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源保障與煤炭新格局的形成

中國能源保障與煤炭新格局的形成

《中國能源保障與煤炭新格局的形成》從中國能源保障與能源戰略角度出發,對中國可能出現的能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重點對石油危機與石油替代資源的技術路線及其可行性進行了廣泛的對比,得出煤炭替代石油是現實可行的,煤炭能源是可以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保障的,以及中國可以避免能源危機的結論。在此基礎上,《中國能源保障與煤炭新格局的形成》分行業、分煤種對未來的供求保障度進行了分析,對滿足以上結論所必需的戰略調整及煤炭新格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能源保障與煤炭新格局的形成
  • 出版社煤炭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1日
  • 頁數:204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2036584, 750203658X
目錄
1 經濟全球化與煤炭市場的統一
1.1 世界經濟發展與煤炭能源保障
1.1.1 世界經濟與能源需求增長
1.1.2 煤炭是最可靠的化石資源
1.1.3 煤炭能源重新受到重視
1.1.4 煤炭利用價值將逐步提升
1.2 中國煤炭進出口對世界煤炭市場的影響
1.2.1 中國煤炭進出口量對國際煤炭價格的影響
1.2.2 中國焦炭的出口動態對國際焦炭市場的影響
1.2.3 中國煉焦煤的進出口量與國際價格的相關性
1.2.4 中國動力煤的進出口量與國際價格的相關性
1.3 世界海運業發展對國際煤炭貿易的影響
1.3.1 船舶大型化配套港口及儲裝運設備提升對國際煤炭貿易的影響
1.3.2 世界乾散貨海運能力與市場對國際煤炭貿易的影響
1.4 金融危機對世界煤炭市場統一的影響
1.4.1 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煤炭需求保護了世界煤炭業
1.4.2 山西資源整合促進了中國的煤炭進口
1.4.3 國內外市場的依賴性與互補性正在增加
1.4.4 國內外煤炭市場接軌世界煤炭市場統一
2 煤炭利用技術的發展與石油替代能源
2.1 中國能源危機與能源戰略選擇
2.1.1 中國能源危機之石油危機
2.1.2 中國解決石油危機的機會選擇
2.2 煤炭潔淨化和清潔燃燒技術
2.2.1 發展煤炭潔淨化和清潔燃燒技術的意義
2.2.2 傳統煤炭淨化技術
2.2.3 型煤和水煤漿工藝與技術
2.2.4 煤炭潔淨燃燒技術
2.3 煤基氣態能源
2.3.1 發展煤基氣態能源的意義
2.3.2 我國煤層氣的開發利用
2.3.3 發展煤制天然氣以彌補天然氣不足
2.3.4 煤炭地面氣化
2.3.5 煤炭地下氣化
2.4 焦化與半焦產業
2.4.1 重新認識焦化與半焦產業
2.4.2 焦化新概念
2.4.3 焦化原料煤種的拓展
2.4.4 焦炭產品與市場的拓展
2.5 發展煤基石油
2.5.1 我國煤制油技術經濟評價與生產套用
2.5.2 煤制甲醇經濟評價與生產套用
2.5.3 二甲醚生產經濟評價及套用
2.5.4 各煤炭替代石油方案的經濟分析
2.6 我國能源安全與煤炭替代石油戰略
2.6.1 地緣政治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影響
2.6.2 我國石油安全及存在的問題
2.6.3 我國煤炭替代石油戰略
3 中國經濟成長的基本能源保障
3.1 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重
3.1.1 中國各類能源的資源儲量及其服務年限
3.1.2 中國一次能源與世界主要國家比較
3.1.3 以煤炭為基礎的重要地位
3.1.4 新能源與煤炭的經濟壽命周期
3.2 中國GDP與煤炭消費量的相關性及GDP發展預測
3.2.1 中國GDP與煤炭消費量的相關性分析
3.2.2 中國未來GDP發展預測
3.2.3 中國未來煤炭需求發展預測
3.3 中國不同行業對煤炭的需求
3.3.1 電力行業煤炭需求分析
3.3.2 鋼鐵行業煤炭需求分析
3.3.3 建材行業煤炭需求分析
3.3.4 化工行業煤炭消費分析
3.3.5 煤代油產業煤炭消費
3.3.6 我國分行業煤炭需求現狀匯總及預測匯總
3.4 中國煤炭供應能力分析
3.4.1 煉焦煤供應能力分析
3.4.2 動力煤供應能力分析
3.4.3 我國無煙塊煤供需分析
3.5 中國能源的保障與危機
3.5.1 中國煤炭分煤種未來供求預測與對比
3.5.2 煤代油產業的崛起與石油危機
3.5.3 中國的能源危機
3.5.4 未來電煤形勢分析
4 山西將是中國煤炭能源保障的關鍵
4.1 山西能源基地的地位應進一步加強
4.1.1 2000m以淺煤炭資源
4.1.2 20010m以深煤炭資源
4.1.3 呆滯與殘留煤炭資源
4.1.4 煤層氣資源
4.1.5 地理位置.交通運輸
4.1.6 煤炭輸出
4.2 山西煤炭資源為煤炭產業提供了持續保障
4.2.1 山西煤炭產能發展規劃
4.2.2 資源采出率的提高與資源保障能力的增長
4.2.3 山西煤炭產能發展的資源保障度分析
4.2.4 煤層氣是煤炭資源的有效擴充
4.3 山西煤炭開發與生態環境可實現協調發展
4.3.1 煤炭生產生態成本
4.3.2 實施生態環境工程的基本原則
4.3.3 與煤礦開發相配套的生態環境工程標準
4.3.4 生態環境的改善與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4.4 山西煉焦煤與焦炭將進一步擁有價格的控制權與話語權
4.4.1 山西省是煉焦煤最集中的地區
4.4.2 山西煉焦煤資源品種齊全、煤質優良
4.4.3 山西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大的煉焦煤與焦炭生產基地
4.4.4 山西省的高端焦炭產品不可取代
4.4.5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將解決煤焦運力緊張問題
4.4.6 山西煉焦煤與焦炭的巨大市場份額決定了其話語權
