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蒙昧期。蒙昧期的培訓屬於自髮式的培訓,在改革開放初期,甚至在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有了培訓,反應出來的基本就是技術類的培訓,還有社工部檔案要求的一些培訓,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競爭的加劇和企業對培訓的需求,企業自身也零星地引進培訓,但是這個時候基本上還是企業內部的培訓。
第二階段,啟蒙期。到了90年代後半期,培訓開始進入啟蒙階段。當時的標誌主要是以成功學為代表的軟培訓。而在此之前的都屬於硬培訓,所謂硬培訓,其實就是做技術方面的培訓。當時,突然提出一個新概念——態度比能力更重要,並且一些組織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軟培訓就順理成章地進來了。在當時,成功學最適合的培訓對象就是直銷和保險這兩個行業。
第三階段,熱潮期。啟蒙階段之後,台灣和香港的一大批培訓師過來了,這時候就到了培訓的熱潮階段。以陳安之、曾仕強為代表的大師,大師時代代表了一個不成熟的時代,成熟的時代基本上就會形成一個專家群體。知識本身是一個可傳承的東西,但是大師所代表的東西是不可傳承的。用邏輯推演一下,問題就出來了,大師本身就是培訓師,但是大師一個弟子都沒有培訓出來。比如,余世維的弟子是誰?曾仕強的弟子是誰?陳安之的傳人是誰?沒有。 因為他最具特色的東西本質上不算是知識上的傳承,而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可複製的是知識,不可複製的是藝術。當然在初級階段,大師的作用很大幅度的提升了培訓的地位,眾多
培訓公司也就如雨後春筍冒出來了。
第四階段,反思期。熱潮過後就是反思,一直到現在還是算反思的。管理培訓業這么多的優質資源,這么多的公司,可是給大家的感覺比較混亂。於是開始反思該怎么辦,特別是呼籲加強行業監管和企業自律,這就體現了培訓業自己對自己的一個反思。另一方面,有的客戶反映,說什麼叫案例教學?案例教學就是講故事;什麼叫互動?互動就是做遊戲。原來挺好的一些東西,現在為什麼又說它不好了?主要是因為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而且培訓的門檻很低,什麼人都來做培訓。
諮詢可以說是與培訓相伴相生,但是,諮詢相對於培訓來說要好一點,因為諮詢要求個性化,很難簡單複製。所以,諮詢公司做不大,培訓公司做大了。因為培訓公司可以簡單複製,然後通過規模化,降低每個培訓者的成本,降低每個老師的成本。但整體看來,目前的這種狀態還有待於提高。
第五階段,全面提升期。從2010年開始,培訓行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提升期。提升期的標誌是出現一些趨向性的東西。其實,從目前來看,已經有一些逐步清晰的脈絡了,也就是有些東西呈現出趨向性了,比如培訓公司慢慢的開始從多元化走向專注化、專一化,有多個行業通吃到專注於某一個行業領域,由一個行業領域開始走向一個產業,由數量化轉向規模化,由傳統方式轉向E化方式。
現狀分析
(1)、培訓行業規模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培訓業規模正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 2003年,國內培訓市場達到500
億元,各主要培訓領域的培訓規模不一,主要集中於如下幾個方面:
管理機構、IT培訓、外語培訓
(一 )管理培訓
據國家統計局(工商局的最新統計數據,我國現有註冊企業796萬家。其中外資企業超過40 萬家,預算內企業20萬家。如果管理培訓能夠廣泛普及,那么市場前景相當可觀。高管培訓將成為商學院收入的主要來源。業內專家也有相同觀點,對商學院而言。來自高層經理培訓課程的收入要占學院總收入的60%至70%。而在中國, 這樣的課程還只是剛剛起步。如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的高層經理培訓課程在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也沒有超過1/3
(2)、培訓機構
A.數量
據行業專家粗略估計,全國培訓機構大概有10000家以上。從全國範圍來看,北京、上海、廣州、西安、重慶、 成都、武漢這些高校雲集的地區,培訓機構相對較多。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有3300多家,廣州有1000 家。培訓機構的性質比較複雜。以上海市為例。根據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註冊和登記的機構性質分類。經教育部門審批的有1543個。年培訓230萬人次,勞動部門審批的有420個,人事部門批准的人才中介機構(有培訓功能的)有240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教育(培訓)諮詢公司1000多個。行業協會培訓中心140個 .
