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是2007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周振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中華民國卷
  • 出版時間:2007年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作者:傅林祥
  • ISBN:978-7-309-05604-4/K.21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自先秦至民國時期的中國行政區劃變遷史。這一研究不僅是傳統的關於歷時政區沿革的考證(縱向),而且對同一年代各政區並存的面貌作出復原(橫向),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相關的復原以詳細至逐年為尺度。

作者簡介

傅林祥,1961年生,上海市人。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現為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長期從事歷史政區地理和古代上海史的研究。

圖書目錄

緒編 中華民國時期的政權
第一章 中華民國政權更迭
第一節 中華民國軍政府與南京臨時政府
第二節 北京政府
第三節 南京政府
第二章 人民革命政權
第一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工農民主政權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的民主政權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的人民民主政權
第三章 日偽政權演變
第一節 偽滿洲國
第二節 華北、華中、華南偽政權及汪偽政府
一、 偽臨時政府
二、 偽維新政府
三、 汪偽國民政府
第三節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上編 中華民國時期地方行政制度的變遷
第一章 辛亥革命與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地方行政制度與行政區劃變化趨勢
第二節 辛亥首義後各地軍政府的設立與行政區劃的變化
第三節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章 北京政府時期的省、道、縣三級制與行政區劃變遷
第一節 民國元年北京政府的行政制度改革措施
第二節 《劃一令》的頒布與省、道、縣三級制的實施
第三節 省級行政區劃的變化與特別區域的設立
一、 京兆地方
二、 熱河、綏遠、察哈爾特別區域
三、 西康(川邊)特別區域
四、 阿爾泰區域
五、 東省特別行政區
六、 膠澳商埠
第四節 道的分布與變遷
一、 各省道數及轄縣數
二、 道的等級
三、 道區及道尹駐地
四、 道制的廢除
第五節 縣級行政區劃的變化
一、 縣級政區的整理
二、 《縣佐官制》與縣佐置廢過程
第六節 自治市制與城市型政區的萌芽
第三章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省、縣二級制
第一節 省級行政制度與區劃的變遷
一、 省級政區的置廢
二、 省界調整
三、 省級政區更名及省會遷徙
第二節 縣級行政制度與區劃的變遷
一、 縣的置廢與更名
二、 特殊的縣政制度———實驗縣
三、 縣的等級
四、 設治局、管理局制度
第三節 城市型政區———市的出現與發展
一、 民國十六年至十九年
二、 民國十九年至三十四年
三、 民國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
第四節 準行政區劃之一———民國十四年至二十年間各省的中間行政組織
一、 廣東行政委員制
二、 廣西行政督察委員制
三、 江西黨政委員分會制、江西區長官制
四、 安徽首席縣長制
五、 江蘇行政區監督制
六、 浙江縣政督察專員制
七、 新疆區行政長制
八、 雲南殖邊督辦公署制
第五節 準行政區劃之二———行政督察區制度及其轄區的變遷
第四章 革命根據地的行政區劃制度
第一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
第五章 日偽政權統治區域的行政區劃制度
第一節 偽滿洲國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 《省公署官制》與省級政區的變化
二、 興安省制與旗制
三、 特別市制與市制
四、 特別區制
五、 《縣官制》與縣級政區的變化
六、 街村制
第二節 華北地區偽政權與偽臨時政府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 抗戰初期華北地區偽政權
二、 偽臨時政府、偽華北政務委員會
第三節 偽蒙疆政權及其地方行政制度
一、 偽蒙古軍總司令部
二、 偽蒙古軍政府
三、 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四、 偽察南自治政府、偽晉北自治政府
五、 偽蒙疆聯合委員會
六、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七、 偽蒙古自治邦
第四節 華中、華南地區偽政權與汪偽政權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 抗戰初期華中、華南地區偽政權
二、 汪偽政權
下編 中華民國時期地方行政區劃的沿革
第一章 江蘇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行政區督察制與行政督察區
附 南京臨時政府首都———南京府
第二章 浙江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縣政督察專員制與行政督察區
第三章 安徽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首席縣長制與行政督察區
第四章 江西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區長官制與行政督察區
第五章 湖北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行政督察區
第六章 湖南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行政督察區
