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

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

《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是2016年12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鑑類工具書,由唐領余、毛禮米舒軍武、李春海、沈才明、周忠澤編著。

該書系統總結了中國第四紀化石孢粉類型和各區域代表性孢粉類型鑑別特徵。全書分為三章:第一章綜述了中國各區域現代植被和第四紀植被史,主要是為了讓讀者能夠便捷了解中國不同地區植被演化歷史,認識主要孢粉科屬在第四紀孢粉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章總結了中國各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類型特徵,並對易混淆的常見孢粉類型形態特徵進行了鑑別對比,歸納了實用鑑定要點;第三章編制了中國各區域的孢粉圖版及其說明,按照植物系統分類系統及科一級字母順序依次排列製作成圖版合計409幅,包括300餘科,近1000屬植物孢子與花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
  • 外文名:An Illustrated Handbook of Quaternary Pollen and Spores in China
  • 作者:唐領余、毛禮米、舒軍武、李春海、沈才明、周忠澤
  • 題材:第四紀孢粉
  • 語言:中文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頁數:620 頁
  • 字數:890千字
  • ISBN:9787030505682
  • 類別:圖鑑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CIP核字號:2016268011
成書過程,編寫背景,編寫情況,出版工作,內容說明,書籍目錄,衍生版本,作者簡介,

成書過程

編寫背景

孢粉學是第四紀研究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植物的孢子、花粉形態和分類,並進行孢粉分析。孢粉分析是研究過去植被變化、氣候變遷及人類活動對植被影響等方面的關鍵手段,它在古生態學和全球變化研究中充當關鍵角色。當今全球變暖趨勢日益明顯,這與人類活動導致的增溫效應具有直接的聯繫。因此,模擬和預測氣候和生態環境的變化對於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孢粉分析手段在過去全球變化(主要是第四紀研究)研究中為理解氣候和環境變化、探索其動力機制、預測未來演變趨勢提供了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作用。
第四紀孢粉學研究的基礎是植物花粉形態學研究及鑑定,過去幾十年,王伏雄、張金談、黃增泉、席以珍和張玉龍等老―輩學者提供的現代植物孢子和花粉圖版為中國第四紀孢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是,某些孢粉在埋藏過程中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形態可能發生變化,導致鑑定困難甚至產生偏差,尤其是鑑定標準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直接影響了鑑定的準確性,進而影響古植被重建的質量。特別是對於初學者,按圖索驥很容易產生鑑定誤差。筆者從事第四紀孢粉研究工作幾十年,深刻認識到非常有必要為初學者和相關研究人員提供沉積物中的孢粉圖版作為鑑定參考。為此,筆者從2005年就開始收集整理已研究或發表的資料和照片,歷時數年完成了這本圖鑑的編撰。

編寫情況

自該書開始編寫以來,得到了中國國內孢粉學界的關心和支持,許多同行積極提供孢粉顯微照片,呂新苗、馬慶峰、潘安定、張文超、陳雪梅、徐德克、戴璐等提供了部分花粉顯微照相照片,使圖鑑的內容更加充實;在菊科花粉分類上,張小平教授給予多次指導使菊科分出多屬,豐富了圖版的內容;在圖版編排過程中方伊曼、楊春蕾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使圖版排版工作順利完成;另外,馬春梅、方伊曼、趙永濤、李永飛、楊寧、趙琳、崔安寧、李冰、樊曉羿、卓二軍、蔡曉敏、嚴永耀等在提供資料、參與編輯、繪圖或文字輸入等方面給予了幫助,他們的大力協助,使該書編寫得以順利完成。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及周志炎院士給予了支持和鼓勵,並獲得科學技術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013FY113000)及973項目(2012CB956103)資助。

出版工作

2016年12月1日,《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出版工作人員
責任編輯
責任校對
責任印製
封面設計
孟美岑、胡曉春
何艷萍
肖興
黃華斌