4.5 山西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4.5.1 能源重化工產業已初具規模
4.5.2 山西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4.5.3 山西將成為中國應對各種能源危機的調節地
5 內蒙古能源基地的崛起
5.1 內蒙古煤炭資源分布及其特徵
5.1.1 內蒙古保有查明煤炭資源儲量已居中國第一位
5.1.2 內蒙古煤種煤質及其特徵
5.1.3 煤層埋藏淺、厚度大、開採條件好
5.2 內蒙古煤炭工業發展現狀
5.2.1 近幾年內蒙古煤炭工業發展回顧
5.2.2 內蒙古煤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5.2.3 內蒙古煤炭工業起步晚但起點高
5.2.4 內蒙古煤炭產量增長迅速
5.2.5 內蒙古擁有兩個國家煤炭基地
5.3 蒙古國煤炭資源對內蒙古的補充
5.3.1 蒙古國煤炭資源儲量分布
5.3.2 蒙古國煤種煤質及其特徵
5.3.3 蒙古國與內蒙古資源及煤種分布對比
5.3.4 蒙古國煤炭資源對內蒙古的補充
5.4 內蒙古能源基地的崛起
5.4.1 內蒙古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
5.4.2 內蒙古煤炭政策開放、煤炭開採有序進行
5.4.3 蒙古國與中國內蒙古煤炭工業的相互促進和發展
5.4.4 內蒙古能源基地崛起的充分條件
5.5 內蒙古將取代山西成為中國最大的能源供給基地
5.5.1 內蒙古煤炭產量將取代山西成為全國第一
5.5.2 內蒙古迅速增加的焦化產能將改變中國焦化布局
5.5.3 內蒙古將成為未來的石油替代能源基地
5.5.4 山西與內蒙古煤炭綜合競爭力預測與對比
6 西北諸省與煤炭重心西移
6.1 西北諸省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1.1 新疆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1.2 內蒙古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1.3 甘肅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1.4 寧夏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1.5 青海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1.6 陝西煤炭資源分布及特徵
6.2 重點產煤區域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2.1 新疆產煤區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2.2 內蒙古產煤區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2.3 甘肅產煤區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2.4 寧夏產煤區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2.5 青海產煤區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2.6 陝西產煤區的供需特徵及市場前景
6.3 快速增長的產能與中國各地區的對比
6.3.1 產能的快速增長
6.3.2 重點區域煤礦產能的縱向比較
6.3.3 與其他各地區產能的橫向比較
6.4 國家的煤炭開發政策
6.4.1 扶持政策
6.4.2 限制政策
6.4.3 政策調整對煤炭開發的戰略影響
6.5 煤炭開發重心的西移
7 傳統產煤省的振興與維持
7.1 東北老工業區
7.1.1 黑龍江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1.2 吉林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1.3 遼寧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2 雲、貴、川與西南地區
7.2.1 雲南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2.2 貴州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2.3 四川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3 二淮與華東地區
7.3.1 安徽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3.2 江蘇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4 山東、河北與河南
7.4.1 山東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4.2 河北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7.4.3 河南煤炭資源概況及前景
8 中國煤炭運輸的傳送與煤炭應新格局
8.1 運輸條件是煤炭有效供給的關鍵
8.1.1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空間錯位
8.1.2 運輸瓶頸長期以來限制了西部煤炭資源的開發
8.1.3 “北煤南運”一直是產能大於運能
8.2 中國煤炭交通運輸條件的根本改善
8.2.1 鐵路煤炭運輸
8.2.2 公路煤炭運輸
8.2.3 水路煤炭運輸
8.2.4 水路運輸條件的改善
8.3 煤炭運輸瓶頸的突破與供應新格局的形成
8.3.1 “北煤南運”已近通暢
8.3.2 西部能源開發如火如荼
8.3.3 原有煤炭格局演變
8.3.4 煤炭新格局的形成
8.3.5 中國將進入煤炭充分保障的新時期
附錄
汾渭簡介
近期研究成果
汾渭能源有限公司業務流程
汾渭大事記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