B. 類型
目 前,中國培訓機構分成以下四大類型
第一類屬於研髮型或產品型。
它顯著的特點就是做研發課程,追求長線的利益。
第二類屬於市場型。
它本身沒有較強的市場開發能力,但是它擁有可利用的非常豐富的壟斷性的培訓市場資源,國家部委、行業協會所屬的培訓中心大多屬於這種類型。
第三類屬於導入型。
以國內外優秀教材作為培訓主導課程,或者引入國際先進的理論和經驗,從事這種類型培訓的有很多是海歸派或者留學回來的,他們利用海外的優勢,把國際上非常優秀的原版課程引入到國內來 。
第四類型屬於跟隨型。
它是中國培訓市場的大類,也是一個主流。其特點是非常注重短期的經濟效益,永遠追求市場的熱點,市場什麼課程熱就做什麼課程,缺少自 己的個性。
從以上四大類培訓機構的市場構成來看:所占有的比例恰恰相反,如:以從事管理培訓的機構來說,70%屬於跟隨型。20%屬於市場型,6%屬於研髮型或產品型,4%屬於導入型。從70%的培訓機構屬於跟隨型來看,說明培訓市場上項目自主研發能力和課程開發能力的薄弱,其結果是導致培訓產品高度同質化。缺少長遠發展戰略。僅僅滿足於短期利益的獲取。
表一、各類型培訓機構市場構成
導入型 | 研髮型或產品型 | 市場性 | 跟隨性 |
4% | 6% | 20% | 70% |
C.機構淵源及優劣分析
1.政府部門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或培訓中心,
它們是國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下屬的行政事業單位,是培訓市場的生力軍。這些機構的優勢在於“背靠大樹好乘涼”。由於與政府部門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這些機構本身就擔負著行業管理或指導的職能,往往可以拿到“指定培訓”、“內部培訓”、“公章培訓”等行業系統內部的培訓項目,或自己製造證書、培訓課程、培訓項目,銷路異常火爆。這些培訓項目的主要消費人群是公款消費。這些機構的市場開發更多的是依賴“紅頭檔案”具有很強的壟斷性特徵。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 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國家事業單位的改制。這類培訓機構將逐漸轉化為培訓市場競爭主體。靠 “紅頭檔案”來開展培訓業務的方式將會改變。但目前情況下,其政府背景將使其在培訓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和態。
2.各行業協會組織國內的各行業協會組織最近幾年的發展速度迅猛。
如:企業管理協會近幾年的發展尤其突出。各類企業管理協會或專業管理協會對於我國的管理培訓市場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比如: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等都在全國具有很高的影響力,這些專業協會由於聚集了大量的業界專家、行業頂級企業,同時掌握海外資源,舉辦各類研討會議。培訓具有很高的質量。受到了企業界的普遍歡迎。從國家政策來說,也鼓勵行業協會、學會組織的發展。在《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指出:“廢止妨礙公平競爭、設定行政壁壘、排斥外地產品和服務的各種分割市場的規定、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封鎖。積極發展獨立公正、規範運作的專業化市場中介服務機構,按市場化原則規範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可以預見”隨著行業協會建立健全市場機制,其市場自我調節能力將會加強,行業協會組織在各相關行業領域的培訓中將發揮主導作用。高校繼續教育培訓機構如何加強與行業協會、學會的聯繫與合作,將成為打入行業培訓市場的一個關鍵性問題。
3.高校專業院系與培訓公司
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一直是培訓市場中的熱點人物,是決定培訓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高校各院系利用自身的專家優勢,開設各種專業的培訓,具有核心的競爭優勢。高校專業院系與培訓公司的合作更是雙贏舉措。前者利用後者的市場優勢,後者利用前者的資源優勢。從近十年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校專業院系與專業培訓公司的聯姻體現出極大的活力。但我們也要注意的是,高校與專業培訓公司“聯姻”,要堅持“以我為主”的原則,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打造核心培訓產品。避免因“貼牌培訓”而導致高校培訓資源的流失,自身市場競爭力的降低和培訓市場的旁落,導致高校在培訓市場上的邊緣化。
