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論述我國氣候、植被、主要河流、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歷史時期的發展和變遷過程,進一步探討我國歷史時期自然環境發展變遷的規律。各章節的資料來源,除了大量歷史文獻外,還包括了考古學研究和野外實地考察等成果,並且運用了孢粉分析、沉積物分析、放射性碳元素年代測定等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自然地理系列專著:中國歷史自然地理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品牌:科學出版社
- 作者:鄒逸麟 張修桂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699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精)》主要反映我國全新世以來一萬年自然環境的演變,包括氣候、植被、動物、水系、海岸、沙漠等自然要素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及其變化規律。
本書是集體合作的成果,參與者都在歷史地理學科領域裡有多年研究的經歷,並在撰寫過程中,儘可能吸收最新發現的資料和有關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最後由鄒逸麟、張修桂、王守春統稿、定稿。
本書是集體合作的成果,參與者都在歷史地理學科領域裡有多年研究的經歷,並在撰寫過程中,儘可能吸收最新發現的資料和有關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最後由鄒逸麟、張修桂、王守春統稿、定稿。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篇 歷史時期氣候的演變
第一章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資料
第一節中國歷史氣候研究的文獻資料
一、官私文獻中的氣候資料
二、日記中的氣候資料
三、檔案中的氣候資料
四、地方志中的氣候資料
第二節歷史文獻中物候資料信息的判讀
一、物候信息判讀的均一性條件
二、物候資料的限制因子選擇
三、氣候冷暖及其影響的同步性條件
四、人類活動影響的差異性
第二章歷史時期中國的冷暖變化
第一節全新世以來中國氣候冷暖變化概述
第二節中國東部近2000年溫度階段性
第三節宋元時期的溫暖狀況(900~1300年)
一、宋元時期氣候溫暖的物候證據
二、北宋開封一帶冬季溫度距平的估算
三、中世紀暖期氣候的冷暖波動
第四節明清時期(1300~1910年)的寒冷狀況
一、明清時期冷暖變化及其主要證據
二、近300年部分地區年際溫度變化的重建
第五節歷史時期中國三大自然區冷暖變化的比較
一、過去2000年中國三大自然區溫度階段性變化的一致性
二、過去2000年中國三大自然區溫度變化的差異
第三章歷史時期中國乾濕變化
第一節全新世以來中國氣候乾濕變化概述
第二節過去2000年乾濕變化
一、東部季風區
二、其他地區
第三節近300年降水變化
一、東部季風區
二、西部地區
第四章極端氣候事件
第一節乾旱事件
一、明崇禎十年至清順治三年(1637~1646年)大旱
二、光緒初(1877年前後)的北方大旱
三、道光十五年(1835年)長江中下游地區大旱
第二節雨澇事件
一、順治五年(1648年)黃淮海地區特大雨澇
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國東部特大雨澇
第三節寒冷事件
一、光緒十八年(1892年)寒冬
二、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的冷夏
第五章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若干重要影響
第一節氣候變化對北亞熱帶雙季稻種植的影響
一、北亞熱帶地區雙季稻種植的開始時間
二、明清時期北亞熱帶地區雙季稻種植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第二節柑橘種植北界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一、歷史時期柑橘可能的種植北界
二、氣候冷暖變化與北亞熱帶地區柑橘種植的關係
第三節中國野生亞洲象分布的變遷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一、全新世大暖期中亞洲象的分布與亞洲象的氣候屬性
二、西周以後野生亞洲象的活動北界及其氣候意義
三、人類活動在野生亞洲象分布南退中的作用
第二篇歷史時期植被與珍稀動物分布的演變
第六章歷史時期天然植被分布與變化
第一節植被帶及其界線的變化
一、植被帶的空間分布格局
二、植被帶界線的變化
第二節主要自然地理區域的天然植被特徵
一、東部森林區
二、西北草原與荒漠區
三、青藏高原區
四、黃土高原區
第七章重要珍稀動物地理分布的變化
第一節亞洲象
第二節犀
第三節大熊貓
第四節鱷魚
第五節麋鹿
第六節野馬與野駱駝
一、野馬
二、野駱駝
第三篇歷史時期河流水系的演變(上)
第八章歷史時期黃河的演變
第一節歷史時期黃河的洪水和泥沙
一、黃河中游的侵蝕
二、黃河下游的泥沙
三、黃河下游的洪水
第二節黃河幹流河道的演變
一、黃河上中遊河道的演變
