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蔡昉創作經濟類著作)

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蔡昉創作經濟類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是蔡昉創作的經濟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10月。

該書把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放在中國歷史的縱向維度和世界歷史的橫向維度中進行考察,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該書視野開闊,說理透徹,論述權威,兼具理論研究和現實分析,是正確認識中國經濟發展、重塑經濟領域話語權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
  • 作者:蔡昉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首版時間:2019年10月
  • 字數:338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把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經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經濟發展放在中國歷史的縱向維度和世界歷史的橫向維度中進行考察,從經濟史和增長理論的視角,揭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獨特性和一致性,回答了中國的發展經驗為什麼重要,並在此基礎上重點論述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世界意義在哪裡,同時也對經濟學領域的一些熱點話題給出了中國學者的解讀。

作品目錄

第一篇經濟史和增長理論的視角
第一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貢獻
第三章  從增長視角重解 “李約瑟之謎”
一  引言
一  引言
二  世界經濟發動機和穩定器
二  馬爾薩斯陷阱中的中國經濟
三  尋找經濟發展的基本條件
三  “高水平均衡陷阱” 假說
四  復興發展經濟學
四  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積累激勵
五  結語
五  結語
第二章  中國發展的經濟史坐標
第四章  二元經濟作為一般發展階段
一  引言
一  引言
二  M 類型增長與 “大分流之謎”
二  回到古典經濟學
三  L 類型增長與 “中國奇蹟”
三  作為起飛條件的人口增長
四  T 類型增長與 “中等收入陷阱”
四  農業內卷化與二元經濟形成
五  S 類型增長及其可持續源泉
五  起飛前的傳統經濟內卷化
六  結語
六  結語
第二篇 改革開放發展分享的敘事
第五章  從中國經驗可以學到什麼?
第八章  改革的資源重新配置效應
一  引言
一  引言
二  計畫經濟下錯失的趨同機會
二  資源重新配置為什麼重要?
三  改革開放的邏輯與過程
三  勞動力轉移與配置
四  在改革開放中兌現人口紅利
四  勞動生產率增長及其源泉
五  結語
五  防止逆庫茲涅茨過程
第六章  農村改革的背景、 邏輯與貢獻
六  勞動力轉移未完成的階段
一  引言
七  結語
二  人民公社興衰: 烏托邦實驗
第九章  中國扶貧理念、 實踐及其全球貢獻
三  農村改革如何創造退出條件
一  引言
四  作為發展結果的農業份額下降
二  廣泛共享的高速增長
五  規模經濟的回歸
三  改革時期減貧實踐及其效果
六  結語
四  中國減貧成效的世界意義
第七章  改革開放發展中的城市化
五  結論
一  引言
第十章  認識中國經濟成長減速
二  關於改革的三個歷史瞬間
一  引言
三  中國特色城市化的特徵化事實
二  為什麼經濟學家固執於周期視角?
四  如何提高農業勞動生產
三  發展階段變化的標識性轉折點
五  橫向流動到縱向流動
四  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
六  推動農民工落戶的體制改革
五  高收入俱樂部的 “門檻陷阱”
七  結語
六  結語
第三篇 新科技革命和高版本全球化
第十一章  全球化、 趨同與中國經濟發展
第十三章  全球公共品供給和中國方案
一  引言
一  引言
二  回歸李嘉圖: 全球化特點變化
二  什麼樣的全球公共品?
三  從俱樂部趨同到新一輪大趨同
三  國家的貧困與治理模式的貧困
四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發展
四  從中國故事到中國方案
五  結語
五  結語
第十二章  全球化的政治經濟學及中國策略
第十四章  新技術革命與經濟學反思
一  引言
一  引言
二  不一樣的本輪全球化: 廣度與深度
二  關於技術進步的思想簡史
三  全球化的後果及其政治反映
三  涓流經濟學批判
四  作為全球化受益者ꎬ 中國為什麼不一樣?
四  滲透經濟學的謬誤
五  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戰和策略選擇
五  經濟學亟待回應的問題
六  結語
六  結語