4.中國高層管理培訓機構類型劃分
目前中國的高層管理培訓機構有以下七種類型:
1.海外商學院。其高層管理者培訓原汁原味。
2.海外諮詢公司、培訓公司,做高管培訓,如美國的阿樂莫公司。
3.跨國公司的商學院。如惠普大學、摩托羅拉大學,過去這些企業大學主要為公司內 部培訓。現在向客戶開放。
4.國內的培訓公司、諮詢公司,他們也開始涉獵這個高端的培訓領域。但目前處於成長狀態。如西三角做人事培訓,派力行銷主做市場培訓。
5.中國大型企業的大學、學院。如華潤集團的華潤大學以及海爾大學、蒙牛大學、平安大學等都已經有自己的商學院,由企業的商學院做高管培訓。
6.長江商學院。中歐商學院等獨立的商學院。目前這兩所商學院在業界的影響頗高
7.高等院校的商學院。如北大的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的經濟管理學院都開設高層管理者的培訓課程。這些課程中長期、短期都有。儘管培訓項目、課程名 稱目 前還不能完全統一。但他們的目標人群就是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決策者 "
5.各培訓機構運行模式分析
1.連鎖培訓,據統計,2011年連鎖培訓已經占據了IT培訓市場總容量的64.3%,而IT培訓方向也逐漸由大而全向而精的方向發展 "
2.市場定位(細分)
低端市場和中 端市場,由於進入門檻太低。所以競爭激烈而殘酷,很多企業都撐不到把品牌打響的一天。而高端市場,由於進入門檻較高,利潤也相對豐厚。因此也成為目前培訓市場上較有實力的培訓機構的發展方向。
3.特許經營。北大青鳥APTECH長期致力於中國IT 職業教育,在具有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系統完美的教材編排、靈活機動、以人為本的課程設定的基礎上,已發展成為中國現代信息技術教育領域的先鋒。公司採取特許經營模式,在全國教育培訓機構及相關機構中廣泛發展合作夥伴,建立了“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授權培訓中心”目前已在全國 50多個大中城市發展了近100家授權培訓中心,學員人數逾5萬人,在全國眾多IT職業培訓機構中一枝獨秀,憑藉自身的專業實力。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教育以2002年全體系收入2.1億人民幣,市場占有率8.3%,2003年全體系收入2.5億,市場占有率8.7%,增長率19.1%,連續兩年以明顯優勢超越業內強勁對手,位居同行業全國第一。
4.業內協作,客戶化課程開發。如有的培訓機構與國家部委、行業協會合作、聯合開發有關培訓項目。特別是一些行業認證項目,往往能取得市場先機,獲取壟斷性利潤。
(3)、培訓時間與收益
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培訓市場已經開始步入微利時代。我們僅以IT培訓市場的價格與收益來說明,據賽迪網主編徐瑾介紹,目前高端IT人才的職業培訓機構往往帶有獵頭的性質。有的培訓機構開出的高價中,還包括介紹工作的“中介費”。這也是高端培訓價格昂貴的原因之一。
但IT培訓市場的價格將繼續回落,已成了業內專家的共識。新東方IT教育總經理吳雷認為,認證培訓降價決不會只是一個短期行為,在未來很長時間裡,降價的現象都將持續存在。他介紹說,由於認證體系的特殊性使得各培訓機構無法進行創新,大家的培訓內容基本一致。擠掉水分後,必然會造成持續降價的局面,以廠商認證培訓為例。過去5天課程價格 是1200美元,現在,4個半月課程的價格是11600元人民幣。差距之大,可見水分之多。國家信息化工程師認證考試管理中心秘書長李寧認為:價格最終還是要由市場來決定,而市場又是由學員也就是消費者來決定。從IT培訓的針對群體來看,它早已不再是只為少數人提供的學習課程。幾年前的短時高價培訓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IT培訓從以前的貴族培訓發展成了大眾型學習項目。以個人消費者職業為導向的培訓宗旨決定了其價格大眾化的結果。而從目前的市場定價來看,總體還是感覺略高,這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加以調節。以國家信息化工程師認證考試管理中心的培訓項目為例,他們參考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根據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價格並且針對不同消費群體也有相應的價格定位政策,比如對大學生就有一定優惠。
(4)、培訓行業目前存在的問題
