 |
1999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30—1000MHz高頻場強(弱場)基準 |
1999年 |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 C波段高溫熱噪聲標準 |
1981年 |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 高頻電壓國家標準(10兆赫 - 3000兆赫) |
1982年 | 國家技術發明四等獎 | 空氣折射率的精確測量 |
學術期刊
- 《計量技術》
- 《中國計量》
- 《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
國際合作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img/6/912/nBnauUDMkBTN5gzYzMTOkdTY4QDO5EDZ3ImMmFTNllTO4I2NkNmNlFmZ0M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 院徽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img/0/b7b/nBnauQmMllTOkN2NjN2MhRGZ0IjNxIDM5EzNmlDM2cjZlJ2YkFWMzQjZkBz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 60周年LOGO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 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img/4/592/nBnaukTZ5IWNiFWNiNzMwIWOlNDZ4IDO5UTO0QmM1ITO1AjNhJzNkljZ4Q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文化精神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歷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李承乾 | 局長 | 1955年4月—1959年5月 |
鞠抗捷 | 局長 | 1959年5月—1963年9月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李樂山 | 黨委書記、院長兼局長 | 1965年12月—1976年2月 |
於華 | 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 1969年12月 |
張從周 | 黨委書記 | 1972年9月 |
鞠抗捷 | 院長 | 1978年11月—1981年4月 |
王江 | 院長 | 1981年4月—1983年5月 |
白景中 | 局長兼院長 | 1983年5月—1985年4月 |
趙克功 | 院長 | 1985年4月—1989年7月 |
趙克功 | 院長 | 1989年7月—1993年11月 |
潘必卿 | 院長 | 1993年11月—2005年1月 |
童光球 | 院長 | 2005年8月—2007年5月 |
張玉寬 | 院長 | 2007年6月—2014年6月 |
方向 | 院長 | 2014年6月—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