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根據1956年周總理的指示在蘭州設立的原子核科學研究基地,其前身為1957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蘭州物理研究室,1962年與二機部 “613工程處” 合併,使用現名至今。

近代物理所的定位是重離子科學和先進核能技術研究,目標是建成在國際上有重大影響的重離子科學研究中心和國際先進核裂變能技術研發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有:先進加速器技術研究、原子核物理、強子物理、核天體物理核化學放射化學、ads散裂靶研究、先進反應堆研究、高離化態原子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重離子治癌研究、重離子輻照材料研究、輻照生物效應研究、核輻射探測器及核電子學研製等。

截至2014年12月,近代物理所共有在職職工89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設有2個一級學科和1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一級學科和3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機構簡稱:近代物理所
  • 成立時間:1956年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所長肖國青
  • 博士後流動站:2個
  • 博士點:3個(2個一級+1個二級)
  • 碩士點:9個(2個一級+3個二級+4個專業)
  •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南昌路509號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 專職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屬性: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2001年)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合作交流,設施資源,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標識,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6年,開始籌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1957年春季,著名核物理學家楊澄中先生帶領從中國科學院原物理研究所選調的20多名科技人員來到蘭州,與甘肅省委調配的黨政幹部一起,成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物理研究室,以原子核物理研究為重點,同時開展核技術套用研究,培養核科技人才和隊伍。
1958年6月13日,當時的第二機械工業部(簡稱“二機部”)抽調了若干名工程技術人員,在蘭州設立了“中國科學院613工程處”,負責1.5米回旋加速器的建造工程,代號為“613工程”。
1962年1月,中國科學院和二機部決定將蘭州物理室和613工程處合併,成立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隸屬二機部。
1963年,研究所開始利用400keV高壓倍加器開展快中子物理和輕核反應兩方面的研究工作。
1965年,研究所600keV高壓倍加器建成投入使用。隨後還設計建造了15~50keV和40~150keV高壓倍加器。1965年底,二機部下達了“從核燃料廢水中分離裂變稀土元素的工藝流程研究”任務,即回收Pm等同位素的工藝流程。
1970年2月,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擔了二機部下達的“回收核燃料後處理工藝中的廢磷酸二丁酯——煤油”的任務,放射化學研究人員採用急驟蒸餾法,並自行設計製造了精餾塔和膜式電預熱器,經過反覆試驗,使回收率達90%~96%。
1973年3月,為了加強基礎科學研究,根據周恩來總理批示的檔案,近代物理研究所由二機部劃歸中國科學院,確定以低能重離子核物理為主要研究領域,同時積極開展重離子套用研究。
1979年,楊澄中所長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81年,楊澄中申請了核物理和加速器專業的學位授予點。
1988年12月,由近代物理研究所負責設計建造的國家“七五”重大科學工程分離扇回旋加速器建成並投入運行。1988年底,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正式投入運行,使近代物理研究所的重離子核反應研究從低能區為主轉入以中能區為主,開始了熱核性質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1990年10月,經中科院批准,成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籌備委員會”,在籌備期間先按照中科院開放實驗室辦法進行管理。
1991年8月,國家計委批准成立“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向國內外開放。
2001年,加入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二期序列。
2007年12月,國家“九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建成並投入運行,2008年7月通過國家驗收。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4年12月,研究所有在職職工898人,其中科技人員789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8人、 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26人,有中國科學院 “百人計畫” 入選者22人,“千人計畫“入選者1人,“西部之光” 人才入選者92人,關鍵技術人才4人、技術能手1人,“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入選者4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寶文詹文龍
中國工程院院士夏佳文
“千人計畫“入選:趙行波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姓名入選時間姓名入選時間
1998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8年
2009年
---
---
資料來源:

科研部門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截至2014年12月,研究所有47個研究室(組),有國家實驗室1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2個,甘肅省重點實驗室2個。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高精度核譜學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重點實驗室:甘肅省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甘肅省微生物資源開發利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科學院聯合共建)