內容說明

該書所收集的第四紀孢子花粉資料和照片,絕大部分為筆者多年來進行第四紀孢粉研究工作時積累的材料,少部分化石孢粉或現代花粉照片由同行提供,如呂新苗、馬慶峰提供了一些西藏湖泊全新世花粉照片;潘安定、張文超、陳雪梅提供了部分乾旱半乾旱地區的現代花粉照片。經過10年的工作,筆者集中整理編排了中國第四紀地層常見的孢粉類型顯微照相圖版。考慮到中國地域遼闊,植被類型複雜,植物種類繁多,相似的形態在不同區域可能屬於不同植物種類,該書按照西北、北方、東南、華南和西南五個大區編排孢粉顯微照相圖版,並對這些區域的現代植被和第四紀植被史做了簡要概述,還重點敘述了各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類型、特點以及常見孢粉種類的鑑定形態特徵。就廣義的孢粉學而言,其研究對象應包括所有孢子植物,即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及蕨類植物的孢子的形態研究。十多年來大量第四紀湖相沉積孢粉研究中,已將淡水藻類個體數與花粉百分含量或濃度同時列入孢粉研究對象,分別進行古植被與古環境探討,如盤星藻個體數與花粉濃度同時在孢粉圖式中出現,綜合討論湖泊沉積環境。因此,將已發現的淡水藻類植物孢子形態及孢子顯微照片,一併編入該書。
該書共分三章,第一章為中國各地區現代植被和第四紀植被概述,重點敘述了各地區更新世以來古植被與古氣候的演變歷史;第二章介紹該圖鑑中所列出的各地區主要第四紀孢粉類型及其特點,並對不同地區常見孢粉種類的鑑定要點進行對比和鑑別比較,對具地區特點的孢粉科屬形態進行了較詳細的形態特徵描述;第三章為中國各地區孢粉顯微照相圖版及圖版說明。每個地區的植物孢粉顯微照片按植物分類系統,先後以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依次排列,編制彩色圖版409幅。其中西北地區圖版63幅,包括蕨類植物孢子7科、裸子植物花粉3科和被子植物花粉54科;北方地區圖版63幅,包括藻類植物孢子5科、苔蘚植物孢子1科、蕨類植物孢子9科、裸子植物花粉4科和被子植物花粉61科;東南地區圖版108幅,包括藻類植物孢子6科、苔蘚植物孢子2科、蕨類植物孢子23科、裸子植物花粉6科和被子植物花粉117科;華南地區圖版44幅,包括蕨類植物孢子18科、裸子植物花粉3科和被子植物花粉69科;西南地區圖版131幅,包括藻類植物孢子10科、苔蘚植物孢子6科、蕨類植物孢子23科、裸子植物花粉4科和被子植物花粉85科。該書所列孢粉科屬,是根據現代植物孢粉形態,依據現代植物自然命名法命名的。由於大量的現代植物花粉形態出版物對所列花粉均進行了形態特徵(包括術語)描述,加上該書的讀者對象都熟悉有關孢粉的形態特徵及其名詞術語,故該書沒有對所列科屬的孢粉形態進行一一描述,僅對各地區常見的、有地區特色的孢粉類型進行了鑑定特徵說明和形態描述。如重點對西北地區的乾旱和半乾旱植物花粉類型(如蒺藜科、菊科、胡頹子科、傘形科等)進行相似屬的鑑定特徵比較和形態描述;重點對北方地區的樺木科各屬進行形態檢索和描述,對松屬、冷杉屬、雲杉屬3屬化石花粉形態特徵進行了比較;重點對東南地區殼斗科各屬進行形態檢索和特徵描述以及對熱帶-亞熱帶幾個難以區分的科的化石花粉進行對比(如冬青科、衛矛科和木犀科;漆樹科、五加科和芸香科);重點對華南地區紅樹林樹種的海桑科、紅樹科進行較詳細的形態描述;重點對西南地區松科各屬進行比較鑑別。
該書孢粉觀察所用顯微鏡是Carl Zeiss和Olympus生產的研究級顯微鏡,均配備了光學解析度較高的半復消色差物鏡(常用到的有40倍、60倍和100倍)。孢粉圖像採集由普通數位相機和顯微鏡專配的高像素CCD來完成,多數情況下使用數位相機在40倍或60倍物鏡下照相,有些孢粉類型則在100倍油鏡下照相,獲得了花粉外壁表面的清晰紋飾。CCD圖像採集的比例尺容易線上直接獲取,而普通數位相機則通過手動拍出相應物鏡下的測微尺,並保證數位相機的像素不變,通過後期編輯,將比例尺批量地添加到對應的圖片中。
孢粉的準確鑑定取決於所能觀察到的形態信息量的多少,一般情況下,鑑定人員都希望能觀察到孢粉的不同面(比如極面、赤道面)、不同角度、不同聚焦層面(比如上焦面、光切面、下焦面),因此,孢粉形態的工具書里都會儘量多展示不同角度拍攝的同一種類的孢粉照片,筆者在該書里也同樣為同一種類的孢粉提供了數張圖片,便於讀者對比與鑑別。孢粉的大小信息也是鑑別的參考依據之一,而不同孢粉的相對大小則可以在一個圖版上體現出來,所以該書的每一幅圖版基本上使用單個比例尺度,這樣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孢粉類型的相對大小。有些較大的孢粉,有時為了排版上的美觀,則直接在相應的圖片上標出不同的比例尺。
為了便於讀者快速查找,該書特意把孢粉的文字說明放置於圖版下方,分別列出相應照片號碼代表的科屬或種名(包括中文和拉丁文學名)及重要屬種的產地,以增加可讀性。每個地區的孢粉顯微照片均按藻類植物孢子、苔蘚植物孢子、蕨類植物孢子、裸子植物花粉和被子植物花粉順序排列,在每一類型孢粉內,按科名的拉丁名字母順序排列,同一科內基本上按屬的拉丁名學名的首字母順序排列,個別圖版考慮到圖形排版的美觀或版面問題,屬名的排序稍作了調整,但不影響在同一科內快速查找不同的孢粉類型。凡寫有種名的照片均為現代花粉,在種名前寫有cf.的為化石花粉的相似種;有的化石花粉因化石保存及照片不清晰等種種原因不能鑑定到屬,就定為“××科未定屬”。該書所編入的顯微照片絕大部分是光學顯微照片,少部分為電子掃描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照片,在圖版說明的序號後分別註明SEM或LCS照片。另外,由於殼斗科的櫟屬(Quercus)花粉種類較多,當前還不能鑑定到種,但可以區分常綠和落葉的兩類,該書敘述時將常綠櫟用Quercus(E)、落葉櫟用Quercus(D)表示。還要說明的一點是,該書在介紹各地區植被史的敘述中對年代單位沒有進行統一校正,直接引用原作者標註的C測年單位“年代/ka BP”,或校正年代“年代/cal.ka BP”。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現代植被與第四紀植被概述
