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突圍》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030-347046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大突圍
- 作者: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347046
- 出版時間:2012
基礎信息,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編輯推薦,讀者對象,圖書目錄,圖書文摘,
基礎信息
定價:38
開本:B5
裝幀:平裝
字數(千字數):28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一位關心民生的學者, 對中國問題的觀察與思考如何推進國企改革?中小企業怎樣走出困境?中國人能否走出勤勞而不富有的宿命?好政府是怎樣煉成的?何時能不再做房奴?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向何處去?化為危機,有需要怎樣的變革?作者從經濟成長、巨觀調控、房地產市場、股市、體制改革、公共財政、金融與資本市場等方面深入解讀中國在轉型、改革、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幫助讀者多角度釐清中國經濟現狀,讀懂未來發展趨勢。
作者介紹
鄧聿文,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香港天大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問題觀察者,報刊專欄作家,經濟學者、知名評論家。
主要關注和研究中國社會的轉型與改革。已出版《國有企業改革與國有資產管理》《非常交鋒——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大討論實錄》《中國學習型社會建設》 《幸福的權利》 《中國必須贏》等著作。
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大突圍》,中央黨校著名學者、時評家鄧聿文,深度解析民生大事與中國策略!
面對不可迴避的改革與轉型,中國如何應對挑戰,把握經濟發展的下一個關鍵周期,化為危機,突破重圍?
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向何處去?化危為機,又需要怎樣的變革?
·知名學者、評論家鄧聿文權威“發言”,釐清趨勢
·內容涉及民生、經濟,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捍衛百姓民生立場
·厲無畏、張立群、周天勇、胡星斗、潘燕等知名學者、媒體人鼎力推薦
讀者對象
對中國經濟及經濟趨勢感興趣的讀者
圖書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需要有質量的GDP——關於經濟成長
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判斷
經濟長期增長的體制難題
淡化GDP,實現包容性增長
第二章 好政府是怎樣煉成的——關於巨觀調控
均衡發展的重要性
巨觀調控要利用好市場機制
從收費經濟看發展困局
第三章 房地產綁架中國經濟——關於樓市
需要對住房市場進行再改革
大建保障房之弊
限價商品房的反市場邏輯
經濟適用房:退出還是回歸
房地產不可能像日本一樣崩盤
物業稅能否降低房價取決於開徵方式
依賴房地產投資的經濟成長是危險的
第四章 股殤——關於股市
郭樹清的治市能否重塑一個健康的股市
不必恐懼養老金入市
股市的真實地位
股市不能毀於市場原教旨主義
中產階層可能被股市套死
從股市暴跌中學到了什麼
警惕權力資本進入股市
股市如何成為經濟晴雨表
解決股市問題必須重建政府信用
股市需要尋求大智慧
走向資本大國需要解決的制度難題
第五章 保增長下的中國經濟改革——關於體制改革
產權改革為什麼重要
啟動鐵路改革已刻不容緩
中國統計要徹底改革
推進收入分配改革需要政治決斷
半拉子改革導致中國油價比美國高
戶籍改革需要梯度推進
流動性過剩其實是場經濟危機
改革須從考驗公眾承受力轉向讓人民受益
穩增長下的經濟改革
政府的治道變革
第六章 盛世當減稅——關於公共財政
預算民主也是政治民主
建設公共財政
為減負而減稅
稅改要動真刀子
第七章 積極推進國企改革——關於壟斷與管制
壟斷已成央企專利
國資委怎樣成為一個“好婆婆”
努力推進國企改革
第八章 將顛倒的再顛倒過來——關於民企與民營企業家
關於“盧美美事件”的深層反思
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及其治理
私營經濟為什麼會有一個大“突破”
關於民營企業家
第九章 企業要成為社會責任的表率——關於企業責任
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是什麼
企業家的慈善與社會責任
環保責任是企業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誠信是企業競爭力最重要的軟體
競爭才能使資本講道德
“中國信用”比“中國製造”更重要
企業道德的反思
第十章 思想之宴——關於一些經濟觀點的爭議
金融危機能否終結新自由主義
民富需要什麼樣的價值觀
中國到了加速為環境還債的時候
外來人口問題應該交由市場去決定
養老金缺口實則是人口危機
金融開放才能降低銀行暴利
第十一章 博弈國際規則——關於全球大勢與中國應對
全球“老二”的位置不好坐
不必把歐美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與否看得過重
須有與美國打貿易戰的勇氣
航空“碳稅”與未來發展領導權
充分利用市場力量提升全球經濟治理權
在新的國際金融經濟體系重建中應確保話語權
利用外儲建立中國版的“國際訪問者計畫”
圖書文摘
第一章 需要有質量的GDP——關於經濟成長