教育培訓行業,一個能給人啟發和感悟,使人擁有積極正向感恩心態,使人奮進和奮發圖強的有意義的朝陽行業,然而現如今由於公司進入的門檻比較低,導致培訓行業魚龍混雜,同時也滋生了一些打著培訓的旗號,實質上進行圈錢的個人和機構。伴著盛世合興的關門倒閉,使得原本高尚、令人尊敬的培訓行業變得有些讓人牴觸,讓人反感。每個培訓公司都有其優勢和亮點,但最好的未必適合您的企業,適合您企業的才是最好的。企業的發展,猶如人一生的成長,需要經歷從幼稚園到國中,到高中,到大學等不同階段的學習不同的內容,進而發展壯大,
當然不同培訓機構的培訓顧問都非常忠實於自己的公司,如果遇到一個想參加培訓學習的客戶,都會盡最大的努力,使出最大的招數把客戶引導到自己所在的公司,讓客戶跟自己所在的公司簽單,這本身沒有什麼錯,但是如果站到企業家的角度去想,這家培訓機構可能不是您最佳的學習場所,但是由於企業家對培訓行業和培訓機構了解甚少,所以偶爾做一些武斷的決策也屬正常。
今天我們的培訓人,只是為客戶提供了一些培訓產品,而當客戶學員對培訓產品不太了解的時候,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而且你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在那裡聽兩三天,如果選擇失誤,不光是錢的損失,時間也是很大的代價。
行業現狀
A、市場混亂
有些培訓機構只看重暫時利益,教學質量差“ 一錘子買賣”現象嚴重。 一些既沒有標準化教材、課件及教學方法,又沒有正規教師,更沒有符合市場主流套用環境要求的實驗設備的非法培訓機構大量滋生。不僅擾亂了 市場秩序,而且嚴重影響了培訓業的健康發展。
B 、師資匱乏
富有本土經驗尤其是深入了解企業培訓需求的教師十分缺乏,這一點已成為制約高層次培訓 發展的“瓶頸”。一些具有研發能力的培訓機構,開發出一個好的培訓項目後 “一旦推向市場”不久就會有跟隨者,但有心人會發現,這些跟隨者所請的教師與先行者所請的老師幾乎沒有多大區別,有些高端培訓項目,也許全國就只有幾名老師能講。這種情況,往往增加了 培訓機構的師資成本,制約了培訓機構的進一步發展。
C、 課程僵化
有些培訓機構奉行“拿來主義”課程照搬照抄,沒有自主開發的核心課程,本土案例少,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 。
D 、品牌弱勢
經行業專家粗略估計,全國培訓機構大概有10000 家,其中北京有2000家,上海3300家,廣州1000 家。但用戶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品牌培訓機構卻寥寥無幾。
E、培訓課程大眾化
目前客戶需要的多是與本行業關聯度比較緊密的課程,希望一些他們所從事行業的一些基本知識、行業資訊、行業經驗等。
目前國內培訓市場的失序,究其原因,主要跟國內培訓市場的產業化程度不夠有關。產業化的根本是行業專業化, 它需要健全的監管機制和高度的自律意識,有的教育專家認為“產業化”是建立在市場規律基礎上的行為,在外部環境方面,它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監管機制。在內部環境方面,它需要有高度的法制意識和自律意識。綜觀目前國內的培訓市場,兩方面的環境都存在著“先天性不足”。首先,建立遊戲規則的行業協會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其次,培訓機構的自律意識不夠。很多培訓機構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他們忘記教育是個特殊的行業。它的首要任務是“樹人”,然後才是“賺錢”。由於市場的監管體系高度脆弱,當動機發生錯位後,培訓機構的“自律空白”對職業培訓市場、學員都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為了穩定培訓市場,豐富講師資源,使課程多樣化、專業化,實用實效實操,本著為讓企業家“投資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理念,在董事長張軍建的帶領下,我們成立了中國行業培訓網。
------------------------------------------------------------------------------
前景展望
教育培訓行業是我國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三大行業之一。屬於新興行業,每年政府都會加大對這方面的投入。教育培訓業是21世紀最朝陽產業之一。
教育培訓行業的大環境
