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

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

《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內容簡介:30年來,張維為教授走訪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1980年代第一次出國感受到的震驚,到今天在海外隨處可見的“中國熱”;從作為國家領導人的翻譯陪同國事訪問,到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學術研究者參加國際交流,作者力求從一個比較寬廣的國際視野出發,來觀察世界、思考中國,特別是探討與中國崛起有關的熱點問題,再尖銳的問題,也不迴避。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激動人心的變革時代,而中國是這場歷史性變革的中心。不管你是否使用“中國崛起”這四個字,國際社會已普遍接受了這箇中國的崛起這個無處不在的事實。中國崛起觸動了世界。中國人對於自己的發展,對於國際問題的認知,應該在汲取世界智慧的同時,也用自己的價值觀加以檢驗,用自己的話語加以論述,客觀自信地評述自己的國家和外部的世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8104556, 7208104557
  • 品牌: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張維為
  • 出版社: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254頁
  • 開本:16
  • 定價:36.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編輯推薦:1、《中國震撼》姐妹篇,鄧小平資深翻譯、著名外交學者,張維為教授手記百國經驗,用中國話語解讀世界中的中國。2、談中國崛起,有國際比較才有說服力。30年,106個國家和地區,從歐洲到美國,從東亞到拉美——用親眼見過的東西,思考中國發展模式。3、作者親自配圖十餘幅,還原作者走訪現場,親歷百國現實。

作者簡介

張維為,曾在上海當過三年工人,復旦大學畢業,日內瓦大學國際關係碩士、博士,曾為牛津大學訪問學者。現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春秋綜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日內瓦外交與國家關係學院客座教授、日內瓦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曾擔任鄧小平及其他中國領導人的翻譯。做放過一百多個國家。
著有《鄧小平時代的意識形態與經濟改革》(英文)、《改造中國:經濟改革及其政治影響》(英文)、《重塑兩岸關係的思考》、《中國震撼》等著作。發表過許多關於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發展模式、比較政治、外交政策及兩岸關係的文章。

圖書目錄

序 言
引 言
第一章 環球視野下的中國崛起
一、第一次出國的震驚
二、在海外感受中國崛起
三、中國崛起的意義
四、印度:能趕上中國嗎?
五、別了,南斯拉夫
六、東歐:家家都有難念的經
七、從歐洲到美國
第二章 最不壞的模式?
一、中國的另外四種選擇
二、從邱吉爾的名言說起
三、東亞模式之爭
四、中國模式:你的獨特之處
五、中國:政治軟實力的崛起
第三章 西方“民主”遇上中國“實事求是”
一、慕尼黑的一場辯論
二、從貝·布托遇刺到肯亞騷亂
三、好民主才是好東西
四、政治改革:走自己的路
第四章 應該失語的不是我們
一、誰創造了人類普世價值?
二、應該失語的不是我們
三、也談人權
四、公民社會之我見
五、讓理性的聲音占上風
第五章 中國:不要自己打敗自己
一、貧富差距:一些國際比較
二、縮小貧富差距的難與易
三、建立良性循環機制
四、腐敗問題:國際視角的觀察
五、經濟發展、民主制度與反腐敗
六、生態文明:中國的機遇
七、與世界比較,中國打幾分?
第六章 軟實力,更觸動世界
一、實事求是
二、和諧中道
三、消除貧困應該成為普世價值
四、政府是必要的善
五、拿來主義,非送來主義
六、民主與專制還是良政與劣政?
七、崛起的中國精神
八、面向未來的中國模式
原版後記