第七章 四川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設治局、管理局
五、 行政督察區
第八章 西康省
第一節 川邊特別區域、西康特別區域
第二節 西康省
一、 建省過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縣、設治局
五、 行政督察區
第九章 福建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行政督察區
第十章 台灣省
一、 建置過程
二、 縣、市
附 中華民國時期日占台灣省行政區劃
第十一章 廣東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區行政委員與行政督察區
附 海南特區
第十二章 廣西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及改土歸流
五、 行政督察委員制與行政督察區
第十三章 雲南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設治局
五、 殖邊督辦公署與行政督察區
第十四章 貴州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行政督察區
第十五章 河北省
第一節 直隸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
第二節 河北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縣、市、設治局
五、 行政督察區
附 京兆地方
第十六章 山東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設治局
五、 行政督察區
附 威海衛行政區
第十七章 河南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
五、 行政督察區
第十八章 山西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
五、 行政督察區
第十九章 陝西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設治局
五、 行政督察區
第二十章 甘肅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設治局
五、 行政督察區
第二十一章 寧夏省
一、 建省過程
二、 縣、市、設治局
三、 境內盟旗
第二十二章 青海省
一、 建省過程
二、 縣、市、設治局
三、 行政督察區
四、 境內盟旗
第二十三章 綏遠省
第一節 綏遠特別區域
第二節 綏遠省
一、 建省過程
二、 縣、市、設治局
三、 行政督察區
四、 境內盟旗
第二十四章 察哈爾省
第一節 察哈爾特別區域
第二節 察哈爾省
一、 建省過程
二、 縣、市、設治局
三、 行政督察區
四、 境內盟旗
第二十五章 熱河省
第一節 熱河特別區域
第二節 熱河省
一、 建省過程
二、 縣、市、設治局
三、 境內盟旗
第二十六章 遼寧省、安東省、遼北省
第一節 遼寧省
一、 省行政機構與省名變遷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
五、 九一八事變前所轄縣、設治局
六、 抗日戰爭勝利後所轄縣、市、旗
第二節 安東省
第三節 遼北省
第二十七章 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
第一節 吉林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
五、 九一八事變前所轄縣、設治局
六、 抗日戰爭勝利後所轄縣、市、旗
第二節 松江省
第三節 合江省
第二十八章 黑龍江省、嫩江省、興安省
第一節 黑龍江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呼倫貝爾“獨立”與“自治”
五、 道
六、 民國初年的佐治局制度
七、 九一八事變前所轄縣、設治局
八、 抗日戰爭勝利後所轄縣、市、旗
第二節 嫩江省
第三節 興安省
第二十九章 新疆省
一、 省行政機構
二、 省會
三、 統轄區域
四、 道、縣、市、設治局
五、 行政區與行政督察區
附 阿爾泰區域
第三十章 直轄市
第一節 南京市
第二節 上海市
第三節 北平市
第四節 青島市
第五節 天津市
第六節 重慶市
第七節 大連市
第八節 哈爾濱市
第九節 漢口市
第十節 廣州市
第十一節 西安市
第十二節 瀋陽市
第三十一章 西藏地方
一、 前藏
二、 後藏
三、 民國三十八年的宗
第三十二章 外蒙古
一、 三音濟雅圖右翼盟
二、 三音濟雅圖左翼盟
三、 唐努烏梁海部
四、 畢都哩雅諾爾盟
五、 齊齊爾哩克盟
六、 汗山盟
七、 克魯倫巴爾城盟
第三十三章 革命根據地
第一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一、 中央革命根據地
二、 閩浙贛根據地
三、 鄂豫皖根據地
四、 湘贛根據地
五、 湘鄂西根據地
六、 湘鄂贛根據地
七、 川陝根據地
八、 湘鄂川黔根據地
九、 其他革命根據地
第二節 抗日戰爭時期
一、 陝甘寧邊區
二、 晉察冀邊區
三、 晉冀魯豫邊區
四、 晉綏邊區
五、 山東抗日根據地與華中、華南抗日根據地
第三節 解放戰爭時期
一、 東北解放區
二、 華北解放區
三、 西北解放區
四、 中原解放區
五、 華東解放區
第三十四章 偽滿洲國
第一節 新京特別市
第二節 吉林省、龍江省、北安省
一、 吉林省
二、 龍江省
三、 北安省
第三節 黑河省、東滿省、間島省
一、 黑河省
二、 東滿省
三、 間島省
第四節 三江省、濱江省、通化省、安東省
一、 三江省
二、 濱江省
三、 通化省
四、 安東省
第五節 四平省、奉天省、錦州省、熱河省
一、 四平省
二、 奉天省
三、 錦州省
四、 熱河省
第六節 興安總省
一、 興東地區
二、 興中地區
三、 興南地區
四、 興西地區
五、 興北地區(興安北省)
第七節 北滿特別區
第三十五章 汪偽政權及其他偽政權
第一節 偽臨時政府、偽華北政務委員會
一、 河北省
二、 山東省
三、 山西省
四、 河南省
五、 北京特別市
六、 天津特別市
七、 青島特別市
八、 蘇北行政專員公署
九、 威海衛行政專員公署
第二節 偽維新政府
第三節 汪偽國民政府
一、 江蘇省
二、 浙江省
三、 安徽省
四、 湖北省
五、 廣東省
六、 江西省
七、 淮海省
八、 南京特別市
九、 上海特別市
十、 廈門特別市
第四節 偽蒙疆政權
附 錄 中華民國時期省級政區變遷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