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2015年7月22日,2015年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上,中國網際網路協會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發布了《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報告顯示,近一年來網民們因為垃圾信息、詐欺信息和個人信息泄露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
  • 發布地點:北京
  • 發布時間:2015年7月22日
  • 發布機構:中國網際網路協會12321網路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
侵犯隱私,隱私泄露,經濟損失,侵權情況,騙術曝光,

侵犯隱私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顯示,在對網民權益認知情況的調查中,個人信息隱私權的認可度最高。參與本次調查共16925名網民,90.5%的網民認為隱私權是其最重要的權益;其次是選擇權和知情權,占比分別為74.8%和67.5%。
七成左右的網民認為“誘導用戶點擊”、“無法關閉廣告信息”、“手機、電腦中的軟體不知道怎么來的”、“預裝軟體無法卸載”是侵犯網民知情權和選擇權的主要問題。85.5%的網民遇到過有網站“誘導用戶點擊”現象,73.3%的網民遇到過“無法關閉廣告信息”。
此外,在有關“不被騷擾”的安寧權的調查中,惡意軟體是網民最反感的騷擾來源,其次是騷擾電話和網路彈窗。相比前三者,網民對垃圾簡訊和垃圾郵件的反感程度較低。

隱私泄露

近半網友認為信息泄露嚴重
網民最關心的個人信息依次是:網路賬號和密碼(85.8%)、身份證號(79.0%)、銀行卡號(70.8%)和手機號(61.6%)。而對網購記錄、通話記錄、網站註冊記錄、網站瀏覽痕跡、軟體使用痕跡這類網上活動記錄的關注度較低。調查結果顯示,網上活動記錄作為網民重要的個人信息泄露情況非常嚴重,應引起重視。
七成左右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和個人網上活動信息均遭到泄露。近半數的網民個人通訊信息(即時通訊記錄、手機簡訊等)被泄露。超過八成的被訪網民親身感受到了由於個人信息泄露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近半數(49.7%)的網民認為,個人信息泄露情況嚴重或非常嚴重。
《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指出,個人信息泄露導致垃圾信息泛濫,非法詐欺猖獗。而個人信息泄露之後,可能會被多次倒賣轉移,使信息所有者受到進一步的騷擾和侵害,其造成的後果難以撤銷,帶來的損失難以挽回。

經濟損失

2015年,網民因為垃圾信息、詐欺信息和個人信息泄露等現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
根據調查,大部分網民沒有遭受經濟損失。68%的網民沒有損失,13%的網民損失在1到100元之間,10%的網民損失在100到600元之間。7%的網民在近一年中,由於各類權益侵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在1000元以上。就算沒有金錢損失,有14%的網民遭受的時間損失在10小時(不含10小時)以上,網民平均時間損失達2.54小時。想想看,被騙後維權就算成功了,也耗掉了網民大量時間。

侵權情況

購遇水軍刷好評“最受傷”
“網路水軍/虛假評價”是網民在網購過程中遇到的最嚴重侵權現象。調查中,72.7%的網民遭遇了“網路水軍刷銷量、刷好評”等現象,通過展示虛假的信息,侵害了網民獲取真實信息的權利。此外,有過半的網民遇到過“假冒網站/詐欺網站”和“個人信息被泄露”等侵權情況。
報告顯示,網民在使用網路社交工具的過程中,遇到的侵權現象排名前三的是:“廣告信息多”(70.8%);“交友對象信息虛假”(49.2%)和“打色情擦邊球”的現象嚴重(47.4%)。如何保護網民權益?41.6%的人認為最有效措施是“實名認證”。
在使用即時通信工具中,網民碰到的侵權現象最主要的是“收到病毒信息”。有60.7%的用戶表示“收到帶有木馬/病毒的連結”,35.3%的用戶碰到過“賬號或密碼被盜”的情況。此外,34.6%的用戶“收到過色情信息”。
此外,網民認為搜尋引擎上最為普遍的侵權現象是“搜尋到假冒網站/詐欺網站”;在網購渠道方面,網民認為“不明來源的購物APP”風險最大;在使用電子信箱過程中,“收到含有欺詐內容的郵件”這一侵權現象最為嚴重;“垃圾信息多”是網路遊戲中主要的侵權現象;網際網路金融產品中“誇大產品收益率”是最為普遍的侵權現象。

騙術曝光

騙術1:利用代購詐欺。詐欺者聲稱可以“打折代購”,在你付款之後,再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為由,要求你“加付關稅”,稅款付了貨品卻永遠不會收到。
騙術2:二維碼詐欺。詐欺者以商品為誘餌,稱給消費者返利或者便宜,傳送的二維碼,實則是木馬病毒。一旦安裝,木馬就會盜取套用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
騙術3:盜號詐欺。此種詐欺與盜用QQ號詐欺類似,冒充家人跟您聯繫,並以各種理由向您要錢。
騙術4:身份偽裝詐欺。詐欺者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搭訕,騙取信任後,再以資金緊張、手術等為由騙取錢財。
騙術5:“點讚”詐欺意在套取個人信息。目前,這種詐欺方法最多。一種是“集滿多少個贊就可獲禮品或優惠”,等集滿“贊”去兌換時,發現拿到手的獎勵“縮水”了。另一種是商家發布“點讚”信息時,並不透露商家具體位置,而是要求參與者將自己的電話和姓名發到微信平台,一旦所徵集的信息數量夠多了,這種“皮包”網站就會自動消失,目的是套取更多的真實個人信息。
騙術6:微信假公眾賬號詐欺。詐欺者喜好在微信平台上取類似於“交通違章查詢”這樣的公眾賬號名稱,讓您誤以為這是官方的微信發布賬號,然後再進行詐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