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民俗》是2017年12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聶鑫森。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老民俗
- 作者:聶鑫森
-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 頁數:121 頁
- 定價:25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35683410
《中國老民俗》是2017年12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聶鑫森。
中國民間技藝是中華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繫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民眾(相對於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非物質的東西,民俗及民眾的日常生活。“民間文化”是相對於“精英和典籍文化”而言的,是人民大眾用心靈和雙手創造的...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30],已構成春節年俗的重要內容,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社會的“狂歡節” [2]。從除夕關門守歲,到正月十五的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元宵節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在海外華人聚居區也備受重視 [76]。2008年6月,元宵節民俗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文名 元...
年例,是古老傳統賀歲方式之一,在不同的年代地方場合又稱為嶺南節、南越節、越節、俚節。年例文化源遠流長,有歷史,乏記載。所謂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是指每年定期(主要集中在新年期間)舉辦的群體大型祭祀活動。年例禮俗以敬神、游神、擺盅台(做醮亦稱擺醮)、祭禮為核心,並伴以各種民俗文化表演...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是指的中國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而成為一種情感內蘊深厚的慶典的過程。傳統節日豐富的民俗、慶祝活動,凝聚著這一國家或民族穩定的心理、情感和祈盼。它是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文化標誌和民族文化情感的認同和皈依。中國傳統節日...
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戶戶懸掛財神像,希冀財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徵平安;利,象徵財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財,自然十分完美,這種真切的祈望成為人們的普遍心理。求財納福的心理與追求,充分反映在春節敬祀財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動中。風俗 財神只有一個,加上四員下屬也只湊成了一...
花燈,又名燈籠。燈籠是起源於中國的一種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或者燈泡,成為照明工具。受漢文化影響,在亞洲華人地區,許多國家的廟宇中,燈籠也是相當常見的物品。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
《中國老民俗》是2017年12月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聶鑫森。內容簡介 本書與《中國老節日》為一系列。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史長河中,老民俗本身有許多就是從中國的老節日中衍生或伴生出來的。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民風民俗因地而異,但共同的都是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事事順利,年年平安...
陝北的清澗1995年還被國家農業部、林業部等單位正式命名為中國紅棗之鄉。民俗與毛驢 提起毛驢人人皆知,特別是佳縣米脂驢馳名各地。毛驢是陝北農村中一種普遍的生產和交通運輸工具之一,陝北人祖祖輩輩都離不開它,不管其歷史追溯到什麼時期,它對人類做出的貢獻是甚大的。總之,毛驢在生產習俗和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中國漢族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俗名"熬年"。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合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說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也有一些地區將通宵守夜(熬年夜...
甘肅: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餵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北京: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
中國數千年來承襲了祭祖的傳統,其中有著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為重要的一種,便是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這種崇拜祖先的觀念一直延續到現今,形成中國文化的特色。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據史書記載,秦漢時期,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漢書.嚴延年傳》記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
唱老戲 端午唱老戲,是民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初汨羅人在端午節要祭龍,而祭龍中就有歌之舞之,以娛龍神。隨著龍舟競渡的興起,江邊的人們便弱化了娛龍的成分,取而代之的是下午跳巫舞、唱楚歌。回娘家 舊時的婦女,地位是較低下的,不能隨意回娘家。端午節,便讓出嫁女們找到團聚的機會。汨羅江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