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角苔植物的分類修訂和分子系統發育

中國角苔植物的分類修訂和分子系統發育

《中國角苔植物的分類修訂和分子系統發育》是依託華東師範大學,由朱瑞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角苔植物的分類修訂和分子系統發育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朱瑞良
  • 依託單位:華東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角苔植物是植物界形態獨特, 在系統演化上介於苔蘚植物與維管植物之間的一個類群, 是揭示早期陸生植物多樣性的關鍵類群, 目前屬於苔蘚植物的一個門, 主要分布於泛熱帶地區。儘管角苔植物很容易與其它植物區分開來, 但角苔植物的分類系統一直多而未能獲得一致認可,在屬和種的水平上, 角苔的分類更加困難, 至今世界絕大多數地區尚缺乏對角苔物種多樣性的了解。我國已記載近期接受的角苔約2科8屬26種, 但分類疑難多,至今還缺乏全國性的專門區系調查和現代的分類修訂。本研究以我國以及鄰近國家的角苔植物為重點,擬運用形態分類和分子系統學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深入的野外採集和新鮮材料關鍵特徵的觀察以及核, 線粒體和葉綠體相關基因測序, 修訂分類界線, 揭示我國角苔植物的物種多樣性和系統發育, 建立更自然的角苔分類系統。

結題摘要

角苔植物是植物界形態獨特的一個類群, 是揭示早期陸生植物多樣性的關鍵類群,但在屬和種的水平上, 角苔的分類非常困難, 至今世界絕大多數地區尚缺乏對角苔物種多樣性的了解。我國至今還缺乏全國性的專門區系調查和現代的分類修訂。通過全國範圍內的廣泛採集和研究,本項目重點在形態結構、分子系統發育和物種多樣性和分布方面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結果為1、發現並描述了1個新種,雲南短角苔Notothylas yunnanensis;發現中國新記錄6種:高山角苔Anthoceros alpinus,印度角苔Anthoceros bharadwajii,微小角苔Anthoceros subtilis,卡氏褐角苔Folioceros kashyapii,卡氏黃角苔Phaeoceros kashyapii和夭命黃角苔Phaeoceros evanidus;2、將Aspiromitus areolatus處理為褐角苔Folioceros fuciformis的新異名;將Anthoceros esquirolii處理為黃角苔Phaeoceros carolinianus的新異名;恢復了Dendroceros cucullatus的分類地位;3、確認我國有角苔植物1綱4目4科8屬28種1變種;4、腫角苔屬在MP、ML和BI分析中都與短角苔亞綱Notothylatidae (黃角苔屬Phaeoceros和短角苔屬Notothylas)系統地位更近。建議把之前屬於樹角苔亞綱Dendrocerotidae的腫角苔目Phymatocerales歸入到短角苔亞綱Notothylatidae;5、腹部角苔屬Hattorioceros是Phaeoceros carolinianus感染真菌後的一種形態,建議Hattorioceros striatisporus (J. Haseg.) J. Haseg.歸併為Phaeoceros carolinianus的異名。本項目的研究揭示我國角苔植物的物種多樣性,為我國角苔植物的保護和利用積累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