後記

一本書一旦出版,便獲得了自己的生命,讀者或褒或貶,均不在作者的掌控之中,但我也認為自己寫作此書的意願,即用中國話語來論述中國和世界,只會隨著中國的崛起,而越來越具有生命力,因為它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個大勢:西方話語已經難以解釋今日之中國,也無法應對各種全球問題的嚴峻挑戰。西方主導的這個世界矛盾重重,危機四伏,西方的智慧已不那么夠用,世界需要中國的智慧。用比較隨意的文字和平鋪直敘的風格來探討與中國崛起有關的核心問題,對我也是一種嘗試,因為我一直認為這類問題的研究和討論應該超出象牙塔,超出刻板的說教,超出偏頗的西方話語,成為普通民眾都可以理解、都可以參與的事情,畢竟這些問題涉及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最終也關係到每箇中國人的生活和利益。
本書初稿的一些章節曾先後在《學習時報》和《環球時報》上發表,引起了一定的反響,使我受到了鼓舞。《環球時報》網站還替我開設了專欄,使我的文章能夠與更多的讀者見面。我謹藉此機會向《學習時報》的周為民總編和蘭文飛編輯以及《環球時報》的王文編輯致以最誠摯的謝意。同時,我也真誠感謝所有關心我的讀者,希望繼續得到你們的幫助和指教。
寫作期間,有機會在復旦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浦東幹部學院等地作了演講,使自己書中的一些觀點得到進一步的提煉。成書過程中,又得到了許多學者和朋友的熱情鼓勵和幫助,特別是李君如、姜義華、蕭功秦、劉吉、蕭思健、沈丁立、陳志敏、殷存毅、黃仁偉、周建明、許世銓、李家泉、王群、齊書深、沈大偉、陸小潮、林令山、安建國、趙軍湘等,這裡謹向他們一併誠懇致謝。
我還要深深感謝我九十高壽的父親張子嘉,他一直是我文字的第一讀者,他的很多帶有歷史滄桑感的評論,總使我受到啟發。
我更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慧慧和兒子逸舟。沒有他們的理解、關心和支持,此書是難以問世的。
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特別是書中提到的那些與筆者交談過的世界各地的朋友,他們幫助我更好地了解了這個世界。
最後,我還是感念鄧小平。1988年5月,一位開發中國家的總統來北京,希望鄧小平談談中國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鄧小平回答:“解放思想、獨立思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來制定政策。”他還補充說:“不但經濟問題如此,政治問題也如此。”總統接著又詢問鄧小平應該如何與西方打交道,鄧的回答是四個字:“趨利避害。”在本書完稿之時,在紀念改革開放30 周年之際,謹以鄧公的箴言與讀者共勉、與國人共勉。
張維為
2008年7 月26 日於日內瓦

序言

《中國觸動全球》是我走訪百國後寫的第一本書,於2008年出版,讀者的積極反應鼓舞了我,促使我寫了走訪百國後的第二本書《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於2011年出版,讀者的反響非常熱烈。這兩本書可以說是一對姐妹,前者講的是中國觸動,後者講的是中國震撼;前者更感性一些,後者更理性一點;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後者是前者的升華,但一條主線貫穿其中:中國人要用自己的話語來解讀中國和世界。
我很高興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同意以《中國觸動》的名字來出版《中國觸動全球》的修訂版,使這本脫銷已久的書得以再生。《中國觸動》的名字更加言簡意賅,某種意義上也更加符合我寫作此書的本意之一,即觸動更多的國人以一種全新的國際視野來看待自己國家的崛起、問題和前景。
我把全書又看了一遍,書中的主要論點沒有改動,我想它們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但書的結構作了一些調整,從原來的七章變成了現在的六章,我把原來專門談國際比較的“環球同此涼熱”一章拆開,分別融入了現在的第一章和第四章,從而更加突出這些章節里國際比較的內容。修訂版還在不少地方充實了新的內容,如在“與世界比較,中國打幾分”一節中,增加了治安問題的國際比較;在討論軟實力的最後一章中,增加了關於中國模式的內容。此外,還更新了一些數字,糾正了一些筆誤,增加了更多的圖片。
我在本書原版的《後記》中曾說過:“一本書一旦出版,便獲得了自己的生命,讀者或褒或貶,均不在作者的掌控之中,但我也以為自己寫作此書的意願,即用中國話語來論述中國和世界只會隨著中國的崛起,而越來越有生命力。”這還是我今天的觀點,真是希望更多的中國人一起加入中國話語崛起的潮流,客觀自信地評述自己的國家和外部的世界,不必跟在西方話語後面亦步亦趨,那是沒有出息的。
謹藉此機會誠摯地感謝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陳昕總裁和施宏俊副總裁以及文景公司的蔡欣和袁曉琳編輯,感謝他們為此書修訂版的出版所做的許多工作。我也再次感謝許多學者和朋友的不斷鼓勵和幫助,特別是李君如、李世默、金仲偉、史正富、陳平、黃仁偉、姜義華、張文木、王文、蕭思建、羅伯特·庫恩等。在本書原版的《後記》中我還感謝了許多人。
不久前,哈佛大學教授尼爾·弗格森在一篇文章中追述自己如何產生了“世界向東方傾斜”的命題。他追憶到:可能是在2005年首次於上海外灘散步的時候,可能是後來在重慶聽當地幹部描繪未來中國西部金融中心的時候,也可能是在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他從中國這三個地方的巨變中悟出了一個大命題:世界正在見證“西方500年支配地位的終結”。在此書修訂的二個月內,我正好也有機會在這三個城市逗留,再加上自己過去走訪百國的經歷,我得出的結論和弗格森教授是一樣的:世界在向東方傾斜,在向中國傾斜。本書就是這種結論的證明。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一個最激動人心的變革時代,而中國是這場歷史性變革的中心。願我們能把握方向,抓住機遇,掃除國內外各種敵對勢力所設定的障礙,沿著自己探索出來的成功之道大膽前行,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實現中華文明的輝煌復興。
張維為2012年2月22日於滬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