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
截至2014年12月,研究所科技人員出國(境) 參加國際會議、訪問及合作研究共198人次,接待來所訪問、 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合作研究的外籍學者專家總計212人次, 並招聘9名外籍雇員, 共執行中國科學院 “特聘研究員” 項目 12 人次,國家公派項目獲批8人次, 院公派出國留學項目5人次, 執行1項國家外專局 “引進國外技、管理人才” 項目、4項高端外國專家項目,申報國際人才計畫新增7項,延續項目6項,國際博士後項目3項,分別與烏克蘭匈牙利相關研究所簽訂了2項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備忘錄,成功舉辦了8次國際會議或專題討論會。
2013年,近代物理所與美國德國瑞士義大利韓國的有關科研單位簽署了5項國際科技合作備忘錄,全年共組織召開7次國際會議,國外(境外) 學者來訪490人次,出訪258人次,聘請4名國外專家為客座研究員,執行兩項國家外專局重點引智項目,兩項高端人才項目,12項中科院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項目,兩項開發中國家訪問學者計畫。
  • 院地合作
從20世紀80年代末,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技術積累和人才優勢,開發出食品凍乾設備、石墨電極焙燒爐煙氣治理項目、原油含氣含水率測量儀器等一系列高新技術。與甘肅省張掖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密切合作中,成功地培育出“隴輻2號”小麥新品種,通過了甘肅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到2008年,“隴輻2號”春小麥在甘肅中西部初步推廣480多萬畝,取得經濟效益3.5億元。與甘肅省定西市旱農科研推廣中心等單位合作,採用重離子輻照誘變,選育出當歸新品種“岷歸3號”,獲得甘肅省農作物品種認定登記證書。
1995年起,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提供的中能重離子束,開展了放射生物醫學研究和動物試驗,為臨床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
2013年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套用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單位成立了RIBLL合作組,開展核反應和核結構性質研究。

設施資源

  • 科研裝備
根據2016年7月研究所官網信息顯示,研究所設有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台,有上網共享儀器設備共31台/套,設備價值總計8021萬元,其中100萬元以上的共享儀器設備總計18台。儀器設備分為四大類:生物醫學分析測試儀器、材料成像與分析儀器、先進光源與光電類儀器、綜合研究實驗平台。研究所主要科研設備如下表所示:
主要科研設備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HIRFL)
超導高離化態ECR離子源(SECRAL)
扇聚焦回旋加速器(SFC)
放射性束流線(RIBLLⅠ)
重離子冷卻儲存環(CSR)
320kV全離子綜合實驗平台
分離扇回旋加速器(SSC)
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高壓平台
---
資料來源:
主要儀器設備
高重頻飛秒雷射系統
離子剪薄儀(PIPS)
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TEM)
2100生物分析儀
分子影像分析測量系統
顯微雷射共聚焦拉曼光譜儀
全自動細胞遺傳學顯微圖像分析系統
免疫螢光顯微鏡
雷射共聚焦顯微鏡
核酸蛋白測定儀
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平台
多功能酶標儀
反康普頓γ譜儀
低本底α、β測量儀
雷射系統
X射線生物輻照系統
蛋白雙向電泳系統
細胞計數及分析儀
次級輻射刻度場
多色實時PCR儀
紫外分光光度儀
全波長酶標儀
熱釋光劑量儀
熱釋光讀出儀
雙門檻顆粒細胞計數儀
---
---
---
資料來源: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項目承擔
2014年,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380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1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3項,承擔課題10項,主持ITER計畫專項2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支持項目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7 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8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 ADS項目1項,承擔空間先導科技專項課題2項,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課題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研製項目1項,承擔科技部重大儀器開發專項課題2項、主持院科研裝備研製項目1項,承擔院維修改造項目1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5項。
2013年,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436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973計畫)3項、 承擔課題15項,主持(或承擔) 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3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重點支持項目3項,培育項目3項,主持重大國際合作研究交流項目1項,主持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6項、 培育項目13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1項、承擔課題24項,主持(或承擔) 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課題3項,主持科技部重大儀器研製項目課題3項,財政部大型儀器設備修購專項4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1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8項。
  • 論文發表
2013年,研究所發表SCI收錄論文數388篇,其中:國際期刊論文345篇,國內期刊43篇, 國際會議邀請報告25 篇, 獲得發明專利授權7件、軟體著作權2項、 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1項。
  • 獲獎概況
截至2011年底,研究所獲國家級獎勵16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54項。
部分國家級獲獎
項目名稱獲獎名稱類別獲獎時間
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2013
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TRFL-CSR)工程
國家科學進步獎
二等獎
2012
超導高電荷態ECR離子源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2008-11-12
中重缺中子區近滴線新核素合成及核結構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2007-11-12
重質量豐中子新核素的合成、鑑別和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1999-11-12
高電荷態ECR離子源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三等獎
1998-11-12
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1992-11-12
輕系統重離子深部非彈性碰撞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1987-10-12
轟擊能量低於73MeV的12C+209Bi反應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1982-11-12
資料來源:

