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小史

中國科技小史

《中國科技小史》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科技類的讀本,本書以流暢的筆調敘述了中國社會從遠古到今天所產生的科技成果,考察了產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社會條件,分析了許多科技成果的歷史作用。細心通讀之後可以發現,本書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以科學技術為經,以政治、經濟、教育、軍事、文化、哲學和中外關係等複雜因素為緯,以歷史坐標為序,以作者的敘述和思考為梭,織成的一幅結構精緻、色彩斑斕的中華文明史圖像。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科技小史
  • 作者:王鴻生
  • ISBN:7-300-06046-3
  • 類別自然科學 > 科技史
  • 頁數:338頁
  • 定價:¥23.80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0-30
  • 裝幀:平裝
  • 開本:小16開
  • 字數:330千字
簡介,引言,目錄,

簡介

本書以流暢的筆調敘述了中國社會從遠古到今天所產生的科技成果,考察了產生重大科技成果的社會條件,分析了許多科技成果的歷史作用。細心通讀之後可以發現,本書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以科學技術為經,以政治、經濟、教育、軍事、文化、哲學和中外關係等複雜因素為緯,以歷史坐標為序,以作者的敘述和思考為梭,織成的一幅結構精緻、色彩斑斕的中華文明史圖像。

引言

中華文明主要是由中華民族創造的一支文明。民族特有的先天稟賦,東亞的地理位置和山川氣候,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植物和動物種類,相鄰近民族之間的影響等,都給它塗上了一層特殊的色彩。
在世界所有的古文明中,中國的農業文明表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從產生之後就連續地貫穿了人類的全部歷史,而另幾支古文明都先後在與不同人種的生存交匯中分化或發展成為與原來面貌大不相同的東西。由於這種獨一無二的相對連續性,漫長的中國古代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孕育了無數燦爛的技術、文化和科學成果,這片土地成了古代世界重要發明和發現的故鄉。在人類社會從古代向近代過渡的過程中,這裡的發明和發現曾穿過西北方戈壁沙漠間的蜿蜒商路,經過喜馬拉雅山谷中的崎嶇山道,通過南海到印度洋以遠的海上航路,隨著蒙古高原上籠罩亞歐的戰爭風雲以及和平時期來往的遷徙人群等,向西傳播,為歐亞大陸的歷史推進提供了眾多不可或缺的技術條件。
然而,當近代文明首先在西方崛起之後,世界上最綿長的東方古中國文明之輪卻因為深深的歷史舊轍和傳統的阻滯力而徘徊不前。最古老、最龐大的東方帝國在邁向現代化的過程中經歷了最痛苦的掙扎。終究,中華文明的體系並沒有在強勁的外部衝擊下解體,中國社會在內憂外患中依然艱難地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演進。中國人自近代以來接受了西方文明中許多進步的東西,尤其是科學和技術,同時也摒棄了傳統文化中許多東西,一種新的文明正在逐步產生。
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在蘇聯援助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工業化的過程,並且依靠自力更生在石油事業、原子武器研製、運載火箭技術以及生物科學領域內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電子技術又取得了迅速的進展,在生物技術、載人航天技術等方面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中華文化在面對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西方文化衝擊時重新表現了其兼容性和創生能力;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成分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得到發揚光大;中華文明正在高科技時代潮流的衝擊中經歷著一場重新塑造。
古代中國人所表現出的智慧和創造力曾對今天這個世界的形成發生過極其重要的影響。今天,中國經濟正在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增長,科學技術在中國社會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和增強。在21世紀,約占世界1/4人口的中國的發展,依然對世界歷史的進程發生著相當重要的影響。顯然,對當代中國人來說,了解和理解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所表現出的智慧和創造性,了解科學技術在中華文明土壤中的生長發育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目錄

第1章 古華夏文明(從遠古到公元前222年)
考古學和傳說中的遠古歷史
黃帝時代的發明和炎黃文化
禹夏文明
銅器和甲骨文明
革命、天命和天文學
西周的社會、科技和歷史
鐵器時代的技術革命
技術革命時代的社會革命
諸子百家
世界同期透視
第2章 強秦雄漢(公元前221—公元220)
和平中的暴力革命
萬里長城
漢朝的歷史振盪
王朝起落中的技術
西通絲路
國家統一和思想統一
造紙術
退一步進兩步的科學
世界同期透視
第3章 分立的三國兩晉南北朝(220—580)
玉甌金瓶的裂分
長城的缺口
戰亂時代的技術
動盪時代的教育、取仕和思想潮流
歷史夾縫中的科學
世界同期透視
第4章 隋唐帝國和五代十國(581—959)
隋代的歷史刻痕
騰躍的強龍
多民族帝國的開放
新地主和新氣象
科舉制
繁榮帝國的文化技術
國家學校中的科學
算學的總結和發展
占星術和天文學
朝廷重視的醫學
煉丹術和煉丹爐中的發明
龐大帝國的地理知識
強龍弱尾
世界同期透視
第5章 對抗的宋遼夏金(960—1278)
政治的新格局
火藥
航海和指南針
活字印刷術
紙幣的發明
宋朝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
宋代的思想家
遼國興衰中的技術
金的盛衰和科學技術
西北方的西夏
世界同期透視
第6章 一統大元(1279—1368)
天時和歷史命運
北方之馬力,中原之技巧
下馬治天下
與中亞交匯的學術
元朝的政治及其後果
世界同期透視
第7章 躑躅前行的明朝(1368—1644)
退步後的進步
皇權問題
八股取仕
重修長城和改進火器
皇家宮殿和私家花園
政治遠航和海外貿易
經濟、技術的進步和困境
思想的兩極
舊知識和新知識
中西合流的科學趨勢
世界同期透視
第8章 在發展中落後的清朝(1644—1840)
清朝前期的政治、經濟和人口
思想統治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相對落後
傳教士和西方的知識
乾嘉學派
在海洋的挑戰面前
第9章 大清帝國和近代世界(1840—1911)
強暴和落後的較量
師夷之長技以制夷
武器和軍隊
西學東漸的節奏
西方的技術和東方的觀念
巨龍轉身難
鐵路最初在中國
第10章 步履維艱的中華民國(1912—1949)
艱難的革命
教育救國夢
科學家的獨立組織
工業、教育和社會的新生力量
民主和科學
白話文運動
國際事件對中國的影響
軍閥的舊思想和軍隊的新技術
新革命和舊結局
國統十年的戰爭、政治、經濟和教育
科研機構和科技隊伍
民族危亡的考驗和抗戰時的科學技術
歷史的轉折
第11章 前進中的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以來)
新時代的開始
科學為人民服務
海外學者、留學生的西來東往
學習蘇聯的先進科技
新教育方針和新教育
工人的技術創造精神
知識分子改造問題
科學規劃的歷程
通信和交通網的延伸
民用工業的發展
地質學和石油工業
核武器的研製
火箭、飛彈和航天技術
飛機、艦船和常規武器
傳統學科的新進展
“文化大革命”對教育和科研的影響
教育和科技界的撥亂反正
經濟、科技和教育體制的改革
對外開放和中外科技交流
新技術革命的衝擊
人文社會科學的復甦
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台港澳地區的科技簡況
海外華人中的科技專家
展望明天的中華科技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