一、 西北地區 唐領余 沈才明 (2)
(一)現代植被概況 (3)
1.新疆東部戈壁荒漠植被 (3)
2.柴達木盆地極端乾旱荒漠灌叢植被 (3)
3.河西走廊乾旱荒漠灌木和半灌木植被 (3)
4.黃土高原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過渡區森林草原或松櫟林 (4)
(二)第四紀植被概述 (5)
1.青海地區早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5)
2.藏北高原全新世草原/草甸植被演替 (9)
3.黃土高原晚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11)
4.新疆地區早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13)
二、 北方地區 唐領余 李春海 (21)
(一)現代植被概況 (21)
1.東北地區溫帶針闊葉混交林和草甸草原 (21)
2.遼河下游平原、華北平原和晉南關中河谷櫟林、油松林和灌叢草原 (23)
(二)第四紀植被概述 (26)
1.華北地區早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26)
2.東北地區早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30)
三、 東南地區 舒軍武 唐領余 (36)
(一)現代植被概況 (36)
(二)第四紀植被概述 (39)
1.湖北地區中更新世以來植被演替 (39)
2.長江下游平原地區晚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41)
3.福建沿海地區末次冰期以來森林植被演替 (45)
4.台灣中部更新世以來植被與環境 (47)
四、 華南地區 毛禮米 唐領余 沈才明 (52)
(一)現代植被概況 (52)
1.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部的亞地帶植被 (52)
2.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地帶植被 (52)
3.熱帶半常綠季雨林和熱帶季節雨林 (53)
(二)第四紀植被概述 (55)
1.珠江三角洲及潮州平原等地區更新世以來孢粉記錄的植被 (58)
2.雷州半島晚更新世以來及海南島全新世的植被與氣候 (61)
3.南海海域晚第四紀植被與氣候的海洋孢粉記錄 (66)
4.香港地區晚更新世以來孢粉記錄的植被 (73)
五、 西南地區 舒軍武 唐領余 沈才明 (74)
(一)現代植被概況 (74)
1.雲貴、川西高原地區常綠闊葉林植被 (74)
2.藏東南地區針葉林為主的植被 (75)
(二)第四紀植被概述 (76)
1.滇西北地區第四紀植被 (76)
2.滇西、滇中南地區第四紀植被與季風氣候史 (77)
3.川西地區中更新世以來植被 (83)
4.貴州地區第四紀植被與環境 (86)
5.西藏東南部晚更新世以來植被與季風氣候史 (86)
第二章 中國各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種類及特點
一、 西北地區 唐領余 毛禮米 (94)
(一)西北地區第四紀孢粉種類 (94)
(二)西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類型鑑定特徵 (95)
1.菊科花粉主要類型的鑑定特徵 (95)
2.蒿屬、檉柳屬、霸王屬花粉鑑定特徵 (98)
3.鼠李屬、沙棘屬、胡頹子屬花粉鑑定特徵 (98)
(三)西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形態描述 (100)
1.西北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的顯微照片 (100)
2.西北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的形態描述 (100)
二、北方地區 唐領余 (103)
(一)北方地區第四紀孢粉種類 (103)
(二)北方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類型鑑定特徵 (104)
1.松科各屬花粉形態特徵檢索和鑑定特徵比較 (104)
2.樺木科各屬花粉形態的鑑別特徵 (105)
3.柳屬與十字花科花粉形態鑑別特徵對比 (106)
4.毛茛科與唇形科三溝型花粉鑑別特徵 (107)
(三)北方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形態描述 (108)
1.北方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的顯微照片 (108)
2.北方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的形態描述 (109)
三、東南地區 唐領余 舒軍武 (111)
(一)東南地區第四紀孢粉種類 (111)
(二)東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類型鑑定特徵 (112)
1.殼斗科花粉形態鑑定特徵 (112)
2.殼斗科幾個常見屬化粉形態檢索表 (112)