學術期刊

  • 《原子核物理評論》
原子核物理評論》創刊於1984年,物理學和原子能科學類核心期刊。原名《核物理動態》,1997年改為現名。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國核物理學會聯合主辦的核科學及其交叉學科領域內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欄目有核物理核技術加速器(物理及技術)、交叉學科研究、核能與核數據及不定期快報等。
《原子核物理評論》《原子核物理評論》
原子核物理評論》2009年1月期刊榮獲甘肅省優秀期刊獎稱號;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1年連續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編委會確定為物理類中文核心期刊;多年來期刊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ISTIC)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期刊被俄羅斯文摘雜誌》(AJ),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JST),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國際核信息系統(INIS)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CA),中國台灣《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物理學文獻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CNKI),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收錄期刊(萬方數據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維普資訊)等收錄。
  •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年報(英文版)》)為年刊,為維普MARC數據、維普DC數據收錄,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館藏。
  • 《中國物理C》
《中國物理C》(原《高能物理與核物理》)為專業性學報,由中國物理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辦,月刊。美國《SCI-E》,《CA》,英國S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俄羅斯文摘雜誌》等主要檢索系統收錄。
中國物理C中國物理C
期刊在2002年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選的國家期刊獎中的百種重點科技期刊獎,曾在2000年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在1990年、1992年與1996年連續三次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優秀期刊二等獎。在1992年與1997年國家科委組織支持的評比中,連續兩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均獲二等獎。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研究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 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設有2個一級學科和1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一級學科和3 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學、 核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生物物理學
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學、 核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生物物理學、 材料學、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材料工程、 控制工程、 核能與核技術工程、 生物工程
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物理學、 核科學與技術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12月,研究所共有在學研究生300人,其中碩士生140人、博士生160人、在站博士後10人。
2012年,研究所塗小林博士論文《HIRFL-CSR上A=2Z-1短壽命核質量測量》入選“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

文化傳統

標識

所徽由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和近代物理所英文縮寫IMP(Institute of Modern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組成。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蘭州近代物理研究所)
標誌主體示意了重離子的結構,代表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核心研究對象。標誌中心是藍色“IMP”字元,示意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著力打造高效開放共享、高水平國際國內合作、高質量創新服務、具有鮮明特色的國家重離子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三個紅色小球代表圍繞原子核旋轉的電子,三個交叉的橢圓形表示其運動的軌道,體現了近代物理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使命:面向重離子科學國際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民經濟發展,開展跨學科、跨領域協同創新,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催生一批具有變革性、能帶動國家產業升級和保障國家安全的高新技術。

文化活動

根據2016年7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組織開展了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詩書畫影作品展、青年書社讀書交流活動、中秋茶話晚會、團隊拓展訓練等活動,組織員工參加了蘭州市“永安杯”黃河之聲中老年歌唱大賽、國際會議代表足球賽等競賽。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趙紅衛
副所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袁平
資料來源:

歷任領導

歷任所長
姓名任職時間
1957-1984.2
1984.2--1994.7
羅亦孝
1994.8—1999.12
1999.12-2008.3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