當前中國培訓業正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各類培訓機構呈爆發性增長。截至 2007 年底,培訓業潛在市場規模高達3000億元人民幣。中國各類培訓機構已達數百萬家,中國培訓業正在走向建設品牌的道路。培訓市場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實力”、“規範”正成為市場淘汰法則的新標準。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小培訓機構被淘汰出局,培訓機構出現了“集中化”“巨頭化”的趨勢。中國教育培訓產業市值空間非常巨大。從巨觀上講,中國教育培訓產業的總需求達到1.8萬億元,除去正規的學校教育(大約占 60%,折合 1.08 萬億)之後,市場化培訓需求達到7200億元。7200億元的需求可以滋養一個龐大的社會培訓市場,未來市場上將會出現 1-2家年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的超級培訓企業,另外,還會產生5-8家年銷售收入過100億元的中型培訓企業,以及3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過20億元的上市公司。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導致各大企業紛紛裁員,越來越多的員工選擇各項職業培訓進行充電,企業也開始漸漸重視與加強員工培訓。中國培訓市場將迎來龐大的消費需求。除此之外,未來每年都有上千萬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就業,而金融危機卻使得用工崗位縮減,為了使自己在競爭中擁有絕對的優勢,這些畢業生會選擇更多的機會參加培訓,這也為教育培訓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商機。具體的講,未來的培訓市場將從目前的培訓師導向走向更加以參訓學員為中心,培訓的側重點將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並且最終企業與專業培訓機構將形 成合作夥伴關係,聯合尋求培訓相關的解決方案。
發展趨勢一:企業和專業培訓機構將形成互相依託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解決企業關注的問題。
我們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發現,部分企業已經開始關注與專業培訓方的合作關係,這體現在信息的透明度增大,培訓師更多地參與到問題的診斷和培訓需求的確定過程中,以及培訓師針對企業情況量身定製課程內容。在這種合作方式下,雙方的靈活性增大了,培訓的針對性增強了。進一步講,企業與專業培訓機構的戰略合作還體現企業寄希望於通過培訓來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和組織變革。無論是企業的價值取向、文化氛圍、以及行為綱領,都可以藉助培訓來得到關注和深化。尤其是文化的變革, 更需要藉助培訓這個平台來深入人心,取得員工的理解和認同。而這種文化對於員工潛移默化的影響通常是在行為層面體現的。企業與培訓機構的這種戰略合作將在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占有越來越大的比例。
發展趨勢二:未來的培訓市場將從目前的以培訓師為中心轉移到以參訓學員為中心。
這種轉型既包括理念上的轉變,也包括培訓方法上的創新。具體的轉變將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做到以學員需求為中心來量身定製,以及培訓師和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實現角色上的調轉從而使學員成為場上的中心和“明星”。首先,就培訓內容設計而言,縱觀培訓市場現狀,大多數培訓課程設計還是無法實現按照具體需求定製化。比如我們在市場上見到的大多培訓課程是標準化的,也就是說,課程的內容和案例是千篇一律的,課程的客群並不能影響課程的設計。而相比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注內訓的實效,對培訓的針對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這些企業關注外部培 訓機構是否能與企業建立良 好的合作關係,從而研發出為企業,甚至是為某些特定的學員量身定製的培訓課程。這也就決定了標準化的課程將很難滿足未來的培訓市場。相反,未來培訓課程的設計將轉化為以學員需求為導向,要求培訓師能夠傾聽學員的困惑,並且有能力和意願根據客群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安排和調整培訓課程內容。另外,從角色調轉和方法創新的角度來看,培訓學員為中心將體現在培訓師的“明星效應”將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培訓師更多地充當教練和引導師的角色,學員在培訓的過程中找到“閃光”的感覺。讓在目前傳統的培訓模式下,“明星培訓師”是通常是培訓過程的焦點,他們經驗和閱歷豐富,善於繪聲繪色的表達,案例層出不窮,一場培訓下來通常可以贏得滿場喝彩,使學員感覺熱血沸騰。可是,時間久了,培訓經理們卻反思,這種培訓到底可以對學員有哪些 切實的幫助?