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技術,中國的航天技術。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點火升空,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航天技術
- 時間:2021年10月16日
中國航天技術,中國的航天技術。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點火升空,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7月23日,據央視新聞,航天科技集團六院訊息,中國載人登月火箭長征十號的主發動機22日又完成了一次點火試車,驗證了火箭飛行任務對發動機的全部要求,為發動機技術狀態固化、產品技術基線確立、可靠性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2024年 2024年4月,新華社快訊:我國第四批航天員選拔即將完成。他們入隊後將和現役航天員一起,...
中國航天技術,中國的航天技術。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點火升空,表明中國航天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點火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
航天遙感 航天遙感泛指利用各種空間飛行器為平台的遙感技術系統。它以地球人造衛星為主體,包括載人飛船、太空梭和空間站,有時也把各種行星探測器包括在內。在航天遙感平台上採集信息的方式有四種:一是太空人操作,如在“阿波羅”飛船上太空人利用組合像機拍攝地球照片:二是衛星艙體回收,如中國的科學實驗衛星回收...
長征二號丁(CZ-2D)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是一種二級常規液體推進劑運載火箭,是在長征四號甲(CZ-4A)的基礎上減少常規液體三子級,並進行適應性改進形成的火箭,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衛星 [21-24]。 長征二號E 長征二號E 長征二號E(CZ-2E)即長征二號捆綁式運載火箭,簡稱:長二捆,是在加長的長征二號丙(CZ...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帶動了中國航天工業的興起,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標誌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部分人造衛星 中國共發射了三代通信衛星。第一代通信衛星是1984年發射的2顆通信衛星和1986年2月1日發射的東方紅二號實用型通信廣播衛星。第...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技”或“中國航天”,英文名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縮寫 CASC),是在中國戰略高技術領域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著名品牌,創新能力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成立於1999年7月1日。其前身源於1956年成立的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
此段工程的結束將使中國航天技術邁上一個新的台階。2022年4月24日上午10時,2022年“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線上舉辦。國家航天局公布的信息顯示,探月工程四期、小行星探測重大任務正式啟動工程研製,中國航天行星際探測不斷拓展新征程。2022年9月,據國家航天局訊息,探月工程四期任務已獲國家批覆,將建立國際月球...
空間實驗室系統 空間實驗室系統主要任務是研製空間實驗室,包括具有交會對接功能的8噸級目標飛行器,為開展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科學實驗提供基本平台,為研製空間站積累經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統涉及學科領域廣泛、技術含量高度密集,全國100多個研究院所、3000多個協作單位和數十萬工作人員承擔了研製建設任務。
中國航天技術 新中國的航天工業起步於1956年。當時中國的經濟還很落後,工業基礎和科學技術力量也相對薄弱,為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集中使用到國家最重要、最急需、最能影響全局的地方,黨和政府決定重點發展以飛彈、核子彈為代表的尖端技術,隨後大力發展運載火箭和人造地球衛星等航天技術,這就是中國的“兩彈一星...
(2)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0 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一個里程碑。(3) 載人航天 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4)深空探測-嫦娥奔月 2007年...
航天(Spaceflight)又稱空間飛行、太空飛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飛行,是指進入、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又稱外層空間)以及地球以外天體各種活動的總稱。航天活動包括航天技術(又稱空間技術),空間套用和空間科學三大部分。航天技術是指為航天活動提供技術手段和保障條件的綜合性工程技術。空間...
飛船於2008年9月28日17點37分成功著陸於中國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成功將翟志剛(指令長)、劉伯明和景海鵬三位太空人帶回地球,神舟七號飛船總計飛行2天20小時27分鐘。航天技術有巨大的科學技術價值,套用範圍十分廣泛,已經通過套用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如衛星通信信息容量大、傳輸距離遠、傳輸...
通過貫徹這一方針,中國在火箭技術、太空飛行器技術、有效載荷技術、姿態控制技術、軌道設計和發射技術的研究和試驗,以及人才的培養和訓練等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發射過程 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使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
1968年12月21日,“阿波羅”號飛船首次載3名航天員飛向月球,在繞月球飛行後安全返回地面。在此前後,蘇聯也在進行月球著陸和返回技術的研究,1970年9月蘇聯“月球”16號探測器的返回艙帶著月球土壤返回地面。1981年4月12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滑翔返回首次成功,開創了載人航天的又一新階段。中國航天器返回...
②載人空間站又稱為軌道站或航天站,可供多名航天員居住和工作。③太空梭既可作為載人飛船和空間站進行載人航天活動,又是一種重複使用的運載器。載人航天技術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載人航天起始於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 坐東方號飛船進入地球軌道。時至今日,許多國家都有了自己的航天員,俄羅斯、美國和中國...
1、技術跨度大,航天員由艙內活動轉向艙外活動,這是載人航天技術的一個重大跨越。實現出艙活動必須突破飛船其他艙的吸附壓,載人航天服的微機電,航天出艙活動的地面模擬訓練的一系列關鍵技術,需要完成艙外航天服等的研製。在只進行了兩次載人航天飛行之後,就實施航天出艙活動,這在技術上的跨度是很大的。2、任務...
嫦娥四號任務的立項實施是黨中央對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總書記“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套用全面發展”指示精神的具體行動,是備受世界矚目的中國航天重大工程,是航天領域開放合作的示範工程,是月球探測領域承上啟下的標誌性工程,具有重大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時任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技術的發展為中國航天技術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推動了中國衛星及其套用以及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有力支撐了以“載人航天工程”“北斗導航”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中國國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實施,為中國航天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4](《深空探測學報》 評)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1、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開啟天宮的夢想”青少年科普活動搭載科學實驗種子。2、中國郵政太空郵局“來自太空的祝福”郵政物品。3、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天辰公司搭載的農作物種子和微生物菌種。4、中國航天報社“我給神九航天員寫封信”公眾活動的信件和航天文化藝術晶片等。5、1931年11月7日紅色中華通訊社(原新華社)...
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總的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首次登入月球,開展月球科學考察及相關技術試驗,突破掌握載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駐留、人機聯合探測等關鍵技術,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務,形成獨立自主的載人月球探測能力,將推動載人航天技術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發展,深化人類對月球...
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國家航天局 評)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中國網 評)神舟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成為...
三、作為發展載人航天技術的先導。因為太空人必須採取與返回式衛星相似的方法返回地面,只有掌握了衛星返回技術,才能為載人航天打下基礎。因此,返回式衛星在世界各類太空飛行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全世界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掌握了衛星回收技術。技術特點 研製返回式衛星,除了要解決一般衛星的結構、溫度控制、姿態控制、電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