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十年來,該會舉辦了五次全國性學術討論會,參與籌辦哈爾濱國際紅樓夢研討會。截至目前為止,先後有遼寧省、黑龍江省、江蘇省、上海市、貴州省成立了分會;山西省成立了高等學校紅樓夢分會;浙江平湖縣、上海松江縣還成立了縣級紅學會。在該會組織和推動下,中國《紅樓夢》研究隊伍有了迅速的發展,學術研究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海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日益增多,為繁榮我國古典文學研究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中國紅學會(新浪部落格圈):
本部落格圈由鄧肖達先生一手建立起來,鄧肖達先生為了中國的紅學事業,特在新浪部落格里建立此部落格圈,為招納廣大愛好紅樓夢的朋友聚到一起。在這裡,沒有什麼對和錯,只要您有足夠的理由來闡述您的觀點,那么您就是最棒的。鄧肖達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紅樓夢是屬於全人類的,紅學不止是只讓紅學家研究的,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對紅樓夢的簡介,有歧義可以討論,互相學習,互相進步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我們研究紅學是為了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讓世界人看到中國的文化成就。有了了解,我們才能更好的和世界交流。為構建和諧社會,加強我們同世界文化的交流,我們必須把《紅樓夢》至高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開發出來。我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中國紅學會(新浪部落格圈),同樣希望更多的批評和建議。
主要職責
會章規定其任務是:
(1)鼓勵會員努力學習並運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積極從事紅樓夢學術研究、教學和編輯出版工作。
(2)根據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組織會員開展學術討論,活躍學術思想,提倡實事求是、謙虛謹慎的學風。定期舉辦全國性的《紅樓夢》學術討論會。
(3)利用各種方式,加強同台灣省、 港澳地區紅學家們聯誼,促進中外紅學界的交流。參與籌辦國際性的《紅樓夢》研究會。
理事成員
第一屆大會選舉吳組緗為會長,馮其庸、
李希凡、張畢來、陳毓羆為副會長,馮其庸兼任秘書長。聘請茅盾、王崑崙為名譽會長,俞平伯、顧頡剛、吳世昌、
周汝昌、楊憲益、王朝聞、啟功為顧問。
2010年8月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國紅學會理事會。
名譽會長:馮其庸 李希凡
顧 問: (以姓氏筆劃為序)
鄧紹基 石汝昌 劉世德 吳新雷 張錦池
陳毓羆 周汝昌 林冠夫 胡文彬 袁世碩
郭豫適 梅 節 蔡義江
會 長: 張慶善(法人代表)
副 會 長: 孫 遜 孫玉明 梅新林 沈治鈞
秘 書 長: 孫偉科
副秘書長: 張 雲 何衛國 任曉輝
常務理事: (以姓氏筆劃為序)
丁維忠 卜 鍵 馬瑞芳 王 平 王人恩
任少東 任曉輝 關四平 呂啟祥 孫 遜
孫玉明 孫偉科 朱淡文 何衛國 張 俊
張 雲 張書才 張慶善 李文柏 杜春耕
楊光漢 沈治鈞 鄒玉義 陳大康 陳熙中
周 雷 周思源 林正義 林建超 俞道慶
段江麗 段啟明 洪 壽 趙建忠 饒道慶
凌解放 梅新林 夏 薇 顧鳴塘 曹立波
紅學會研究誤區
《紅樓夢》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塊瑰寶。人們喜歡她,熱愛她,不斷地閱讀她、研究她。在不斷地學習和研究中產生了種種疑問:《紅樓夢》的作者是誰?增刪者又是誰?成書於什麼年代?後四十回是誰著的?創作主題是什麼?時代背景又是什麼?種種疑問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由於有關《紅樓夢》的資料極其稀少,部分紅學專家在研究中得出了一些錯誤的結論,誤導了紅樓夢的愛好者,使人們得出《紅樓夢》研究是理不清的頭緒、打不完的口水仗的認象。事實並非如此。
這些錯誤的論點是:
一、他們不知道曹雪芹是化名,而誤將乾隆時期一位同敦誠、敦敏、張宜泉熟悉的,與《紅樓夢》毫不相干的,真名實姓叫曹雪芹的落魄文人誤斷為《紅樓夢》的作者。
二、他們找到一個乾隆時期的曹雪芹後,就毫無根據地將文本和批語中的紀年誤斷為乾隆紀年,進而誤斷《紅樓夢》成書於乾隆年間。
三、他們將只承認是《紅樓夢》增刪者的康熙朝的曹雪芹,誤斷為《紅樓夢》的作者。
四、他們毫無緣由地將《紅樓夢》後四十回著作權,給了連自己都不承認是作者的高鶚。
五、他們將乾隆時期與曹寅毫不相干的曹雪芹,同曹寅聯繫起來,將《紅樓夢》做為曹寅家事來研究,而且還美其名為“曹學”。
這些錯誤的論點來源於胡適先生的《紅樓夢考證》。胡先生髮現一位乾隆時期的曹雪芹後,在沒有任何堅實證據支撐的情況下,論定此曹雪芹就是《紅樓夢》的作者。之後,他得到了甲戌本《紅樓夢》。甲戌本的文本和批語可證明《紅樓夢》是寫康熙朝的人和事,作者和批者都是同時期的人。具有深厚文學功底的胡適先生理應對此有準確的理解和把握。但他不但沒有修正自己的錯誤,還將世間孤本甲戌本《紅樓夢》秘藏了近半個世紀之久。當時的人看不到這本最重要的善本而無法發現胡先生的錯誤,沿用胡先生的觀點一直至今。甲戌本《紅樓夢》公開發表後,人們發現了《紅樓夢考證》的錯誤。一些人對此不甚了解,仍然沿著舊路頑強地捍衛著上述錯誤的論點。
《紅樓夢》研究的質變,必須突破以下誤區:
一、 突破胡適先生乾隆紀年的誤區;
二、 突破將曹雪芹、棠村、脂硯等化名當做真名實姓研究的誤區;
三、 突破高鶚續書的誤區;
四、 突破將抄本當做稿本研究的誤區;
五、 突破不相信文本和批語的“大膽假設”、“猜笨迷”的誤區。
以上這些觀點的形成,是在充分研究文本和批語的基礎上,又結合一些有關文獻和研究資料形成的。很多觀點都是建立在《紅樓夢》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之上。這些觀點雖然初具雛形,仍然很不成熟,只是提供一個新角度去審視《紅樓夢》罷了。深切地企盼“紅學”同仁的批評和指正,以利於“紅學”研究沿著正確軌道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