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1949—1966)》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書資料室編著的工具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1949—1966)
- 作者: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書資料室
- 類別:工具書
-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78年
《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1949—1966)》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書資料室編著的工具書。
《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1949—1966)》是現代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書資料室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該書包括有關考古學的書目和報刊資料索引兩部分,以公開發行的書籍、報刊為主,兼收編者所見內部資料。書目收中國考古學及有關...
《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是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資料信息中心。內容簡介 一、本編《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包括書目和報刊索引兩部分,分別按大體一致的類項編次。所收文獻的發表時間,為197工年至1982年。以公開發行的書籍、報刊為主,兼收我們見及的部分內部資料。二、為了...
文物考古學文獻目錄 《文物考古學文獻目錄》是現代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圖書資料室編著的工具書。內容簡介 該書選錄了1949年至1966年期間的重要文獻。書中共分成兩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書目,後部分是報刊資料索引,分別著錄了有關考古學總論和分論的論著與報刊文獻。
《百年中國考古》是2023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述及考古學基本知識及中國考古學發展歷程,展現百年來中國考古的一次次新發現,有利於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和寶貴价值的認識,讓世界觸摸綿延不息的中華文脈。圖書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考古學概說 第二節 考古學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
圖書目錄 導言:中國考古學的發展歷程概述 凡例 壹 中國考古學的前身——金石學形成和發展時期(1900年以前)貳 中國考古學的孕育時期(1901-1920年)叄 中國考古學的誕生時期(1921-1928年)肆 中國考古學的初步發展時期(1929-1948年)伍 中國考古學的全面發展時期(上)(1949-1965年)陸 中國考古學的全面...
曹淑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於商周考古、青銅器與古文字研究,是《殷周金文集成》(18卷)一書的主要編撰者之一。該書是同類著作中收集銅器銘文拓本數量最多、斷代合理、印刷質量很高的一部大型資料集。曾獲多項院、部級獎。合著有《中國考古學文獻目錄1949-1966...
70年來中國的世界上古史研究 70年來中國的世界上古史研究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奠定基礎時期(1949—1966)、恢復和發展時期(1976—2000)、繁榮時期(最近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世界史獲得了與中國史並列的學科地位。學者們翻譯古代文獻,引進蘇聯教科書,培養人才,並對一些重要問題如奴隸制的特點等進行了...
【乙種第三十四號】《考古研究所編輯出版書刊目錄索引及概要》考古雜誌社編成都 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年 【乙種第三十五號】《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考古雜誌社編成都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年 【乙種第三十六號】《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6冊 【乙種...
先生於1918年北大畢業後,留校任國學研究所助教,其後歷任講師、副教授。在國學研究所的前一階段,繼大學所學,著力於宋明理學的研究,著有《二程子哲學方法論》等書。其後轉向目錄學的研究,著有《續四庫書目略說明》、《中國舊籍新分類法綱目》等,對我國舊籍目錄的創新作出了貢獻。這期間,“五四”運動反帝反...
宋元明考古是屬於歷史考古學的範疇,它用考古學的方法,通過對遺蹟遺物的研究,來闡明宋元明時代的歷史發展規律。它和以文獻資料為主的歷史研究,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宋元明考古簡史 1949年以前宋元明考古簡況 早在明代初年(14世紀中葉),以古物鑑賞為主的《格古要論》一書中即有對宋瓷的論述。近代關於宋元明...
主要培養文物建築保護、維修、復原的具有文物與文獻並重素質的專門人才。該專業具有文理交叉性質和實踐套用性強的特點,要求學生除了掌握建築學的所必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掌握一定的歷史學、考古學和文物保護的基本方法和基礎知識,具有一定的藝術和美學修養。畢業後能夠從事文物建築的保護維修、方案設計和施工管理等...
張其凡 (1949—2016),生於重慶。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宋史研究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五代史、宋史、歷史文獻。出版專著有《趙普評傳》《五代禁軍初探》《宋初政治探研》《宋太宗》等10部,合著《南宋名臣崔與之》等3部,古籍整理3部,主編文論集9部。主要論文有《宋太宗論》《均...
1949年後經著名學者、教育部長馬敘倫推薦,由西北大學校長侯外廬邀請,他自1950年開始執教於西北大學歷史系,從此才得以集中精力從事學術研究。1955-1966年間,是他科研大豐收的時期,200餘萬字的學術巨著《摹廬從書》、百餘篇學術論文,主要完成於此期間。1963-1964年,他應著名學者翦伯贊及佟冬的邀請,分別赴北京...
當然,由於古籍善本、碑帖這一門類的藝術品具有強烈的文化色彩,要求收藏者必須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專業知識,而碑帖更具有“黑老虎”之說,因此,收藏投資務必謹慎。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整體持續走強和國民文化素養的提高,這富舍傳統文化精華,具有永恆藝術價值的收藏門類必將呈現美好的前景。目錄 第...
夏商周斷代工程(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定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顧,難免掛一漏萬...
