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典籍會議是由國內外學者發起的,向全球有志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典籍研究、整理、保護、譯介工作的學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技典籍國際會議
- 發起者:國內外學者
中國科技典籍會議是由國內外學者發起的,向全球有志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典籍研究、整理、保護、譯介工作的學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
中國科技典籍會議是由國內外學者發起的,向全球有志於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典籍研究、整理、保護、譯介工作的學者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歷屆會議分別于山東淄博(1996年)、德國柏林(Berlin, 1998年)、德國圖賓根(Tü...
《中國科技典籍研究-第三屆中國科技典籍國際會議文集》是2010年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華覺明。內容介紹 第三屆中國科技典籍國際會議於2003年3月31日至4月3日在德國的圖賓根大學舉行。在此之前,這個系列的國際性學術會議已經...
國際會議,主要是指數國以上的代表為解決互相關心的國際問題、協調彼此利益,在共同討論的基礎上尋求或採取共同行動(如通過決議、達成協定、簽訂條約等)而舉行的多邊集會。發展背景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國際會議已日益成為世界各國進行...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共同發起了系列的“中國科學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國際研討會”,為中國科技史學者創造了多學科的國際交流平台。然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柏春表示,這兩個綜合性的國際會議...
2015年9月3日至5日,第六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ChinaNANO 2015)在北京舉行。這是繼2005、2007、2009、2011、2013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之後,第六次舉行的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盛會。相關活動 在3天的會期中,共有7位世界一...
國際工程與技術科學院理事會是國際工程科技界最重要的國際組織,由世界各國的工程院組成,以促進世界各國通過工程科技進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為宗旨。這次大會是該理事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工程院攜手為各界人士搭建的探討全人類幸福與福祉...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change 簡稱 CISTE ),原名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根據《中央編辦關於中國科協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調整的批覆》(中央編辦復字【2015】82 號), 中國國際科技會議中心現已更名為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是中國...
第六屆中國國際納米科學技術會議是於2015年9月3-5日在北京舉辦的國際會議。會議主題 碳納米材料、 無機納米材料和金屬有機骨架材料 自組裝和超分子材料、 納米複合材料及套用、 能源與環境納米技術、 納米光子與光電子技...
在過去的一年裡,學會召開了國際中國科技史會議、數學史和少數民族科學史方面的會議。2004年8月5日至7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主辦的第十屆國際中國科學史會議在哈爾濱舉行。會議主題是...
第四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暨IEEE PES智慧樓宇、負載和客戶支持系統衛星技術委員會(中國)學術年會2022年12月10日線上上開幕。主辦單位 本次大會由IEEE PES 智慧樓宇、負載和客戶支持系統衛星技術委員會(中國)、重慶大學、華南理工...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得到了國際純物理和套用物理學會(IUPAP)以及基金委、科學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的贊助。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75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中國代表106人(含港、台地區代表4人)。ICRC2011是第...
倡議發布活動得到多個國際科技共同體的積極回響,目前已有百餘家國際國別組織、國內外高校以及知名專家支持倡議發布。亮點四:發布重磅成果,引領前沿科技創新方向。論壇繼續發布“2022年度人類社會發展十大科學問題”,科技導報社聯合《中國科學...
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創辦於1998年,當時定名為“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從2002年第五屆起正式更名為科博會,迄今已連續舉辦22屆,逐步打造成集綜合活動、展覽展示、推介交易、論壇會議、網上展示推介“五位一體”的活動架構...
(二)國外代表人數在150人以下的國際科技會議由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及事業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畫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主管部門,中國科協、中央直屬企業、行業協會等單位自行審批,但需報科學技術部備案;(三)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