2012年2月,在西方情人節時開啟美國之行的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中美經貿合作論壇開幕式上發表演講,在談到中國經濟時,他說中國經濟將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而絕不會出現所謂“硬著陸”。這是中國領導人對這一問題的最新表態。
自2011年6月以來,外國投行突然集體看空中國經濟,下調經濟增幅,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兩三年記憶體在硬著陸的風險。他們主要基於以下幾點:工業生產放慢可能較預期嚴重,中小企業的財務緊張局面將蔓延至經濟的其他部分;受國內勞動力緊張、限電,以及歐美訂單減少的影響,當年出口增速可能為零;仍面臨更嚴重、更長期的通脹壓力。國內也有觀點認為,受信貸緊縮過猛影響,中國經濟存在滯脹危險。
筆者不用“陰謀論”的觀點看待外國投行對中國經濟的集體看空。基於自身利益、預測能力及在資本市場的話語權優勢,外國投行看空或者看多中國市場都很正常。不過,根據以往其對中國股市和經濟的多空預測,對錯基本對半開,也就是說,外國投行的預測並不總是對的。所以,對外國投行的唱空或唱多言論,不妨故妄聽之,沒必要一聽唱空就把自己弄得神經兮兮,一聽唱多就喜形於色。
但我們對問題本身,即是否存在硬著陸風險,還是要高度重視。要搞清中國經濟是否會硬著陸,讓我們先來看看有關硬著陸和軟著陸的含義。一般來說,國民經濟的運行是一個動態過程,各年度經濟成長率的運動軌跡不是一條直線,而是圍繞潛在增長能力上下波動,當國民經濟的運行經過一段過度擴張期之後,超出了其潛在增長能力,打破了正常的均衡,經濟成長率將回落。這就是一個“著陸”的過程。只不過,硬著陸是用一種“大起大落”的方式,強行實現經濟的再平衡。其表現形式是,對前期的經濟過熱,採用“急剎車”的辦法進行“全面緊縮”,導致經濟在短時間內從過熱迅速轉向過冷,增長率大幅度降落,甚至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物價也出現顯著回落,失業現象嚴重。軟著陸則恰恰相反,緊縮政策的實施,並未導致經濟的快速大幅下滑,而是平穩下降到一個合適的比例,同時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通貨緊縮和失業。由於經濟是一個平穩下滑的過程,所以軟著陸的時間也比較長一點。
由此來看,在巨觀經濟過熱時,我們需要經濟運行的軟著陸,而不是硬著陸,以避免巨觀經濟運行的大起大落,破壞經濟中的各種均衡關係。當然,經濟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取決於政府調控的藝術和水平,這裡面的平衡關係很難把握,現實中各國多半是以硬著陸的方式實現經濟增速的回歸和通脹的降低。
以此判斷,中國經濟以何種方式安全著陸,可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從經濟增速、物價水平、就業狀況三個方面來分析。
先看短期。已經過去的2011年的信貸緊縮程度,尤其是前三季度,無疑堪比金融危機前。正因為此,加上有史以來的電力短缺及廉價勞動力減少,外國投行才作出了中國經濟存在硬著陸風險的預測。通脹的加劇似乎印證了此預測,全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達到5.4%,超過年初預定的4%的物價控制目標,特別是6~8月三個月,物價漲幅超過6%。但這是否預示著經濟增速會大幅下滑,通脹變得不可控?事情當然不是這樣的。
分季度來看,雖然2011年的經濟增速逐季走低,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全年經濟增速為9.2%,但即使取增速最低的四季度的經濟數值與一季度比,其回落的幅度也沒突破1%。因此,中國經濟儘管總體呈下滑態勢,但是一個平穩下滑的過程,這樣的降幅對中國這樣一個大的經濟體而言,根本稱不上硬著陸。
另外,儘管國內外很多學者不看好2012年的中國經濟,極端的預測甚至認為中國經濟在2012年增速可能會降到8%以下,在7.5%~8%徘徊,然而,即使中國經濟成長真的“如其所願”,也並不表明已經在硬著陸或者將要硬著陸。首先,從前述關於硬著陸的定義看,儘管7.5%的增速預示其回落幅度比上年有所擴大,但還處於硬著陸定義的邊緣,仍在可控範圍內。其次,即使經濟顯示出硬著陸的跡象,中國政府也會有很多的政策選擇來刺激經濟成長,不應小看了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
目前的經濟增速,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政府調控的結果,雖然下降的幅度有些超出其預期,但並非不可容忍,就此而言,如果經濟進一步下滑,中國政府就會進一步放鬆調控力度。從實際來看,一季度可能是中國經濟最艱難的時候,即便如此,從表示經濟成長的先行指標——物流與採購經理人指數看,進入2012年來,這一指數正在逐步好轉,重回50以內。再次,對經濟成長影響最大的是就業,人們對硬著陸的擔憂,也主要是針對就業而言的。經濟成長下滑,表明很多工廠將處於停業或倒閉狀況,這些工廠的工人將會失業。但從年初傳出的訊息看,大面積的農民工找不到工作的現象並未出現;恰恰相反,各地不斷傳來的是“民工荒”,是最低工資水平的不斷上調。
若經濟增速下滑不影響就業,再低的經濟成長也是政府樂意看到的,因為政府正好藉此時機,將在高速增長時期無法辦到的淘汰落後產能、促進產業升級的事情做好。最後,從通脹看,經濟大幅下降帶來的一個副產品是物價走低。高通脹影響的人群不僅是低收入者,還包括絕大部分中產階層,所以,在中國的具體國情下,抗通脹從來都比保增長更是政府優先處理的課題。經濟增幅下降,表明引發通脹的一些因素將大大減弱。實際物價走勢也證實了這點。從2011年7月物價創下年內6.5%的高點後,漲幅連續回落,12月份,同比只上漲4.1%。2012年1月,雖受新年和春節影響,物價有所回升,但環比也只是微幅上漲,進入二三月份,物價可能再次轉入下跌通道,通脹壓力相比上年,將大大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