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原》,本書在全面介紹中國草原資源與生態的基礎上,以平實的語言介紹了草原產業、草原鼠害、草原保護與建設、草原科技與教育和草原政策與法制,並拓展性地介紹了草原民族與文化、牧區經濟社會發展,是各級管理人員與普通民眾了解草原的基本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草原
- 作者:高鴻賓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9172708, 7109172708
- 外文名:Grassland of China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頁數:30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農業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概述
第一章 草原資源與生態
一、草原的分布特點
(一)草原的分布
(二)草原的分區
(三)草原的類型
(四)草原的特點
二、草原野生動植物資源
(一)草原野生植物資源
(二)草原野生動物資源
三、草原其他資源
(一)環境資源
(二)水資源
(三)礦產資源
(四)能源資源
(五)旅遊資源
四、草原生態
(一)生命的搖籃
(二)綠色生態屏障
(三)草原的生態狀況
第二章 草原產業
一、畜牧業
(一)概況
(二)發展潛力
(三)發展重點
二、牧草生產加工業
(一)概述
(二)發展現狀
(三)發展潛力和重點
三、草種業
(一)概述
(二)生產現狀
(三)發展潛力
(四)發展重點
(五)前景展望
四、草原旅遊業
(一)發展優勢
(二)發展現狀
(三)發展類型
五、草原藥材業
第三章 草原災害
一、概述
二、自然災害
(一)旱災
(二)火災
(三)雪災
(四)風沙災害
三、生物災害
(一)鼠害
(二)蟲害
(三)病害
(四)毒草害
(五)外來人侵植物
第四章 草原的保護建設管理
一、概況
(一)草原保護
(二)草原建設
(三)草原管理
(四)新世紀草原的保護建設管理
二、重大工程
(一)退牧還草工程
(二)天然草原植被保護與恢復工程
(三)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
(四)鼠蟲害防治工程
(五)牧區水利工程
(六)牧草良種工程
(七)牧區開發示範工程
(八)生態移民工程
(九)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
第五章 草原民族與文化
一、草原民族的歷史
(一)秦漢至魏晉南北朝時期
(二)隋唐宋時期
(三)元明清時期和現代
二、草原民族的生活
(一)追逐水草
(二)肉食酪漿
(三)革衣皮靴
三、草原民族的節日
(一)過年
(二)生產節日
(三)賽馬節和賽牛節
(四)宗教節日
四、草原民族的科技與藝術
(一)天文曆法
(二)醫藥
(三)昭廟與壁畫
(四)歌舞
五、草原文化淵源
(一)遊牧業的興起
(二)五畜的馴養
(三)遊牧業的特徵
六、遊牧文明的標誌
(一)牧人與馬
(二)牧人與車
(三)牧人與帳房
七、草原文化溯古
(一)草原上的古人類
(二)青銅文飾
(三)馬具溯古
八、文化交融
(一)草原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互動
(二)草原絲綢之路
(三)茶馬貿易
第六章 草原科技與教育
一、草原科學思想萌芽
(一)放牧文化與草原管理科學思想
(二)苜蓿引進種植與草業科技思想
二、草業科技發展
(一)草原科學研究體系
(二)草原基礎研究
(三)牧草科學研究
(四)草原生態科學研究
(五)草原管理科學研究與套用
(六)草原信息技術的興起與發展
(七)現代生物技術的興起與發展
(八)草坪綠化科學的興起與發展
(九)草原科學巨觀管理決策的形成與發展
(十)中國草學會
三、草業教育的興起與發展
(一)現代草業教育的興起
(二)現代草業教育體系的形成
(三)現代草業教育體系的發展
(四)現代草業教育的成就
第七章 草原政策與法制
一、草原政策制定與法制管理進程
(一)古代草原政策與法規
(二)近代草原政策與法規
(三)新中國的草原政策與法規
二、草原政策
(一)改革開放前的草原政策
(二)新世紀之前的草原政策
(三)新世紀以後的草原政策
三、草原法制
(一)建設歷程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三)配套法規和規章
(四)其他相關法律法規
第八章 牧區經濟社會發展
一、社會發展
(一)人口規模與結構
(二)教育水平
(三)人口變化趨勢
(四)衛生事業
(五)郵電通訊
二、經濟發展
(一)牧民生活質量
(二)經濟發展狀況
(三)對外開放
(四)合作交流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