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莊學史上冊

本書共分為六章,主要內容涵蓋莊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秦漢時期的莊學;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莊學;隋唐時期的莊學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莊學史上冊
  • 作者:熊鐵基主編
  • 出版日期:2009.12
  •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 頁數:465
  • 所屬分類道家
目錄
第一章 莊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
第一節 莊子生平簡述
一、莊子生活的時代
二、姓名和身世
三、故里及其與楚的關係
第二節 《莊子》其書
一、從古本到今本
二、內、外、雜篇之分及真偽問題
第三節 《莊子》的主要思想
一、《莊子》內篇的統一性
二、逍遙論
三、自然論
四、無為論
五、齊物論
第四節 關於莊子的歷史地位
一、在道家形成中的地位
二、在傳統文化發展中的地位
三、略說當代價值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莊學
第一節 社會政治與思想學術
一、社會政治的主要特點
二、民心向背問題
三、士人的社會角色
四、思想學術的特點
第二節 潛行的《莊子》
一、秦漢初期潛行之大概
二、西漢中期以後潛行的發展
三、《莊子》潛行的原因
第三節 《呂氏春秋》、《淮南子》與《莊子》
一、《呂氏春秋》與《莊子》
二、《淮南子》與《莊子》
第四節 《莊子》思想對儒學的滲透
一、儒家學者所受《莊子》思想的影響
二、《莊子》與漢代經學
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莊學
第一節 社會・士人・玄學
一、社會動盪與人口流動
二、士人與士風
三、玄學
第二節 莊學的勃興
一、讀《莊》成風與注《莊》成學
二、莊子思想的主要影響
第三節 阮籍與莊學發展
一、阮籍的生平及主要事跡
二、《達莊論》之意義及其思想
三、《通易論》、《通老論》和《大人先生傳》
第四節 郭象《莊子注》
一、郭象其人
二、向、郭二《莊》及其他
三、郭象《莊子注》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
第五節 魏晉般若學與《莊子》
一、漢晉佛教與般若學
二、名士與名僧
三、佛學、佛僧與《莊子》
第四章 隋唐時期的莊學
第一節 政治與文化的特點
一、統一與開放
二、承前啟後
三、宗教的兼容
第二節 莊學的繼續發展
一、從注《莊子》看莊學發展
二、《莊子》與道教
三、《莊子》與文學
第三節 陸德明《莊子音義》
一、《經典釋文》和《莊子音義》
二、《莊子音義》與諸家注
三、《莊子音義》之釋義
第四節 成玄英《莊子疏》
一、成玄英其人
二、郭象注與成玄英疏
三、《莊子疏》的主要思想
四、成玄英疏的價值
第五節 《莊子治要》、《莊子意林》、《南華邈》
一、《莊子治要》
二、《莊子意林》
三、《南華邈》
第五章 宋元時期的莊學(上)
第一節 思想學術的轉換創新
一、右文政策
二、學風丕變
三、理學繁衍
四、佛道流行
第二節 莊學研究概況
一、《莊子》研究者及其著作
二、莊學研究的特點
三、理學視野下的《莊子》
四、莊學與佛老
第三節 王安石的莊學思想
一、融會百家,以儒解《莊》
二、“莊生之書通性命之分”
三、“權時之變”:有為無為之間
第四節 呂惠卿的莊子研究
一、融合儒釋道
二、以心契道
三、“真渾沌之術”
第五節 王�的莊學思想
一、道的特點
二、“聖人體道以為用”
三、儒釋道之調和
第六節 陳詳道的莊學思想
一、調和儒道
二、對道的認識
三、“推無為以寄有為”
第七節 林疑獨《莊子解》的思想旨趣
一、“三聖立教,其心則一”
二、性命之理,道德之意
三、因時乘理
第八節 黃裳的莊學思想
一、“三教皆本於一道”
二、道與性
三、養生之道
四、名法與君臣之道
第六章 宋元時期的莊學(下)
第一節 陳景元的莊子研究
一、《莊子》的綜合研究
二、體道與修身
三、治國之要
第二節 李士表《莊子九論》
一、“道一而已”
二、無物無我以體道
三、性為入道之本,無心乃得
第三節 程俱的莊學思想
一、“周之書言道而已”
二、“莊子之深知孔氏”
三、“應物而濟天下”
第四節 趙以夫的莊學思想
一、學術淵源
二、以儒解《莊》
三、道之主宰與生化
四、治世與避世
第五節 朱熹的莊學思想
一、與莊子相關的兩個問題
二、對莊子的理解和評價
三、莊子與釋道
四、朱熹哲學與莊子
第六節 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
一、莊子真意
二、“大宗旨未嘗與聖人異”
三、以禪解《莊》
第七節 褚伯秀的莊子研究
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
二、《莊子》乃救世之書
三、援儒入《莊》
四、道教旨趣
第八節 吳澄的莊學思想
一、考訂《莊子》
二、以《莊》注我,溝通莊儒
三、道氣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