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
茶馬古道形成對境熱懂臭比,西漢漢武帝時
張騫從長拔組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抵抗匈奴,開拓出的道路正是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與西方進行經濟、政治、文化拒捉酷交流的主要邀屑試陸路通道。中國人民銀行於1995—1997年連續三年發行了中國絲綢之路金銀紀念幣第1組—第3組,每組均由1枚金幣和4枚銀幣組成,銀幣選取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人文、歷史、地理等風物圖景,金幣則選取了與絲綢之路有關的古代外交家,第1組為漢代張騫,第2組為唐代玄奘,第3組為晉代法顯,以紀念他們在開闢和聯繫絲綢之路、溝通中外交流時所做出的貢獻。
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絲綢之路金銀紀念幣(第3組)一套,以銘記開闢絲綢之路的這一段歷史,從而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那段光輝歷史,該套紀念幣共5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制幣參數
幣面圖案
錢幣賞析
1/3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
1/3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幣面表現的是
法顯西行之路的中途定格。身著舊袈裟的法顯牽馬而來,因為行路艱苦,久未經打理的長須略顯凌亂,隨風飄揚,他臉頰瘦削滿面滄桑,但是眼神卻透露出堅定的府轎匙炒信心,嘴角帶笑注視遠方。法顯身後,幣面遠處風景層疊,有高聳的印度風格佛塔,也有遠山駱駝峰,這些是《
佛國記》中曾經記載的風景,更加具象地表現出了西行之路的漫漫遙遠。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商貿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商貿圖)表現的是古絲綢之路上繁盛的商業貿易。銀幣設計表現的是這樣一個場景:嘉峪關城樓前,來往於絲綢之路的貿易者正在等待入關,其中有各民族使臣,有商人,也有僧侶。古代絲綢之路上,正是他們來迴轉運各地的貨物,滿足各地的需求,締造了絲綢之路的經濟發展面貌。遼闊荒涼的戈壁下,騎著駱駝步步前行的商隊絡繹不絕。嘉峪關外,陽光下的祁連雪山聖潔耀眼。城牆下,還有商人正在設攤交易,毯子上有絲綢之路上的特色物產,涼州的草編織品、肅州的夜光杯等等。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禮佛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禮佛圖)描繪的是古絲綢之路上,漫漫沙障,立石層層,有如千佛。古道上的佛像石窟前香菸繚繞。每一個商隊中的人,包括胡人、波斯人,都要在這裡燃一炷香,俯首叩拜。幣面右側,一尊大型石窟造像,菩薩頭挽旋紋高髻,面相方圓清秀,軀體魁岸,兩肩寬厚姿態端正,表情深穩恬靜。畫面左側,商隊人物服飾多著西域裝,但也出現了戴胡帽穿漢裝的形象。這說明在古絲綢之路時代,它不僅是一個佛教中心,它同時也是一個世界陵屑勸文化相互交融的場所。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搗練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搗練圖)關注的是通過絲綢之路向外傳播的中原地區先進農業技術。幣面區分成三個部分,只海設前景是“執絹、扯絹”、後部左側是“織修、熨練”,後部右側是“搗練、絡線”,將一個完整的唐代工婦們搗練的場面呈現在方寸之間。幣面層次豐富,各部互有關聯,人物間的相互關係生動而自然。每個人物的形象生動寫實,動作細膩動人。在該枚銀幣上,既注重寫實表現古代絲綢製作工藝的技術流程,又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所反映的內容,更具有生活氣息。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宴樂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宴樂圖)表現的主題內容,是通過絲綢之路的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西域歌舞宴樂如何與中原藝術的融合呈現出來。幣面上是一個西域地區宴樂場面,廊柱上垂懸的累累瓜果,以及西域地區風格濃郁的酒壺與果盤,以及人物的服飾,都在點明其地域。畫面中央,吹拉彈唱的樂師,和曼妙起舞的舞者,引人注目。尤其是舞者,一位身著民族服裝的窈窕西域少女,她長裙飛揚,頭上一頂別致的飄帶花帽,使人物顯得更加俏麗動人。雙手托舉的舞蹈動作,將少女身段的婀娜多姿表現無遺。畫面遠景處,僕人正牽著駱駝準備修整,將故事性交代了出來。幣面上的眾多人物,有著胡服的,也有著漢裝的,將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表現了出來。
社會影響
中國絲綢之路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的1/3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讓人們認識並記住了法顯這位得道高僧和他西行求法的故事,體現了紀念幣弘揚民族文化、宣傳傑出人物事跡的發行原則。該枚紀念幣所體現出的外交家的西行壯舉,他們不畏艱險、矢志不移的精神值得人們讚揚和學習。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禮佛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禮佛圖)描繪的是古絲綢之路上,漫漫沙障,立石層層,有如千佛。古道上的佛像石窟前香菸繚繞。每一個商隊中的人,包括胡人、波斯人,都要在這裡燃一炷香,俯首叩拜。幣面右側,一尊大型石窟造像,菩薩頭挽旋紋高髻,面相方圓清秀,軀體魁岸,兩肩寬厚姿態端正,表情深穩恬靜。畫面左側,商隊人物服飾多著西域裝,但也出現了戴胡帽穿漢裝的形象。這說明在古絲綢之路時代,它不僅是一個佛教中心,它同時也是一個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場所。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搗練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搗練圖)關注的是通過絲綢之路向外傳播的中原地區先進農業技術。幣面區分成三個部分,前景是“執絹、扯絹”、後部左側是“織修、熨練”,後部右側是“搗練、絡線”,將一個完整的唐代工婦們搗練的場面呈現在方寸之間。幣面層次豐富,各部互有關聯,人物間的相互關係生動而自然。每個人物的形象生動寫實,動作細膩動人。在該枚銀幣上,既注重寫實表現古代絲綢製作工藝的技術流程,又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得所反映的內容,更具有生活氣息。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宴樂圖)
22克圓形銀質紀念幣(宴樂圖)表現的主題內容,是通過絲綢之路的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西域歌舞宴樂如何與中原藝術的融合呈現出來。幣面上是一個西域地區宴樂場面,廊柱上垂懸的累累瓜果,以及西域地區風格濃郁的酒壺與果盤,以及人物的服飾,都在點明其地域。畫面中央,吹拉彈唱的樂師,和曼妙起舞的舞者,引人注目。尤其是舞者,一位身著民族服裝的窈窕西域少女,她長裙飛揚,頭上一頂別致的飄帶花帽,使人物顯得更加俏麗動人。雙手托舉的舞蹈動作,將少女身段的婀娜多姿表現無遺。畫面遠景處,僕人正牽著駱駝準備修整,將故事性交代了出來。幣面上的眾多人物,有著胡服的,也有著漢裝的,將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表現了出來。
社會影響
中國絲綢之路金銀紀念幣(第3組)中的1/3盎司圓形金質紀念幣讓人們認識並記住了法顯這位得道高僧和他西行求法的故事,體現了紀念幣弘揚民族文化、宣傳傑出人物事跡的發行原則。該枚紀念幣所體現出的外交家的西行壯舉,他們不畏艱險、矢志不移的精神值得人們讚揚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