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周年紀念
“中國藥”周年紀念儀式由天津醫科大學吳曉輝教授主持。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馬世坤、華中科技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黃銳、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賈慶忠、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崔純瑩、天津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副院長劉志東等分別介紹了各單位在“中國藥”相關領域的實踐工作。吳曉輝教授等與會專家倡議,將傾力打造“‘中國藥’日”。專家認為,此次“中國藥”周年紀念活動的成功召開,推動了“中國藥”實踐的深入與發展,加深了京津冀及全國重點醫學院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第一屆“中國藥”研討會
與會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藥”不僅是對傳統中藥的傳承和創新,更是對現代藥物研發模式的挑戰和超越,是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建立完整的藥物生產管線,促進傳統中藥的再創新,推動中藥定量化與診斷標準化,總結中醫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是做好“中國藥”的工作方向與重點。人民網等媒體報導。
第二期“中國藥”研討會
2024年8月25日,由華中科技大學、天津醫科大學、澳門科技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陸軍軍醫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吉林大學、天津市藥理學會、揚子江藥業集團等機構共同主辦的“第二期‘中國藥’研討會”在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西安)召開。
研討會開幕式由天津市臨床藥理學專委會主委、天津醫科大學吳曉輝教授主持。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副主任張峰和藥學院黨委書記張彥民致歡迎辭,對各單位領導和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隨後,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鬍立宏、澳門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朱依諄等參會單位校領導分别致辭,闡述了“中國藥”的深遠意義,強調了此次研討會的重要性。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陳雄文介紹了本次“中國藥”研討會的議題。
隨後的學術報告環節由廣州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院長白雲龍和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GCP主任趙振宇共同主持。國家免疫生物製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陸軍軍醫大學鄒全明教授帶來了以“原創生物藥的戰略方向及初步探索實踐”為題的報告,介紹了針對超級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疫苗的最新進展。作為全球第一個幽門螺桿菌疫苗的研製者,鄒全明教授的研究成果被央視等相繼報導。華中科技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黃銳結合其近期的學習心得,講解了“中國藥”與新質生產力的關係。北京協和醫學院劉玉玲教授則以“從現代天然藥物看中國的原創新藥發展”為題,分享了降血糖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鹼片”的研發歷程,這一成果是“中國藥”的代表性成果。香港浸會大學呂海濤教授介紹了功能代謝組學在中藥功效組分的研究新發現,展示了生命健康交叉科學的最新套用。復旦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王建新介紹了新藥成果轉化的創新路徑,並分享了復旦藥學院每年過億元成果轉化額的成功經驗。天津醫科大學藥學院副院長董林毅通過案例分析闡釋了“中國藥”的必要性。
研討會設有兩個分論壇。分論壇一圍繞“如何做好創新型‘中國藥’”展開討論。與會研討專家有中國藥科大學於鋒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臨床藥學院院長林厚文、山東大學藥學院院長鞠建華、吉林大學藥學院院長馬傑、暨南大學藥學院院長張冬梅、西安交通大學張繼業教授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中國藥”的創新開發應與臨床緊密結合,將AI、組學等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工藝相結合,充分考慮中國人的基因和生理特點,並注重中國特色藥物的創新開發。促進國產原研藥的開發、最佳化中藥評價體系、實現進口藥品的中國再評價是創新型“中國藥”的工作方向。天津市臨床藥理學專委會副秘書長王旭指出,創新型“中國藥”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還要貫穿國際市場,樹立“中國藥”在全球範圍內的品牌形象。
分論壇二的主題為“‘中國藥’的臨床研究與套用問題”,研討專家由北京、上海、廣州、天津、西安等5市8所醫院的楊樂、姜雪、許重遠、柳鋼、王立新、朱明輝、宋瑋、李智平等主任組成。與會專家達成共識,應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深入挖掘具有臨床價值的藥物、新適應症開發及相關案例。以“安全、有效、穩定”為核心指標,結合基礎研究與真實世界數據,同時兼顧藥品集采、醫保政策及藥物再評價等因素。要注重院內製劑的再開發與利用,並促進產學研用各環節的有效貫通,是“中國藥”在臨床研究與套用中應關注的重點問題。
研討結束後,首都醫科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崔純瑩進行了回顧,並總結了本次研討會的主要成果和重要論點。會議的最後,吳曉輝教授主持了“‘中國藥’全國聯盟”方案討論,與會領導和專家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並一致呼籲各參與機構加強協作,共同推動“中國藥”的發展。
本次研討會的順利召開,為“中國藥”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此次大會,業內專家不僅分享了前沿科研成果,還形成了更加明確的合作框架和行動計畫,為未來“中國藥”的研究和套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已有包括北大、復旦、中科院等全國102所院校,石藥集團、揚子江、天士力、魯南等醫藥企業參與了“中國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