二、黃河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三節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對平原地理環境的影響
一、黃河下游兩岸分流和汊道的演變
二、黃河下游湖沼的演變
三、黃河下游平原的環境災害
第九章歷史時期長江中下游的演變
第一節長江中遊河床的演變
一、長江宜昌一枝城河段的演變
二、長江枝城一城陵磯河段(荊江)的演變
三、長江城陵磯湖口河段的演變
第二節長江下遊河床的演變
一、長江湖口一大通河段的演變
二、長江大通一鎮江河段的演變
第三節長江河口的演變
一、長江口的演變模式
二、長江口沙洲的演變——以崇明島為例
第四節長江中下游湖泊的演變
一、雲夢澤演變的歷史過程
二、洞庭湖演變的歷史過程
三、鄱陽湖演變的歷史過程
四、太湖演變的歷史過程
第四篇歷史時期河流水系的演變(下)
第十章歷史時期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變
第一節黃河分流的海河水系雛形階段(戰國中期以前)
一、錐形階段的形成過程
二、錐形階段海河流域平原的水系系統
第二節海河水系形成的初期階段(戰國中期—西漢前期)
一、海河水系形成的標誌
二、海河水系形成初期的水系系統
三、海河水系形成階段的其他獨流入海水系
第三節海河水系發展的中期階段(西漢後期—隋代末期)
一、渤海灣海侵對海河水系發展的影響
二、海河五大支流水系匯合局面的形成
三、海河水系在冀東北的擴展與變化
四、海河水系在西南方向的擴展與變化
第四節海河水系改造的後期階段(唐代以後)
一、海河水系的穩定與改造
二、後期階段其他獨流人海的河流
第五節海河水系演變原因分析
一、人為因素在海河水系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二、自然因素是海河水系發展的基礎
第十一章歷史時期珠江水系的演變
第一節西江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二節北江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三節東江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四節廣州市區珠江岸線的演變
一、漢代江岸
二、晉代江岸
三、唐代江岸
四、宋代江岸
五、明代江岸
六、清代江岸
第十二章歷史時期內流河水系的演變
第一節塔里木河與終端湖的演變
一、塔里木河的演變
二、塔里木河終端湖的演變
第二節河西走廊河湖水系的演變
一、豬野澤及石羊河水系的演變
二、古居延海的復原及其演變
三、冥水(籍端水)、冥澤及其演變
第十三章歷史時期運河的演變
第一節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
一、溝通江、淮、河、濟運河網路的形成(先秦時期)
二、運河網路的擴大(秦漢時期漕渠和靈渠的開鑿)
三、海、河、淮、江、錢塘、珠六大水系運河網路的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
四、南北大運河的形成與淤廢(隋唐兩宋時期)
五、京杭大運河的形成及其影響(元明清時期)
第二節運河開鑿的自然條件
一、水源問題
二、運河沿線的地貌條件
三、運河和天然河流交匯問題
第三節運河的開鑿對沿運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
一、運河的開鑿干擾了東部平原的排水系統
二、運河的淤廢和沿運地區水資源的枯竭、土壤鹽鹼化
……
第五篇 歷史時期海岸的演變
第十四章 歷史時期環渤海平原海岸的演變
第十五章 歷史時期江蘇海岸的演變
第十六章 歷史時期上海地區海岸的演變
第十七章 歷史時期華南及台灣的海岸演變
第六篇 歷史時期的沙漠化
第十八章 歷史時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帶的沙漠化
第十九章 歷史時期荒漠地帶的沙漠化
第二十章 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地帶的沙漠化
前言
第一篇 歷史時期氣候的演變
第一章中國歷史時期氣候變化資料
第一節中國歷史氣候研究的文獻資料
一、官私文獻中的氣候資料
二、日記中的氣候資料
三、檔案中的氣候資料
四、地方志中的氣候資料
第二節歷史文獻中物候資料信息的判讀
一、物候信息判讀的均一性條件
二、物候資料的限制因子選擇
三、氣候冷暖及其影響的同步性條件
四、人類活動影響的差異性
第二章歷史時期中國的冷暖變化
第一節全新世以來中國氣候冷暖變化概述
第二節中國東部近2000年溫度階段性
第三節宋元時期的溫暖狀況(900~1300年)
一、宋元時期氣候溫暖的物候證據
二、北宋開封一帶冬季溫度距平的估算
三、中世紀暖期氣候的冷暖波動
第四節明清時期(1300~1910年)的寒冷狀況
一、明清時期冷暖變化及其主要證據
二、近300年部分地區年際溫度變化的重建
第五節歷史時期中國三大自然區冷暖變化的比較
一、過去2000年中國三大自然區溫度階段性變化的一致性
二、過去2000年中國三大自然區溫度變化的差異
第三章歷史時期中國乾濕變化
第一節全新世以來中國氣候乾濕變化概述
第二節過去2000年乾濕變化
一、東部季風區
二、其他地區
第三節近300年降水變化
一、東部季風區
二、西部地區
第四章極端氣候事件
第一節乾旱事件
一、明崇禎十年至清順治三年(1637~1646年)大旱
二、光緒初(1877年前後)的北方大旱
三、道光十五年(1835年)長江中下游地區大旱
第二節雨澇事件
一、順治五年(1648年)黃淮海地區特大雨澇