事實上,培訓之後,學員通常陷入希望向培訓師所講的一樣優秀,卻苦於找不到切實可行的方法的困境。其實,培訓師可以有選擇地扮演兩種角 色。一種是懷揣標準答案的導師,學員來學習的目的是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和捷徑。另外一種是教練,他們通過觀察、挑戰,和支持學員來幫助學員朝自己和企業共同設定的學習目標和提升方向靠近。未來的培訓師在培訓過程中將更多地充當引導師和教練的角色,更多地將“舞台” 讓給學員。培訓師與學員的關係漸趨平等,培訓師鼓勵學員之間互相分享和借鑑。培訓師干預的方式是通過提問來引發學員的思考,從而幫助學員獨立找到解 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案。同時,這種教練式的培訓方法將關注點放在根據學員現狀和自身特點來因人而異地輔導學員循序漸進地提升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培訓師不再是有標準答案的人,而是在輔導的過程中讓學員越來越獨立和“閃光” 的教練。只有這樣,學員才真正成為培訓的中心,通過培訓切實地提升和突破自我。
發展趨勢三:未來的培訓流程設計將更加符合成人學習特點,即以學員自我認知為先導,實現學員自我駕馭整個學習過程。
知為先導,實現學員自我駕馭整個學習過程。目前企業對於培訓效果的關注和不滿或許可以通過植入新的培訓方法和理念而得以改善。
發展趨勢四: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將更多地倡導以行為改變為目的,以行動為中心的培訓方法。
當今培訓市場上眾多的傳統培訓關注更多的是傳授知識經驗以及提供工具(認知),而忽略的是對行為的關注和行為的改變與提升。事實上,培訓經理和參訓學員已經開始質疑“洗腦”類的培訓的效果。而對於我們所面對的學員來說,通常他們急需通過培訓解決的問題是從“知道”到“做到”,實現知行合一。比如說,在領導力培訓中,我們發現,學員大多掌握和熟悉中西方的領導力理論,而最大的挑戰是其個人領導力行為的提升,比如說,如何開會才能鼓勵眾人的參與意識,如何布置任務才能做到既有權威性又不失親和力,等等。因此,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也必須打破目前的照本宣科的狀態,更多的關注參訓者的行為。對於傳統培訓來說,只有書本的內容才是至高無上的。培訓後培訓經理們總是雙手合十地祈禱他們的學員回到各自工作中後,實踐行動會自然產生。這就像空中射箭的理論:盡力把弓拉滿把箭射出去,你就可能射中點什麼。 但是在今天,企業們希望(經理人們的)學習是有的放矢的,箭的目標就是企業目標和學員個人目標的結合。這就是為什麼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倡導以行動為中心的培訓方式。總之,發展未來中國的培訓市場任重而道遠,這需要一支專業和優秀的培訓師隊伍,需要企業勇於探索和嘗試先進的理念和培訓方法,需要在培訓觀念上的突破性的轉變,更需要企業與專業培訓機構之間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在不斷向國外有成功經驗的培訓方法和理念靠攏的同時, 我們也必須關注本土化的過程,真正使中國的 培訓走向專業化的正軌,達到切實地服務企業和個人的雙重目的。
行業趨勢
綜上所述,行業培訓是未來培訓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中國行業培訓網--更是致力於做教育培訓行業的“阿里巴巴”,其涉足領域廣,同時保持著迅猛的發展速度。
中國行業培訓網的優勢:
· 培訓機構專注化、品牌化
· 培訓課程個性化、系統化
· 培訓模式多元化、定製化
· 培訓服務增值化、多樣化
中國行業培訓網的定位
最佳化培訓行業,雲集行業專家;助力企業發展,騰飛企業夢想!
中國行業培訓網致力於打造培訓行業的“阿里巴巴”。
中國行業培訓網的合作理念
中國行業培訓網只跟那些以實現客戶夢想為己任,以客戶成長發展為最終目的,以落地為最終學習結果的培訓機構和訓練講師合作。
我們要做的就是培養每個行業諮詢顧問成為一個行業領域的專家,對本行業、對課程、同時對不同老師的風格都十分的了解,最關鍵的是知道這個企業處在什麼樣的一個階段,現在遇到的問題需要什麼樣的課程。這樣就能大大減少學員選擇的時間成本,同時學員也能要到自己最想要的課程。企業在他這裡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東西。(現在的諮詢顧問更多的是一個電話銷售的角色,就是要不斷的把客戶帶到現場來,接下來由公司和老師全力以赴去成交。而現在的培訓公司,更多的只是利用了自己對行業的了解,對講師資源的控制,做差額利潤。這樣諮詢顧問價值沒有最大化,培訓公司與客戶學員的利益也沒有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