在“印度馬八兒王子孛哈里來華新考”一文中,他根據《中庵集》所收《不阿里神道碑》,認為這個不阿里即有名的馬八兒王子孛哈里,從而使孛哈里其人其事在中國文獻得到印證,也訂正了日本著名學者桑原騭藏《蒲壽庚考》中的一些錯誤;“元代的哈剌魯人”介紹了蒙元時代哈剌魯人的歷史,討論了哈剌魯人內遷中原與...
文物出版社成立於1957年,是中國出版文物考古類圖書的專業出版社。本社出版品種有中國各博物館及其他文物收藏與保護單位的重要藏品圖錄;考古發掘報告和出土文獻資料;文物考古類學術論著和工具書;古代書畫、碑帖、珍本圖書的複製品;與文物考古有關的歷史、文化、藝術、民俗、名勝方面的圖書;近現代社會科學圖書、名人...
童恩正(1935年8月27日-1997年4月20日)男,漢族,湖南寧鄉人。考古學家、科幻作家。先後在峨眉電影製片廠、四川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任職教授。四川省政協常務委員,中國科學文藝委員會主任委員。人物生平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考古專業。先後在峨眉電影製片廠、四川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任職教授。四川省政協常務委員,中國...
向達(1900年2月19日—1966年11月24日),出生於湖南漵浦,土家族,字覺明,亦作覺民,筆名覺明居士、佛陀耶舍、方回,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目錄版本學家,翻譯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學 專家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生前是北京大學歷 史系教授。向達於1924年6月畢業於東南大學;1925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英文見習...
張晉藩 中國政法大學法制史研究中心 《薪火集——中國法制史學通論》卞孝萱 南京大學中文系 《唐人小說與政治》寧 可 首都師大歷史系 《史學理論研討》王锺翰 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清史滿族史講義》徐中玉 華東師大中文系 《中國文學理論探索》佟柱臣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中國考古學要論》湯一介 北京大學哲學系 《...
1、中國考古對象的認識,《南京中央日報》1946.2.30。2、陝西岐山周公廟的碑目,《南京中央日報(史學周刊)》1947.9。3、洛陽金村出土的幾件玉器,《上海中央日報(文史周刊)》1948.1。4、尋求古代文化的三途徑,《民族報文史》5(1949)。5、楊梅的磚瓦業,《台灣文化季刊》6,1(1949)。6、台灣有肩石斧...
〈老子剩義〉,《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15(1966):113-161;收入《慕廬雜著》,頁135-205。〈史記名稱探源〉,《中國學報》(漢城:韓國中國學會)5(1966):27-33;《新潮》16(1967):1-10。〈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斠證〉,《孔孟學報》13(1967):71-88。〈史記斠證──秦始皇本紀第六〉,《台灣大學文史哲...
這些都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圖書目錄 總目次 編者的話 代序一 我與中國考古工作(1961)代序二 對李濟之先生考古學研究的一些看法(1984)卷一目次 中國人類學 中國的若干人類學問題(英文1923;中譯文1990)甘肅史前人種說略(1925)奉天沙鍋屯與河南仰韶村古代人骨及近代華北人骨之比較(1925)新鄭的骨(...
鄧嗣禹(1905年7月25日~1988年4月5日),字持宇,男,湖南常寧黃洞鄉人。是近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漢學家、文獻目錄學家、語言學家 ,中國科舉制度與朝貢制度研究的奠基人與開拓者。他早年求學於燕京大學、哈佛大學,後長期任教於印第安納大學,並被哈佛大學等名校聘為客座教授。他曾師從著名漢學家費正清先生,...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於省吾一度中止教學,家居從事研究工作。1952年被聘為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1955年由匡亞明來京聘於省吾到長春東北人民大學(後來改為吉林大學)任歷史系教授。到校後於省吾一面繼續從事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一面培養研究生及進修教師。從1955年到1966年於省吾帶出了二屆...
在這些文章里,林先生介紹了西方最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附註大量引用了西方學者的專著,只有兩處提到蘇聯學者盧里耶的著述。十年浩劫 1966年6月,“文革”爆發,大學停課鬧革命,狠批封、資、修。既洋且古的世界古代史被打入冷宮,林志純也受到衝擊。思想批判、上山下鄉等紛至沓...
周崇雲,男,1966年7月生。安徽來安人。中國考古學會會員,楚文化研究會會員,安徽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科技史學會常務理事,安徽大學歷史系考古學教授,考古學博士生導師。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並主持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出版《中國考古學通論》(合著)等多部著作,發表十數篇論文。研究方向為中國考古學。學歷...
黃文弼(1893年4月23日—1966年12月18日),原名黃芬,字仲良,號耀堂,湖北漢川人,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家、西北史地學家。民國七年(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民國十三年(1924年)轉研究目錄校定學,後又研究考古學和西北史地學。並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偕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參加...
1952年,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馬承源在學生時代即參加學生運動,並於194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承源歷任上海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上海博物館陳列研究部副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馬承源是上海文物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兼任復旦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