3.殼斗科兒個常見、易混淆屬花粉形態鑑別特徵比較 (113)
4.熱帶一業熱帶地區幾種常見、不易區別的花粉形態鑑別特徵 (114)
(三)東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形態描述 (115)
1.東南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的顯微照片 (115)
2.東南地區第四紀主要花粉的形態描述 (115)
四、華南地區 毛禮米 唐領余 (119)
(一)華南地區第四紀孢粉種類 (119)
(二)華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類型鑑定特徵 (119)
1.海桑屬現代植物分布、古植物地理與花粉形態鑑定特徵 (120)
2.紅樹科現代植物分布、古生態學研究意義與花粉鑑定特徵 (123)
(三)華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形態描述 (125)
1.華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的顯微照片 (125)
2.華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的形態描述 (125)
五、西南地區 唐領余 舒軍武 (133)
(一)西南地區第四紀孢粉種類 (133)
(二)西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類型鑑定特徵 (134)
1.西南地區松科植物分布及花粉特徵 (134)
2.松科花粉檢索表 (134)
(三)西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形態描述 (135)
1.西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的顯微照片 (135)
2.西南地區第四紀主要孢粉的形態描述 (135)
第三章 中國各地區第四紀孢粉圖版及說明
一、西北地區 唐領余 毛禮米 (140)
蕨類植物孢子圖版1~3 (141~143)
裸子植物化粉圖版3~10 (143~150)
被子植物花粉圖版11~63 (151~203)
二、北方地區 唐領余 李春海 (204)
藻類植物孢子圖版1~3 (205~207)
苔蘚植物孢子圖版4 (208)
蕨類植物孢子圖版5~9 (209~213)
裸子植物花粉圖版9~24 (213~228)
被子植物花粉圖版25~63 (229~267)
三、東南地區 唐領余 周忠澤 舒軍武 (268~269)
藻類植物孢子圖版1~5 (270274)
蕨類植物孢子圖版5~16 (274~285)
裸子植物花粉圖版17~24 (286~293)
被子植物花粉圖版25~108 (294~377)
四、華南地區 毛禮米 唐領余 舒軍武 (378~379)
蕨類植物孢子圖版1~6 (380~385)
裸子植物花粉圖版7~9 (386~388)
被子植物花粉圖版10~44 (389~423)
五、西南地區 唐領余 李春海 沈才明 (424~425)
藻類植物孢子圖版1~11 (426~436)
苔蘚植物孢子圖版12 (437)
蕨類植物孢子圖版13~40 (438~465)
裸子植物花粉圖版41~69 (466~494)
被子植物花粉圖版70~131 (495~556)
參考文獻 (557)
拉丁學名索引 (580)

衍生版本

英文版
書名(封面)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ISBN
Atlas of Quaternary Pollen and Spores in China
唐領余等
科學出版社
2019年11月
9787030624345
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
中國第四紀孢粉圖鑑(英文版)

作者簡介

唐領余,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孢子花粉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植被調查和湖泊鑽孔岩芯第四紀孢粉分析研究工作,是中國第四紀孢粉學術帶頭人之一。
毛禮米,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研究方向:基礎孢粉學(孢粉形態學、孢粉傳播與沉積);套用孢粉學(紅樹林孢粉學、紅樹林植被歷史與古生物地理,第四紀植被、環境與氣候變化)。
舒軍武,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探索史前稻作農業生態環境背景、全球氣候變化、新生代孢粉地層學等研究。
李春海,男,1969年生,理學博士,副研究員。2003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學位。2004—2006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並留所工作。主要從事古植被與古生態研究工作。
沈才明,博士,雲南師範大學地理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古生態學、古氣候學與全球變化。
周忠澤,中共黨員,安徽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植物系統與進化生物學、植物生物地理學、生物地質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