作品鑑賞

在該書中,作者不僅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實踐作出了系統的分析,而且也基於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對經濟學特別是對發展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是從“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統一”的視角來寫新中國經濟史。該書沒有完全遵循比較典型的經濟史著作的寫法,而是按照將“歷史邏輯與理論邏輯相統一”的方法,一方面在經濟史研究架構下創新性地構建起了一個關於經濟成長的歷史和理論的邏輯;另一方面循著這一邏輯,又構建起了一個關於改革開放促進中國經濟成長的實踐邏輯。在此基礎上,歸納總結出基於中國實踐的關於發展經濟學和經濟成長史學的理論創新邏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分析透徹、說服力強。
在該書中,作者全面地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的基本經驗和教訓,在一個統一的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下深入探討了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對現代經濟理論創新的價值和意義。他特別闡釋了這些實踐背後相應的經濟學道理,比如,從農村改革、城市化、市場發育等角度看,改革開放如何挖掘和兌現了人口紅利,促進經濟高速增長等。同時,他也以相同的邏輯闡釋了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特別是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變化趨勢。
在清晰、系統的邏輯思路框架下,作者還把中國經濟發展實踐放在全球化和世界經濟大背景下考察和比較,一方面解釋了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解釋了一些西方國家由於篤信涓流經濟學、推行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所帶來的民粹主義等逆全球化思潮和政策傾向的必然結果。正是在這樣的比較中,該書既充分地展示了中國經濟發展經驗對世界的意義尤其是對促進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實踐意義,也充分地體現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對於促進現代經濟理論創新不可忽視的重要價值。
二是從中國經濟發展實踐出發構建統一的現代經濟成長理論新框架。基於長期的經濟學理論研究以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探索,作者通過該書,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經濟學界長期困惑的三大理論難題:一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實踐特別是對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高速增長作出怎樣的理論解釋;二是中國經濟發展實踐是如何促進發展經濟學理論乃至整個經濟學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的;三是中國經濟發展實踐是如何增強作為非主流的發展經濟學理論對於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解釋力,並促進一個全新的統一的經濟學理論分析框架的形成和構建的。
作者主要運用三個經濟學概念解釋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奧秘:一是中國處於劉易斯二元經濟發展階段,因此具有明顯的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徵;二是對充分供給的勞動力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包括促進其在三次產業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大規模流動,使勞動生產率得以大幅提高;三是人力資源稟賦被轉化為比較優勢,中國在二元經濟發展階段所具有的勞動力無限供給特點被轉化為巨大的人口紅利,成為中國特定時期經濟成長的重要源泉。這樣,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奧秘就得到了經濟學理論上的解釋,該書也因此而構建起了關於中國經濟成長理論的創新體系。
基於對中國處於二元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徵及其勞動力無限供給的人力資源稟賦和因此帶來的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實證研究,作者通過該書提出了一套關於開發中國家如何判斷其客觀所處經濟發展階段、進而如何開發利用其人口紅利而延緩資本報酬遞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基本思路。不僅如此,該書也通過對中國經濟轉型發展包括體制轉型、人口轉型、產業結構轉型、城鄉結構轉型等的實證分析,為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促進經濟繁榮發展包括獲取人口紅利及在人口紅利基本消失後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等,提供了深入的理論基礎,為發展經濟學的創新與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對中國經濟發展作出系統實證分析的基礎上,該書從經濟史的視角,把劉易斯二元經濟理論與新古典增長理論有機地整合為一個完整的經濟發展分析框架,構建起了從馬爾薩斯貧困陷阱(M類型增長),到劉易斯二元經濟發展(L類型增長)和劉易斯轉折點(T類型增長),再到索洛式新古典增長(S類型增長)的一個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高度統一的關於經濟成長理論的分析框架。這既對經濟史學在理論上作出了具有一致性、連續性的解釋,也從實踐上作出了將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以及將不同國家在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實踐進行系統比較的解釋,為經濟學的發展特別是為經濟史理論和現代經濟成長理論的發展作出了創新性貢獻。
三是將經濟理論創新成果運用於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政策。在構建起一個全面的、統一的關於經濟成長理論的新分析框架後,作者把中國經濟發展問題嵌入到相應的增長類型和階段之中,並對不同階段的相關重大命題進行了實證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議。尤其是關於劉易斯轉折點和人口紅利的中國經驗的分析獨樹一幟,具有顯著的原創性特點。
基於對這些重大理論問題的分析,作者提出了許多關於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比如,關於充分利用中國在二元經濟發展階段勞動力充分供給特徵而促進大量勞動力從農業部門轉移到非農部門、推進中國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高度化發展的政策建議;關於通過改革制約和束縛勞動力轉移的體制機制障礙包括改革戶籍制度等,充分釋放人口紅利的政策建議;關於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持續改進資源配置效率的政策建議;關於在人口紅利消減後通過深化改革而實現從人口紅利到改革紅利的轉換、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等等。這些政策建議受到了相關決策部門的充分重視,並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採納和實施,為推動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品影響

所獲榮譽
2020年4月,該書入選中國圖書評論學會組織評選出的2019年度“中國好書”。
2021年7月,該書入選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獲獎出版物。

作者簡介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勞動經濟學、人口經濟學、經濟成長、收入分配、中國經濟改革等。主要著作有:《超越人口紅利》《四十不惑: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經驗分享》《“一帶一路”手冊》《中國智慧》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