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州典型區生態環境監測重點站,隸屬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承擔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萬州典型區生態環境監測重點站
- 建造時間:1997年
- 地點:重慶萬州區長嶺鎮梨樹村
- 地貌類型:以丘陵、低山為主
概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內容,
概況
萬州典型區生態環境監測重點站,隸屬水利部三峽工程管理司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由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承擔建設。
萬州典型區生態環境監測重點站建於1997年,站址位於重慶萬州區長嶺鎮梨樹村,地處三峽庫區中部長江南岸,地理位置108°30′E、30°45′N,海拔265m,地貌類型以丘陵、低山為主,出露地層為侏羅系沙溪廟組和蓬萊鎮組,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14—19°C,年均降水量1000—1350mm,年均日照時數1300—1600hr;地帶性植被為常綠闊葉林。
研究方向
根據三峽工程生態與環境監測系統的整體性和工作需要,萬州典型區生態環境監測重點站定位於流域生態觀測與試驗研究。長期監測三峽工程建設和移民搬遷對庫區中部、近庫岸流域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影響,開展山地生態農業和流域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試驗,為三峽工程安全運行的環境維護、移民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重要的監測信息與對策措施。
主要研究內容
(1)小流域系統的水土流失監測。重點監測工程建設影響下的小流域產流產沙的動態變化和相關的土地利用覆蓋和景觀、(局地)氣候、植被等生態因子的變化。通過坡面徑流場、徑流小區和支溝測流堰、小流域控制性水文斷面的建設,監測庫區中部紫色土區域的坡面侵蝕與小流域產沙、輸沙的基本規律和藕合關係。
(2)小流域系統的面源污染監測。通過對土壤養分監測,農藥、施肥體系監測,徑流和懸移質泥沙所帶的氮、磷養分和農藥成分監測,監測庫區中部紫色土區域水土流失和非點源污染變化,以及入庫泥沙和污染物對三峽水庫水體的危害。
(3)移民和流域社會經濟動態跟蹤調查。定點調查庫區中部移民和農戶的生產、生活、經濟收入、聚落環境及其農村社會經濟系統的變化,監測工程對流域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生態系統的影響。開展移民安置和移民經濟開發途徑和對策研究,為庫區移民和社會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決策信息和政策建議。
(4)山地生態農業和流域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試驗示範。建立山地生態農業、流域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和重建的典型模式與技術試驗示範區,開展生態、經濟效益的觀測、調查和研究,為擴大庫區移民環境容量和生態環境建設,提供重要的科學理論基礎、實用技術和試驗示範樣板。