二、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中國東部特大雨澇
第三節寒冷事件
一、光緒十八年(1892年)寒冬
二、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的冷夏
第五章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若干重要影響
第一節氣候變化對北亞熱帶雙季稻種植的影響
一、北亞熱帶地區雙季稻種植的開始時間
二、明清時期北亞熱帶地區雙季稻種植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第二節柑橘種植北界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一、歷史時期柑橘可能的種植北界
二、氣候冷暖變化與北亞熱帶地區柑橘種植的關係
第三節中國野生亞洲象分布的變遷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一、全新世大暖期中亞洲象的分布與亞洲象的氣候屬性
二、西周以後野生亞洲象的活動北界及其氣候意義
三、人類活動在野生亞洲象分布南退中的作用
第二篇歷史時期植被與珍稀動物分布的演變
第六章歷史時期天然植被分布與變化
第一節植被帶及其界線的變化
一、植被帶的空間分布格局
二、植被帶界線的變化
第二節主要自然地理區域的天然植被特徵
一、東部森林區
二、西北草原與荒漠區
三、青藏高原區
四、黃土高原區
第七章重要珍稀動物地理分布的變化
第一節亞洲象
第二節犀
第三節大熊貓
第四節鱷魚
第五節麋鹿
第六節野馬與野駱駝
一、野馬
二、野駱駝
第三篇歷史時期河流水系的演變(上)
第八章歷史時期黃河的演變
第一節歷史時期黃河的洪水和泥沙
一、黃河中游的侵蝕
二、黃河下游的泥沙
三、黃河下游的洪水
第二節黃河幹流河道的演變
一、黃河上中遊河道的演變
二、黃河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三節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對平原地理環境的影響
一、黃河下游兩岸分流和汊道的演變
二、黃河下游湖沼的演變
三、黃河下游平原的環境災害
第九章歷史時期長江中下游的演變
第一節長江中遊河床的演變
一、長江宜昌一枝城河段的演變
二、長江枝城一城陵磯河段(荊江)的演變
三、長江城陵磯湖口河段的演變
第二節長江下遊河床的演變
一、長江湖口一大通河段的演變
二、長江大通一鎮江河段的演變
第三節長江河口的演變
一、長江口的演變模式
二、長江口沙洲的演變——以崇明島為例
第四節長江中下游湖泊的演變
一、雲夢澤演變的歷史過程
二、洞庭湖演變的歷史過程
三、鄱陽湖演變的歷史過程
四、太湖演變的歷史過程
第四篇歷史時期河流水系的演變(下)
第十章歷史時期海河水系的形成和演變
第一節黃河分流的海河水系雛形階段(戰國中期以前)
一、錐形階段的形成過程
二、錐形階段海河流域平原的水系系統
第二節海河水系形成的初期階段(戰國中期—西漢前期)
一、海河水系形成的標誌
二、海河水系形成初期的水系系統
三、海河水系形成階段的其他獨流入海水系
第三節海河水系發展的中期階段(西漢後期—隋代末期)
一、渤海灣海侵對海河水系發展的影響
二、海河五大支流水系匯合局面的形成
三、海河水系在冀東北的擴展與變化
四、海河水系在西南方向的擴展與變化
第四節海河水系改造的後期階段(唐代以後)
一、海河水系的穩定與改造
二、後期階段其他獨流人海的河流
第五節海河水系演變原因分析
一、人為因素在海河水系發展中的主導作用
二、自然因素是海河水系發展的基礎
第十一章歷史時期珠江水系的演變
第一節西江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二節北江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三節東江下遊河道的演變
第四節廣州市區珠江岸線的演變
一、漢代江岸
二、晉代江岸
三、唐代江岸
四、宋代江岸
五、明代江岸
六、清代江岸
第十二章歷史時期內流河水系的演變
第一節塔里木河與終端湖的演變
一、塔里木河的演變
二、塔里木河終端湖的演變
第二節河西走廊河湖水系的演變
一、豬野澤及石羊河水系的演變
二、古居延海的復原及其演變
三、冥水(籍端水)、冥澤及其演變
第十三章歷史時期運河的演變
第一節運河開鑿的歷史和地理背景
一、溝通江、淮、河、濟運河網路的形成(先秦時期)
二、運河網路的擴大(秦漢時期漕渠和靈渠的開鑿)
三、海、河、淮、江、錢塘、珠六大水系運河網路的形成(魏晉南北朝時期)
四、南北大運河的形成與淤廢(隋唐兩宋時期)
五、京杭大運河的形成及其影響(元明清時期)
第二節運河開鑿的自然條件
一、水源問題
二、運河沿線的地貌條件
三、運河和天然河流交匯問題
第三節運河的開鑿對沿運地區自然環境的影響
一、運河的開鑿干擾了東部平原的排水系統
二、運河的淤廢和沿運地區水資源的枯竭、土壤鹽鹼化
……
第五篇 歷史時期海岸的演變
第十四章 歷史時期環渤海平原海岸的演變
第十五章 歷史時期江蘇海岸的演變
第十六章 歷史時期上海地區海岸的演變
第十七章 歷史時期華南及台灣的海岸演變
第六篇 歷史時期的沙漠化
第十八章 歷史時期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帶的沙漠化
第十九章 歷史時期荒漠地帶的沙漠化
第二十章 塔克拉瑪乾沙漠邊緣地帶的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